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294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漏水墙体结构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墙体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建筑墙体材料或施工不当,或建筑墙体裸露在大气中时间太久,长年受到日晒、风雨、温差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都会引起建筑墙体出现裂漏。尤其在雨水比较多的沿海区域,建筑物外墙的裂渗水问题更尤为严重。由于建筑外墙的饰面层材料如陶瓷砖(层)、油漆涂层的透气性较差,渗漏入建筑墙体中的水份难以及时排出,而积聚在建筑墙体内并在墙体内向四周扩散,而使建筑墙体长久处于潮湿状态。这不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而且也损坏到外墙面装饰层,以及靠近外墙的家具、电器等,更加剧墙体的劣化,而使到建筑未老先衰,严重时还危及到预埋在墙体内的供电线路其安全。

目前,解决建筑墙体渗水的措施主要是采取封堵的方法,即以防水密封材料将墙面上的裂缝水缝隙堵塞,阻止水由建筑墙体外部渗入内部,但由于造成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加上建筑墙体尤其是外墙户外面难免存在剧变,位移变形,故封堵方法往往并不能完全阻止水渗入建筑墙体内,而且费料耗工,还会影响到建筑墙体的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包括横梁以及支撑所述横梁的中间墙体,在所述中间墙体内设置有防水结构;

所述中间墙体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工字梁,用以支撑横梁;

在中间墙体的最外侧设置的玻纤增强无机板,在所述玻纤增强无机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发泡胶,起到防水及保温作用;

在所述工字梁与玻纤增强无机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吸水材料,在所述工字梁下方设置聚酯板;

所述防水结构,其包括顺次穿过所述横梁的一部分、聚氨酯发泡胶、聚酯板,以及部分聚氨酯吸水材料;其中,防水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横梁内的第一防水条,与所述第一防水条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第二防水条;

所述防水条包括外层的橡胶材料以及设置在橡胶内侧的吸水材料,所述橡胶材料与吸水材料按照重量比为(1-2):(3-6),其中,橡胶材料与吸水材料凝结为一体,在墙体施工完成后,外层的所述橡胶材料分别与横梁、聚氨酯发泡胶、聚酯板,以及部分聚氨酯吸水材料凝结为一体;

所述吸水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氧化石墨烯30-40份、硅酸盐水泥50-60份、膨胀剂10-15份、减水剂1份、石膏5-8份、山梨酸钾4-5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条的自由端与横梁的端部相持平,所述第二防水条的自由端通过设置一增大端,所述增大端穿过所述玻纤增强无机板并与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板的两端分别与玻纤维增强无机板的内侧通过胶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横梁与玻纤维增强无机板的连接处设置l型角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吸水材料具有渗透结晶、永久防水的性能,同时,由于具有较大质量份的氧化石墨烯、以及橡胶材料,因此,防水材料的重量比较轻,在应用于墙体时,不会过多增加墙体的重量,适合中间墙体的使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防水结构,形成以石墨烯为基体的吸水晶体,同时,结合外层的橡胶材料形成具有粘接性能的防水条,尤其适合在墙体内侧的中间层附加,在墙体中间形成防水结构,从根本上吸附墙体内侧的水分;同时,在中间墙体下侧设置防水保温材料,在防水的同时还能实现保温。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防水结构,粘接强度:>1.5mpa;拉伸强度>2.5mpa;抗渗性>1.2mpa:二次渗透性:>1.3mpa。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要求低,能够与混凝土结合形成具有吸水的梁柱结构,也能够与聚氨酯发泡胶、聚氨酯结合形成吸水性能的墙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漏水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防漏水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防漏水墙体结构包括横梁1以及支撑所述横梁1的中间墙体2,在所述中间墙体内设置有防漏水结构。

具体而言,所述中间墙体2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工字梁4,用以支撑横梁1;在中间墙体2的最外侧设置的玻纤增强无机板21,在所述玻纤增强无机板21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发泡胶2,起到防水及保温作用;在所述工字梁4与玻纤增强无机板21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吸水材料,用以增强工字梁的防水性能。同时,在所述工字梁4下方设置聚酯板41,所述聚酯板41的两端分别与玻纤维增强无机板21的内侧通过胶条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玻纤增强无机板以及聚氨酯吸水材料,从中间墙体2的内外层分别设置吸水材料,用以从内外两层防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横梁1以及中间墙体2之间分别设置防水结构,起包括顺次穿过所述横梁1的一部分、聚氨酯发泡胶2、聚酯板41,以及部分聚氨酯吸水材料。其中,防水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横梁1内的第一防水条31,与所述第一防水条31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第二防水条32,所述第一防水条31的自由端与横梁1的端部相持平,所述第二防水条32的自由端通过设置一增大端,所述增大端穿过所述玻纤增强无机板21并与其固定。同时,在所述横梁1与玻纤维增强无机板21的连接处设置l型角钢5,用以增强连接。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防水条包括外层的橡胶材料以及设置在橡胶内侧的吸水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橡胶材料与吸水材料按照重量比为(1-2):(3-6),其中,橡胶材料与吸水材料凝结为一体,在墙体施工完成后,外层的所述橡胶材料分别与横梁1、聚氨酯发泡胶2、聚酯板41,以及部分聚氨酯吸水材料凝结为一体。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吸水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氧化石墨烯30-40份、硅酸盐水泥50-60份、膨胀剂10-15份、减水剂1份、石膏5-8份、山梨酸钾4-5份。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基体,利用氧化石墨烯极强的吸附能力,将吸水与凝结成分均匀融合在氧化石墨烯基体上;氧化石墨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的石墨烯单片上引入了许多氧基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相较于无定型的活性炭通过碳化、造孔通过物理反应吸附形成混合物,氧化石墨烯单片上随机分布着羟基和环氧基。在水性环境中,硅酸盐水泥在山梨酸钾的作用下,形成水泥浆,在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后,附着在氧化石墨烯的表层,由于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大的表层,吸附能力强,因此,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物能够最大程度的附着在氧化石墨烯的表层,形成以氧化石墨烯为基体,以水化物为方状晶体的结构;同时,膨胀剂与石膏的作用下,生成的水化物与石膏反应,形成晶体,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能。在石膏与硅酸盐水泥的作用下,吸水材料与橡胶能够凝结为一体,在高温作用下,橡胶与嵌入横梁1、聚氨酯发泡胶2、聚酯板41,以及部分聚氨酯吸水材料凝结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水材料具有渗透结晶、永久防水的性能,同时,由于具有较大质量份的氧化石墨烯、以及橡胶材料,因此,防水材料的重量比较轻,在应用于墙体时,不会过多增加墙体的重量,适合中间墙体的使用。

上述防水材料及防水条的制作过程为:

步骤a,按照重量份将氧化石墨烯、硅酸盐水泥、膨胀剂、减水剂、石膏、山梨酸钾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3-5倍的水,充分搅拌10-15小时,待形成水泥浆时,静置3-4小时,以形成晶状物;

步骤b,按照重量份将橡胶加热至200-300°,并将高温的橡胶材料裹覆在上述步骤a中的晶状物表层,降温至常温,静置3-4小时,形成防水条;

步骤c,在浇筑横梁时,在浇筑水泥砂浆内放置第一防水条,浇筑完成后,在常温下静置3-4天,形成具有第一防水条的横梁;

步骤d,在制作中间墙体时,将第二防水条预先铺设,并穿过聚酯板,在第二防水条与聚酯板连接处,加热至60-70°温度,将两者粘结;在第二防水条上覆盖聚氨酯吸水材料,并在连接处,加热至50-60°温度,将两者粘结,以形成覆盖工字梁的防水结构;在第二防水条上覆盖聚氨酯发泡胶,并在连接处,加热至50-60°温度,将两者粘结,以形成下侧防水与保温结合层。

本发明防水结构,形成以石墨烯为基体的吸水晶体,同时,结合外层的橡胶材料形成具有粘接性能的防水条,尤其适合在墙体内侧的中间层附加,在墙体中间形成防水结构,从根本上吸附墙体内侧的水分;同时,在中间墙体下侧设置防水保温材料,在防水的同时还能实现保温。

本发明的防水结构,粘接强度:>1.5mpa;拉伸强度>2.5mpa;抗渗性>1.2mpa:二次渗透性:>1.3mpa。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要求低,能够与混凝土结合形成具有吸水的梁柱结构,也能够与聚氨酯发泡胶、聚氨酯结合形成吸水性能的墙体结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