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98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工具化爬升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常见的传统的脚手架是使用钢管扣件进行现场搭设的,这种钢管扣件搭设的脚手架不仅费时费力,机械化水平低,而且质量把控不一,对搭设工人的技能要求较高。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已不能适应建筑施工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是当务之急,特别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外防护附墙脚手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工具化爬升脚手架,以解决传统的脚手架使用钢管扣件进行现场搭设,费时费力,机械化水平低,而且质量把控不一,对搭设工人的技能要求较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脚手架单元;所述脚手架单元包括:

附墙支撑立杆件,所述附墙支撑立杆件上设有附墙滑轨;

多层脚手板,固定于所述附墙支撑立杆件上,所述脚手板具有与相邻的所述脚手架单元相拼接的拼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附墙支撑立杆件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安装于建筑外墙上,所述第一立杆位于所述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靠近所述建筑外墙的一侧,所述第二立杆位于所述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远离所述建筑外墙的一侧,多层所述脚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外墙上安装有附墙支座,所述附墙滑轨安装于所述附墙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单元还包括第一防护网架,所述第一防护网架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块所述脚手板之间且贴合于所述第二立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网架包括:防护架体,所述防护架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脚手板;以及设于所述防护架体上的安全网。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脚手板;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架体,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以及加劲肋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单元还包括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所述加固架具有与相邻的所述脚手架单元相拼接的拼接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架为桁架式加固架。

进一步的,所述脚手架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脚手板之间的三角撑。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撑包括:

第一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

第二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脚手板的底部;以及

斜撑杆,所述斜撑杆斜向支撑于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构造简单,其部件均可实现工厂预制生产,而且互换性强,安装简便,使用可靠,而且可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扩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脚手架单元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脚手架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安装于建筑外墙上,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包括可相互拼接组合在一起的多个脚手架单元1。脚手架单元1可横向、纵向或横向和纵向扩展组合拼接。

脚手架单元1包括:附墙支撑立杆件、多层脚手板13、第一防护网架14、三角撑15、第二防护网架16、横杆17以及加固架18。附墙支撑立杆件上设有附墙滑轨。多层脚手板固定在附墙支撑立杆件上,脚手板13具有与相邻的脚手架单元相拼接的拼接端。第一防护网架14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层脚手板13之间,横杆17固定连接在附墙支撑立杆件的顶部。第二防护网架16固定连接在横杆17与最顶层的脚手板13之间。

附墙支撑立杆件包括第一立杆11和第二立杆12。第一立杆11位于工具化爬升脚手架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第二立杆12位于工具化爬升脚手架远离建筑外墙的一侧。两根第一立杆11平行设置。第一立杆11与第二立杆12相对应的设置。在沿第一立杆11和第二立杆12之间设有多层脚手板13。脚手板13水平设在两根第一立杆11和两根第二立杆12之间形成可供施工人员行走和进行施工操作的空间。脚手板13具有供安装于相邻的脚手架单元的两个拼接端,能实现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向两侧横向扩展。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块脚手板13之间连接有第一防护网架14。在脚手板13的底部和第一立杆11之间设有三角撑15。横杆17设在两根第二立杆12的顶部。在横杆17与最顶层的脚手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网架16。第一防护网架14、第二防护网架16均贴合在第二立杆12上。在两根第一立杆11上还设有加固架18。加固架18具有供安装于相邻的脚手架单元的两个拼接侧,在工具化爬升脚手架横向扩展时对相邻的两个脚手架单元进行结构上的加固,使两个脚手架单元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化爬升脚手架时,第一立杆11靠近建筑外墙。在沿第一立杆1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立杆11间隔开设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沿第二立杆12的长度方向,第二立杆12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脚手板13水平安装在第一立杆11和第二立杆12之间形成供施工人员行走和进行操作的平台。

脚手板13包括矩形框体、设置在矩形框体的一组相对短边之间的连接杆以及设在矩形框体上的板体。矩形框体由四根具有C形结构的柱体制成,柱体的横截面为C形。柱体可以选用C型钢或槽钢之类的轻型材料,以便于轻量化。在脚手板13的两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脚手板13两侧的第三安装孔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第一立杆11的第一安装孔、第二立杆12的第二安装孔连接。

第一防护网架14包括防护架体和安全网。防护架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连接件141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两块脚手板13之间。连接件141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加劲肋板。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于脚手板13;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防护架体,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垂直于第二固定板;加劲肋板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安全网挂设在防护架体上。防护架体包括矩形的防护框体以及设在防护框体中的米字形档杆。防护框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连接件141与上下相邻的两块脚手板13连接。

三角撑15设在第一立杆11和脚手板13之间。三角撑1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撑杆、第二撑杆以及斜撑杆。第一撑杆与第一立杆11固定连接,第二撑杆与脚手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斜撑杆斜向支撑在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三角撑15可以利用空心方钢制成。第一撑杆安装在第一立杆11上,第二撑杆安装在脚手板13的底部。三角撑15有利于稳定和牢固脚手板13与第一立柱11之间的连接。

横杆17采用与脚手板13的矩形框体相似C形结构材料。横杆17连接在两根第二立杆12的端部,使的两根第二立杆12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

为了确保设置在顶层的脚手板13上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横杆17与顶层的脚手板13之间还设有第二防护网架16。第二防护网架16与第一防护网架14的结构相一致。

为了进一步加强脚手架单元1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在第一立杆11上还设有加固架18。加固架18的长度与脚手板13的长度相同。加固架18为桁架结构,采用空心方钢制成。加固架18包括上弦杆、下弦杆、斜杆以及竖杆。上弦杆和下弦杆分别安装在两根第一立杆11上。加固架18具有两个相对的拼接侧。加固架18的拼接侧与相邻的脚手架单元相互拼接在一起。

在脚手架单元1的底部安装有可收折的活动翻板。活动翻板铰接在底层的脚手板13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使用范围,在第一立杆11的外侧连接有附墙滑轨,附墙滑轨上可安装附墙支座,则可以组合形成一种附着脚手架。进一步的,在这种附着脚手架上装配有吊装系统则组成一种组合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在实际组装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化爬升脚手架时,在横向上可以通过脚手板和加固架,固定组合成需要的脚手架长度,单个脚手板水平长度内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根据需要设置一根或二根。

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加长安装多层脚手板组合成需要的脚手架高度。

本实用新型工具化爬升脚手架在理论上竖向高度是不受限制的,只是在实际生产时,受所用材料长短、运输和安装的限制,只能生产有限层次的产品。当实际需要更多层次时可在现场竖向连接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工具化爬升脚手架的构造简单,其部件均可实现工厂预制生产,而且互换性强,安装简便,使用可靠,而且可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扩展,适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