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37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通常会使用到模板进行过水泥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浇筑用模板,用于对水泥进行造型。建筑用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是一种临时性结构,是建筑物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具。

模板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模板工程费用通常会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模板工程劳动量通常会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劳动量的30%-40%、且模板工期通常会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工期的40% 左右,因此,模板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费用、劳动力消耗以及工程进度;从而模板技术对建筑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模板系统,主要由模板和对拉螺杆两部分组成。模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由模板拼接构成内模板墙和外模板墙,从而在内模板墙和外模板墙之间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并成形墙体的墙体空间;对拉螺杆用于将内模板墙和外模板墙连接,从而保持内模板墙和外模板墙的间距并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荷载。

现有的模板系统,通过模板拼接成的内模板墙和外模板墙,模板往往需要通过固定在模板外侧的支架实现固定连接,导致整个模板系统不仅需要安装大量的支架还需要在浇筑完成后拆卸支架,导致整个工时很长,效率不高。现有的模板多采用实心钢材或者模板,重量较重,导致搬运以及安装过程中,都给操作者带来很大的劳动负担。

综上所述,建筑模板如何适应浇铸梁大小,实现快速运输与安装,对提高施工效率有很大益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该模板可以快速组装,并适应不同大小的浇筑梁和板,提高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侧模板、两个端模板和一个底模板,所述的底模板与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模板之间卡接配合,两个端模板位于底模板的两端,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三者相互垂直并围成一个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凹腔,在两个侧模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杆系连接,侧模板与端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扣件固定。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侧模板为可以弯折的硬质铝板,在板的表面设有弯折成形的方形安装槽,安装槽沿侧模板长度方向贯通,安装槽为两条以上且平行设置,在侧模板上分布有用于穿入所述杆系的通孔,在侧模板的上下两端设有与连接扣件配合的扣接槽。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端模板和底模板宽度相同,两者均是由面板和弓形板叠加焊接而成,在底模板的两端还设有方形的插接端,插接端与安装槽配合,使底模板和侧模板连接为一体。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连接扣件的主体为U形折板,U形折板分为左折段、中间段和右折段,其中左折段与螺纹杆插接配合,在螺纹杆一端设有用于卡紧扣接槽的限位块,螺纹杆另一端与螺母螺纹配合,在右折段的中间设有插入端模板的限位槽,端模板的两端设有与侧模板内表面接触的支撑板。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杆系包括套管和双头螺杆,其中套管置于两个侧模板之间,双头螺杆穿入套管中,并穿过两个侧模板,双头螺杆的两端与固定螺母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组成建筑模板,其中底模板与侧模板之间插接配合,可以根据浇铸板厚度需要来调整底模板所插接的安装槽,用于调整底模板的高度,同时端模板沿着长度方向来任意设置其位置,并利用连接扣件固定,这样可以实现对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所组成长方体凹腔大小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对不同尺寸梁和板的浇筑;本使用中的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组成很方便,只需要利用扳手对螺母紧固即可完成整体装配,实现建筑模板的快速组装,从而减少现场操作工的组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侧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模板,2、连接扣件,3、套管,4、端模板,5、加强板,6、双头螺杆,7、固定螺母,8、底模板,11、扣接槽,12、安装槽,13、通孔,21、U形折板,22、螺纹杆,23、限位块,24、限位槽,25、支撑板,81、弓形板,82、插接端,83、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板,可以实现建筑模板浇铸构件的尺寸调整,适用于不同尺寸建筑构件浇筑成型。

根据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包括两个侧模板1、两个端模板4和一个底模板8,底模板8与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模板1之间卡接配合,两个端模板4位于底模板8的两端,侧模板1、端模板4和底模板8三者相互垂直并围成一个上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凹腔,在两个侧模板1之间通过两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杆系连接,侧模板1与端模板4之间通过连接扣件2固定。

采用侧模板1、端模板3和底模板8组成建筑模板,其中底模板8与侧模板1之间插接配合,可以根据浇铸板厚度需要来调整底模板所插接的安装槽12位置,用于调整底模板8的高度,同时端模板4沿着长度方向来任意设置其位置,并利用连接扣件2固定,这样可以实现对侧模板1、端模板4和底模板8所组成长方体凹腔大小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对不同尺寸梁和板的浇筑。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杆系包括套管3和双头螺杆6,其中套管3置于两个侧模板1之间,双头螺杆6穿入套管3中,并穿过两个侧模板1,双头螺杆6的两端与固定螺母7配合。利用杆系组成的结构,实现对两个侧模板1的固定,杆系的个数,可以根据所浇筑构件的需要来选择,同时为浇铸构件配备加强筋。

在附图2中,侧模板1作为主体模板,采用可以弯折的硬质铝板,在硬质铝板上进行压制,在板的表面形成弯折的方形安装槽12,安装槽12沿侧模板1长度方向贯通,安装槽12作为底模板8的安装位置,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安装槽12为两条以上且平行设置,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条安装槽12,安装槽的距离为30mm左右即可。在安装槽12之间,侧模板1上分布有用于穿入所述杆系的通孔13,在侧模板1的上下两端设有与连接扣件2配合的扣接槽11。侧模板1的结构,决定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范围,其他部件均是与侧模板1配合使用,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承载力。

在附图3中,连接扣件2的主体为U形折板21,U形折板21分为左折段、中间段和右折段,其中左折段与螺纹杆22插接配合,在螺纹杆22一端设有用于卡紧扣接槽11的限位块23,螺纹杆22另一端与螺母螺纹配合,在右折段的中间设有插入端模板4的限位槽24,端模板4的两端设有与侧模板1内表面接触的支撑板25。该连接扣件2在使用时,端模板4的位置确定好后,把连接扣件安装,首先需要限位槽24插入端模板4中,利用U形折板21与侧模板1的扣接槽11扣接配合,旋转限位块23的位置,使其与扣接槽11内表面接触,把螺母拧紧即可完成端模板4和侧模板1的固定。

在附图4中,端模板4和底模板8宽度相同,两者均是由面板83和弓形板81叠加焊接而成,在底模板8的两端还设有方形的插接端82,插接端82与安装槽12配合,使底模板8和侧模板1连接为一体。其中弓形板81是用于加强面板83的强度,避免因浇筑构件太重而产生变形,影响浇筑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所浇筑构件尺寸,对建筑模板进行组装,其组装顺序是:首先确定两个侧模板1的距离,选用适合的端模板4和底模板8,把底模板8插入侧模板1的安装槽12内,两端放置端模板4,并利用连接扣件2扣紧,即可完整装配。本使用中的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组成很方便,只需要利用扳手对螺母紧固即可完成整体装配,实现建筑模板的快速组装,从而减少现场操作工的组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