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68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属于装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踢脚线的安装过程中,在踢脚线安装之前,无法准确的发现墙面的不平之处,在踢脚线固定完成后,需要对墙面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修补,避免踢脚线与墙面之间出现漏空。但是在修补过程中,很容易对踢脚线造成损伤,或者弄脏踢脚线,影响整体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板材基层固定到墙面上,在墙面修补完成后,通过卡装的方式将踢脚线面板固定在板材基层上,完成踢脚线的安装,且踢脚线面板不会受到任何无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包括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板材基层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板材基层上、用于包裹其表面的踢脚线面板;所述板材基层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台阶面,下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卡槽;所述踢脚线面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台阶面的第一L型折弯,下端部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卡槽中的第二L型折弯。

前述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基层的紧贴墙壁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

前述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基层远离墙壁的侧面上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二凹槽。

前述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面板固定在所述板材基层上后,所述台阶面的凸起部正好完全卡入所述第一L型折弯的凹槽内,且所述第一L型折弯的折弯部高度与所述台阶面的凸起部的高度一致。

前述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远离墙壁一侧的凸起块正好完全卡入所述第二L型折弯的凹槽内,所述第二L型折弯的折弯部正好完全卡入所述卡槽内,且所述第二L型折弯的底面与所述卡槽紧贴墙壁一侧的凸起块底面齐平。

前述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基层塑料发泡材质,所述踢脚线面板为不锈钢或铝合金饰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板材基层固定到墙面上,在墙面修补完成后,通过卡装的方式将踢脚线面板固定在板材基层上,完成踢脚线的安装,且踢脚线面板不会受到任何无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板材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板材基层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踢脚线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型踢脚线的踢脚线面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墙面上的板材基层1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板材基层1上、用于包裹其表面的踢脚线面板2;所述板材基层1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台阶面13,下端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卡槽14;所述踢脚线面板2的上端部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台阶面13的第一L型折弯21,下端部设置有可卡入所述卡槽14中的第二L型折弯22。

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板材基层1固定到墙面上,通过板材基层1观察墙面需要修补的地方,在墙面修补完成后,通过卡装的方式将踢脚线面板2固定在板材基层上,具体的卡装过程为,将踢脚线面板2的第一L型折弯21卡到台阶面13上后,将第二L型折弯21卡入到卡槽14中,完成踢脚线的安装,简单快速,且踢脚线面板不会受到任何无损,同时也便于后期踢脚线面板2的拆卸。

其中,所述板材基层1的紧贴墙壁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12,避免因墙面的不平整使板材基层1在固定时,受到挤压的过程中造成板材基层1的变形,使板材基层能够有一定的形变量,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所述板材基层1远离墙壁的侧面上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二凹槽11,便于将螺钉从第二凹槽11中打入墙面内,完成对板材基层1的固定,且不会影响后期踢脚线面板2与板材基层1的贴合。

所述踢脚线面板2固定在所述板材基层1上后,所述台阶面13的凸起部15正好完全卡入所述第一L型折弯21的凹槽内,且所述第一L型折弯21的折弯部高度与所述台阶面13的凸起部15的高度一致,所述卡槽14远离墙壁一侧的凸起块17正好完全卡入所述第二L型折弯22的凹槽内,所述第二L型折弯22的折弯部正好完全卡入所述卡槽14内,且所述第二L型折弯22的底面与所述卡槽14紧贴墙壁一侧的凸起块16底面齐平。使踢脚线面板2固定在所述板材基层1上后形成一块完整长方体状的整体,没有任何凸起或凹陷,保证了踢脚线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基层1塑料发泡材质,所述踢脚线面板2为不锈钢或铝合金饰面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型踢脚线,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板材基层固定到墙面上,在墙面修补完成后,通过卡装的方式将踢脚线面板固定在板材基层上,完成踢脚线的安装,且踢脚线面板不会受到任何无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