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972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砌体墙中构造柱和安装管线预埋处的墙体一次性施工完成的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结构抗震要求,必须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繁琐,通常在浇筑前需先完成绑扎钢筋笼、砌墙等工序,再在构造柱位置支模、浇筑,最后拆除模板,整个施工过程所需时间长,施工工艺要求高、操作复杂、工序繁多。

另外建筑施工砌体墙中需要预留预埋安装所用的水电等管线,在砌体墙中做预埋施工不方便,特别是砌体墙较薄时,甚至还需要后期开槽,开槽后还会对墙体造成结构性的损伤,还要对开槽部位进行修补,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变了现有的砌体墙中构造柱二次浇筑,安装管线预埋麻烦或是开槽等工艺,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使砌筑工人能轻松将墙体一次性砌筑到位,安装工人预埋方便,木工无需再支模,整体优化了施工工艺,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采用预制构件,不仅确保了施工质量、还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主要由预制节组成,所述的预制节由两段预制段对接而成,所述的预制段呈工字形,预制段两端的翼缘长度不一致,搭设时,两段预制段的长翼缘对接形成灌浆腔,短翼缘朝外,短翼缘与砌体墙之间形成较小的灌浆腔,预制段的腹板边缘开有槽口。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节长度与构造柱相应位置的宽度相同,预制节的宽度略大于砌体墙的厚度,预制节的高度与构造柱上马牙槎的一个槎口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翼缘厚度约为30mm,预制段搭设后,翼缘超出砌体墙墙面8mm,翼缘作为构造柱的外模板,无需拆除,翼缘超出砌体墙部分作为构造柱的抹灰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段各表面平整,便于预制段之间的准确连接,预制段在水平方向对齐搭设形成预制节,预制节在纵向方向对齐叠放,需要的预制节数量根据砌体墙的墙高确定。

优选的,所述的槽口的位置对应构造柱上拉结筋分布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节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不仅优化整体施工工艺,使构造柱的支模与砌体的砌筑同时进行,在搭设好一节预制节后即可进行构造柱浇筑,加快了施工进度,在构造柱浇筑完成后还无需拆模及抹灰,避免支模时破坏砌体结构,并省去不必要的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工期,确保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和成型效果,预制节结构简单、搭设方便,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的预制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预制节,2、预制段,21、翼缘,211、长翼缘,212、短翼缘,22、腹板,221、槽口,23、灌浆腔,3、构造柱,31、马牙槎,32、拉结筋,4、砌体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砌体结构一次成型系统,主要由预制节1组成,预制节1长度与构造柱3相应位置的宽度相同,预制节1的宽度略大于砌体墙4的厚度,预制节1的高度与构造柱3上马牙槎31的一个槎口相同。所述的预制节1由两段预制段2对接而成,预制段2呈工字形,预制段2两端的翼缘21长度不一致,翼缘21厚度均为30mm,搭设时,两段预制段2的长翼缘211对接形成灌浆腔23,短翼缘212朝外,与砌体墙4之间也形成较小的灌浆腔23,灌筑混凝土后可加强预制段2与砌体墙4之间的整体性。预制段2的腹板22边缘开有共四个槽口221,槽口221的位置对应构造柱3上拉结筋32分布的位置。所述的预制段2搭设后,翼缘21超出砌体墙4墙面8mm,翼缘21作为构造柱3的外模板,无需拆除,翼缘21超出砌体墙4部分作为构造柱3的抹灰厚度,预制段2各表面平整,便于预制段2之间的准确连接,预制段2在水平方向对齐搭设形成预制节1,预制节1在纵向方向对齐叠放,需要的预制节1数量根据砌体墙4的墙高确定,预制节1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