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中外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94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基坑中外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坑中外墙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大步向前,城市轨道交通也随之蓬勃发展,地铁施工逐渐延伸至城市边缘地带,或者在新城规划建设时同步实施。

在此环境下部分地铁车站摆脱了繁华地段周边环境复杂的影响,大量开阔待开发地带的地铁深基坑支护设计多采用放坡开挖+锚网喷的形式,因此结构外侧墙面临双面模架的施工需求。

现有的模具在应用于基坑中外墙结构浇筑时,支拆操作复杂、支撑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坑中外墙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应用于基坑中外墙结构浇筑时,支拆操作复杂、支撑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坑中外墙模具,其包括内模结构和外模结构。内模结构包括内模架单元和内面板。外模结构包括外模架单元和外面板。内面板和外面板间隔相对,共同限定墙体成型腔。内模架单元从墙体成型腔的外侧支撑内面板,外模架单元从墙体成型腔的外侧支撑外面板。内模架单元为三角桁架结构,其竖边固定连接内面板,底边支撑于底板,斜边连接竖边和底边构成三角形结构。外模架单元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一个竖边固定连接外面板,其底边支撑于底板。

进一步地:

基坑中外墙模具还包括加固体系,加固体系包括若干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固设于基坑的边坡,另一端支撑外模结构。

进一步地:

基坑中外墙模具还包括拉结结构。拉结结构包括预埋设置并向内模结构方向倾斜伸出的内预埋螺杆,和预埋设置并向外模结构方向倾斜伸出的外预埋螺杆。内模架单元的下端靠近内面板处固定连接于内预埋螺杆。外模架单元的下端靠近外面板处固定连接于外预埋螺杆。内预埋螺杆的上端和外模架单元的上端通过调节拉杆连接。调节拉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一对调节螺母,内面板和外面板分别由两对调节螺母夹持。

进一步地:

内模架单元包括标准节段和下加高节段。标准节段为主要由三角形外框体和若干支撑于三角形外框体内部的内撑杆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桁架结构。下加高节段为主要由梯形外框体和若干支撑于梯形外框体内部的内撑杆构成的直角梯形桁架结构。三角形外框体固定连接于下加高节段的上端,形成直角三角形桁架结构的内模架单元。

进一步地:

内模架单元还包括上加高节段。上加高节段竖向连接于标准节段的竖边的上端。上加高节段连接有脚手架。

进一步地:

内模架单元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子框架构成。两个子框架间隔相对,并共同限定通缝。两个子框架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成一体。内预埋螺杆、外预埋螺杆及杆体均从一侧穿过通缝,并在另一侧通过螺母紧固。

进一步地:

基坑中外墙模具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支脚,内调节支脚包括支撑于底板的底座、竖直连接于底座上方的支脚螺杆以及固连于支脚螺杆的撑板,支脚螺杆从内模架单元的底边从下向上穿过通缝,内模架单元支撑于撑板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于支脚螺杆的螺母从上方固定压合内模架单元的底边。基坑中外墙模具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外调节支脚,外调节支脚包括通过支撑筒支撑于底板的底座、竖直连接于底座上方的支脚螺杆以及固连于支脚螺杆的撑板,支脚螺杆从外模架单元的底边从下向上穿过通缝,外模架单元支撑于撑板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于支脚螺杆的螺母从上方固定压合外模架单元的底边。

进一步地:

内面板与内模架单元通过若干钩形螺栓连接。外面板和外模架单元通过若干钩形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

各个内模架单元的斜边通过连接杆系相互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

连接杆系包括若干垂直连接于内模架单元的斜边的横杆和若干连接各横杆的斜撑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的内模结构由内面板和若干内模架单元连接而成,内模架单元为三角桁架结构;外模结构由外面板和若干外模架单元连接而成,外模架单元为梯形桁架结构,具有支撑稳定,支拆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使用前的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支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内模架单元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内模架单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A向视图。

图标:001-基坑中外墙模具;010-内模结构;020-外模结构;100-内模架单元;100a-标准节段;100b-下加高节段;100c-上加高节段;110-三角形外框体;101-子框架;102-连接板;120-梯形外框体;130-内撑杆;140-脚手架;150-内调节支脚;200-内面板;300-外模架单元;310-外调节支脚;400-外面板;500-加固体系;510-支撑杆;600-拉结结构;610-内预埋螺杆;620-外预埋螺杆;630-调节拉杆;631-杆体;632-调节螺母;b1-内模具子部;b2-外模具子部;d1-底板;d2-矮边墙;d3-边坡;f1-通缝;g1-连接杆系;g2-钩形螺栓;q1-墙体成型腔;z1-底座;z2-支脚螺杆;z3-撑板;z4-螺母;z5-支撑筒;k1-基坑;d5-外墙;g3-横杆;g4-斜撑杆;g5-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用于在基坑k1内成型建筑结构地下部分的外墙d5结构,其实施的环境可以是在地下结构的底板d1及矮边墙d2浇筑完成后。所成型的外墙d5便是从矮边墙d2向上浇筑形成的侧墙结构。矮边墙d2高出地下结构的底板d1一定高度,作为外墙d5浇筑的基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使用前的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用虚线示出待成型的外墙d5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可用于在基坑k1中浇筑地下结构的外墙d5。其浇筑的基础为地下结构的底板d1及外墙d5下部先浇筑的矮边墙d2。矮边墙d2便于待浇筑外墙d5的定位及墙厚的控制,也方便基坑中外墙模具001的定位和支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支设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包括内模结构010和外模结构020。

其中,内模结构010包括内模架单元100和内面板200。外模结构020包括外模架单元300和外面板400。内面板200和外面板400间隔相对,共同限定墙体成型腔q1。在墙体成型腔q1浇筑混凝土后可成型外墙d5。内模架单元100从墙体成型腔q1的外侧支撑内面板200,外模架单元300从墙体成型腔q1的外侧支撑外面板400。优选地,内面板200与内模架单元100通过若干钩形螺栓g2连接,外面板400和外模架单元300通过若干钩形螺栓g2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内模架单元100为三角桁架结构,其竖边固定连接内面板200,底边支撑于底板d1,斜边连接竖边和底边构成三角形结构。

图3是图2中的内模架单元100的爆炸视图。请参见图3(配合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内模架单元100设置为三角形桁架结构,其自身具有较大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可靠地支撑内面板200,以抵抗即将浇筑的外墙d5混凝土对内面板200的侧向压力。内模架单元100的构成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内模架单元100包括标准节段100a和下加高节段100b。标准节段100a为主要由三角形外框体110和若干支撑于三角形外框体110内部的内撑杆130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桁架结构。下加高节段100b为主要由梯形外框体120和若干支撑于梯形外框体120内部的内撑杆130构成的直角梯形桁架结构。三角形外框体110固定连接于下加高节段100b的上端,形成直角三角形桁架结构的内模架单元100。优选地,内模架单元100还包括上加高节段100c。上加高节段100c竖向连接于标准节段100a的竖边的上端,以增加内模架单元100的支撑高度。请配合参见图2,上加高节段100c连接有脚手架140,脚手架140包括固定连接于内模架单元100的脚手杆和铺设于脚手杆上的脚手板。为提高施工安全,脚手杆还连接有竖向护栏,相邻护栏之间连接有安全横杆。

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加高节段100b还可设置成其他形式,请参见图4,该形式下,下加高节段100b的加高高度较图3中的高。相应地,为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图4中的下加高节段100b内设有更多的内撑杆130。

请再次参见图2,外模架单元300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以竖立的方式支设,其一个竖边固定连接外面板400,其底边支撑于底板d1外侧的地面。由于基坑k1大小的限制,外模架单元300的设置空间较小,因此其设置成梯形桁架结构,侧向宽度相对较小。为进一步提高外模架单元300的支撑稳定性,基坑中外墙模具001还包括加固体系500,加固体系500包括若干支撑杆510,支撑杆510一端固设于基坑k1的边坡d3,另一端支撑于外模架单元300,从而稳定支撑外模结构020。

请再次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还包括拉结结构600,以加固内模结构010和外模结构020。拉结结构600包括预埋设置并向内模结构010方向倾斜伸出的内预埋螺杆610和预埋设置并向外模结构020方向倾斜伸出的外预埋螺杆620。内模架单元100的下端靠近内面板200处固定连接于内预埋螺杆610。外模架单元300的下端靠近外面板400处固定连接于外预埋螺杆620。内预埋螺杆610的上端和外模架单元300的上端通过调节拉杆630连接。调节拉杆630包括杆体631,杆体631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一对调节螺母632,内面板200和外面板400分别由两对调节螺母632夹持。使用时,分别将内模架单元100连接于内预埋螺杆610,将外模架单元300连接于外预埋螺杆620,使内面板200和外面板400分别贴合于矮边墙d2两侧面,以确定所成型的外墙d5下端的厚度;然后通过调节拉杆630上的调节螺母632的位置调节,控制所成型的外墙d5上端的厚度。如此便可准确地控制外墙d5成型腔的尺寸,确保所成型的外墙d5的结构尺寸。可选地,还可设置内顶杆(图中未示出)以进一步准确控制外墙d5中间位置的厚度。前述内预埋螺杆610和外预埋螺杆620可在地下结构的底板d1和矮边墙d2浇筑时,一端预埋于矮边墙d2中,且可将其下端与底板d1、矮边墙d2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请再次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内模架单元100包括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子框架101。两个子框架101间隔相对,并共同限定通缝f1。两个子框架10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02连接成一体。本实施例中的外模架单元300可采用相似的设置方式。

请配合参见图2,内预埋螺杆610从一侧穿过通缝f1,并在另一侧通过螺母紧固内模架单元100的下端。相似地,外模架单元300也设置成两个间隔的框架和连接两者的连接板102,以使外模架单元300具有间隙,外预埋螺杆620穿过间隙,并通过螺母紧固外模架单元300。杆体631的两端分别穿过内模架单元100的通缝f1和外模架单元300的间隙,并通过调节螺母632分别连接内模架单元100和外模架单元300。当然,设置成具有通缝f1的内模架单元100还方便内撑杆130的设置。具体的,内撑杆130的两端分别位于间隙或通缝f1中,并焊接连接内模架单元100。

请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内调节支脚150。两个内调节支脚150分别支撑于内模架单元100的底边。图5为图2沿V-V线的剖视图。请配合参见图5,内调节支脚150包括支撑于底板d1的底座z1、竖直连接于底座z1上方的支脚螺杆z2以及固连于支脚螺杆z2的撑板z3,支脚螺杆z2从内模架单元100的底边从下向上穿过通缝f1,内模架单元100支撑于撑板z3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于支脚螺杆z2的螺母z4从上方固定压合内模架单元100的底边。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外调节支脚310,用于支撑外模架单元300。外调节支脚310包括通过支撑筒z5支撑于地面的底座z1、竖直连接于底座z1上方的支脚螺杆z2以及固连于支脚螺杆z2的撑板z3,支脚螺杆z2从外模架单元300的底边从下向上穿过通缝f1,外模架单元300支撑于撑板z3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于支脚螺杆z2的螺母z4从上方固定压合外模架单元300的底边。

图6是图2的A向视图(部分结构隐藏),主要展示各个内模架单元100之间的连接、内模架单元100与内面板200的连接,以及各个外模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外模架单元300与外面板400之间的连接。请参见图6,各个内模架单元100的斜边通过连接杆系g1相互连接成一体。具体地,连接杆系g1包括若干垂直连接于内模架单元100的斜边的横杆g3和以剪刀撑形式连接于横杆g3的若干斜撑杆g4。为方便横杆g3与内模架单元100的斜边的连接,在内模架单元100的斜边预先焊接连接座杆g5,然后通过钢丝将横杆g3连接于各个内模架单元100的座杆g5,从而实现了将各个内模架单元100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增加整体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内模结构010的移动和安装,在安装前,先将两个内模架单元100和一个内面板200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内模具子部b1。同样的,可将两个外模架单元300和一个外面板400固定连接成一个外模具子部b2。支设时,依次吊装和安装各个内模具子部b1和各个外模具子部b2,然后通过双面胶将各个内面板200连接成整体的内面板200,将各个外面板400连接成整体的外面板400,即完成内模结构010和外模结构020的支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的内模结构010由内面板200和若干内模架单元100连接而成,内模架单元100为三角桁架结构;外模结构020由外面板400和若干外模架单元300连接而成,外模架单元300为梯形桁架结构,具有支撑稳定,支拆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中外墙模具支模方法,其基于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请配合参见前述实施例一的附图,本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支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架单元组装步骤:将两个内模架单元100的竖边固定连接于内面板200,形成一个内模具子部b1。将两个外模架单元300的竖边固定连接于外面板400,形成一个外模具子部b2;

模架单元就位与连接步骤:分别吊装模架单元组装步骤中的若干内模具子部b1到所要浇筑的外墙d5的内侧,并使内面板200拼装至适应所要浇筑的外墙段的长度。各个内模架单元100的底边支撑于底板d1。分别吊装模架单元组装步骤中的若干外模具子部b2到所要浇筑的外墙d5的外侧,并使外面板400拼装至适应所要浇筑的外墙段的长度。各个外模架单元300的底边支撑于底板d1外侧的地面。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模架单元组装步骤之前应该已经完成内预埋螺杆610和外预埋螺杆620的预埋。

在模架单元就位与连接步骤完成后,可通过连接杆系g1将各个内模具子部b1连接加固,通过加固体系500加固各个外模具子部b2。之后,可通过调节内调节支脚150和外调节支脚310来调节内模架单元100和外模架单元300的竖边的垂直度.对于部分支撑位置不准确、调节困难的部位可局部通过千斤顶或人工手拉葫芦进行微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支设方法基于实施例一中的基坑中外墙模具001,同样具备支撑稳定,支拆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