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出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324阅读:1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砼出料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砼出料斗。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通过搅拌主机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拌好后的混凝土首先落入砼出料斗的斗体内,然后再有斗体导入至相应的搅拌车内。

公告号为CN2035104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砼出料斗及斗体,其通过在出料斗的内壁设置环形槽,在混凝土通过时存留部分混凝土,并利用存留的混凝土形成保护层来保护出料斗内壁。

但是,混凝土滞留在槽内,由于槽位于斗体内,清洗时只能从出料斗两端开口伸入内部进行清洗,人手很难直接触碰到,需要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并且难以彻底清洗。采用辅助工具如铲刀帮助清洗容易划伤出料斗,残留的混凝土在干结膨胀后,容易对出料斗形成较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砼出料斗,工人可以直接触碰到出料斗的各个部位,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即可进行更彻底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砼出料斗,包括分体设置的两个斗体,两斗体相对的面一端通过铰接组件铰接,另一端由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且两斗体设有固定组件的一端在闭合时通过密封组件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洗时通过固定组件将闭合的两斗体打开,两斗体以铰接端转动打开,使得工人可以直接触碰到出料斗的每个部分进行清洗,而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人工用手清洗对出料斗的磨损小,方便清洗的同时增加了出料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出料斗沿竖直方向依次为进料口、导料段和出料口,进料口的直径大于出料口的直径,导料段连接进料口与出料口并围成锥形空间,导料段朝向出料斗内的面上贴合有一层衬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进料口的截面直径大于出料口的截面直径,导料段的锥形面朝向出料口设置,当混凝土落入出料斗时,导料段收到的冲级、摩擦较大使其磨损最大,容易损坏。衬板起到保护导料段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衬板为PVC材料制成的扇形板,且所述衬板弯折成扇形时可以贴合在所述导料段的内表面,所述出料斗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卡块,所述卡块朝向所述衬板的面上设有用于卡钳所述衬板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的衬板弯折后被卡槽卡住,在竖直方向上无法脱离出料斗,依靠其自身弹性而贴合在导料段表面形成保护。在打开清洗出料斗时,其弹力可以帮助出料斗打开,并且方便拿出清洗。PVC板制作成本低,多次使用后可进行更换。

进一步设置:卡块朝向进料口的面为导流锥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卡块对混凝土的阻力。

进一步设置:固定组件包括分别伸出两斗体闭合端的固定凸边,固定凸边相对设置并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母可拆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栓螺母的拆卸和拧紧控制闭合端的打开与闭合。

进一步设置,铰接组件包括分别设于两斗体上的铰接柱和铰接槽,铰接槽朝向铰接柱的面设有供两斗体相对转动的开口,开口距离小于铰接柱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槽的开口使得两斗体可以以铰接槽为中心有一定的转动范围。铰接槽开口小于铰接柱的直径,使其不易从铰接槽的开口脱开。

进一步设置,铰接槽位于进料口或出料口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铰接柱滑动连接在铰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斗体可以沿铰接槽的长度方向相背离运动相拆分开。

进一步设置,密封组件包括分别相对设于两斗体上的密封凸起与密封槽,二者相互适配且密封槽的槽底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斗体闭合端相对运动闭合时,密封凸起配合插入密封槽内,并在固定组件不断固定锁紧的过程中压动密封条,密封条为弹性材料制成,通常选为橡胶制成。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将缝隙堵塞实现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出料斗的闭合端可以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打开,打开时两斗体以铰接端为转动中心转动,使得清洗工人可以对出料斗的每个部位进行人工清洗。

2、铰接端游铰接柱和铰接槽构成,铰接柱不但可以在铰接槽内转动,还可沿铰接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两斗体完全拆分开,进一步方便工人的清洗和保养。

3、PVC材料制成的衬板,安装时弯折形成与导料段相适配的锥面,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而贴合在导料段表面,并且在打开出料斗时可以自动与导料面相脱开,其制造成本低使用损坏后可以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出料斗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出料斗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铰接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固定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卡块卡紧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衬板处于自然状态时形状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衬板被弯折贴合在导料段内表面时形状的示意图。

图中,1、斗体;11、进料口;12、导料段;13、出料口;2、铰接组件;21、铰接柱;22、铰接槽;3、固定组件;31、固定凸边;32、固定螺栓;33、固定螺母;4、密封组件;41、密封槽;42、密封凸起;5、衬板;6、卡块;61、卡槽;62、导流锥面;34、固定柱;35、固定环;3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砼出料斗,沿竖直方向依次为焊接或一体成型得到的承接混凝土的进料口11、引导混凝土流动的导料段12、流出混凝土的出料口13。进料口11的截面半径大于出料口13的截面半径,二者正对设置。连接进料口11与出料口13的导料段12围成一个锥形区域。沿进料口11截面的直径纵向将出料斗切开并分成对称的两斗体1。两斗体1相对设置,且一端为通过铰接组件2铰接的铰接端,另一端为通过固定组件3可拆卸固定的闭合端,闭合端还设有密封组件4,在两斗体1以铰接端为中心转动闭合时将两斗体1闭合的间隙密封。

结合图2与图3,铰接组件2包括分别相对设于两斗体1上的铰接柱21与铰接槽22。铰接槽22包覆在铰接柱21的外侧且铰接柱21可在铰接槽22内滑动,铰接槽22朝向对侧斗体1的开口尺寸小于铰接柱21的截面直径,使铰接柱21可在铰接槽22内转动但无法通过铰接槽22的开口脱开,只能以滑动的方式插入或拔出铰接槽22。铰接槽22设于出料口13的一端封闭,工作过程中铰接柱21抵触在铰接槽22封闭的一端以防止铰接柱21与铰接槽22相脱开。

结合图2与图4,固定组件3包括相对设在两斗体1上的固定凸边31,固定凸边31上开有通孔或者螺纹孔,固定螺栓32穿过相对两凸边31的通孔或螺纹孔,并通过固定螺栓32拧紧使斗体1闭合。两斗体1对应闭合端处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密封槽4与密封凸起42,密封槽4底部设有密封条,密封条为弹性材料制成。当两斗体1闭合时,密封凸起42与密封条相抵触,随着固定螺母33不断拧紧,两斗体1继续靠近,密封凸起42继续压动密封条使其变形并形成密封。

其中,固定组件3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两斗体1闭合端闭合的缝隙上。两斗体1对应闭合端处分别向斗体1外侧伸出两固定柱34,两固定柱34等高处分别设有固定槽36和固定螺纹孔。腰型的固定环35一端套在固定槽36内,当两斗体1闭合时另一端恰好正对固定螺纹孔,此时固定螺栓32旋入固定螺纹孔并将固定环35压紧,阻止斗体1的闭合端打开。

结合图4与图5,出料斗内导料段12的表面贴合有一层衬板5,衬板5靠近进料斗11的一端被设于出料斗内壁的卡块6卡住,以防止衬板5从出料斗上方脱开。卡块6至少为两块,其朝向衬板5的面上设有用于卡入衬板5的卡槽61,且卡块6朝向进料口11的面为导流锥面62。

结合图6与图7,衬板5为弹性材料制成的扇形板,制作衬板5的弹性材料选为PVC。制作衬板5在两斗体1闭合的过程中被弯成锥形并贴合在导料段12的内表面上。

工作过程:

结合图2与图4,当出料斗使用后需要清洗时,首先旋开固定螺母33并去下固定螺栓32和/或固定环35,两固定凸边31相对分开从而使两斗体1以铰接端为中心转动打开。贴合于导料段12表面的衬板5因其自身弹性而帮助推动两斗体1转动打开,且在衬板5自动脱落。然后控制两斗体1沿铰接端的铰接槽22相对滑动,当铰接柱21脱离铰接槽22时,两斗体1相分离。此时可以对出料斗内部进行彻底清洗,衬板5可以反复使用。当衬板5表面磨损变大或者损坏时,可以更换新的衬板5继续使用。

在清洗后重新安装出料斗时,首先将两斗体1的铰接端通过铰接柱21插入铰接槽22内铰接。然后使两斗体1以铰接端为中心转动逐渐靠近。此时衬板5靠近进料口11的一端卡在卡块6的卡槽61内,然后初步弯折衬板并继续使两斗体1的闭合端靠近闭合,在这个过程中衬板5被相互靠近的两斗体1带动弯折,并在两斗体通过固定组件3固定闭合后围成一个锥形面,且恰好贴合在导料段12的内表面上形成保护。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