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677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框架填充墙多采用一些小型空心砌块或者多孔砖进行砌筑,与主体结构通过一定数量的拉筋连接,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缺陷,从结构受力性能来说,由于砌筑质量的问题,填充墙整体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容易出现砌筑砂浆层的滑移破坏,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广泛用于宾馆、学校、办公楼等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框架填充墙是框架结构房屋的围护墙和隔墙,一般均为非承重墙,在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中我们发现框架结构震害较为严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填充墙的布置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即地震时填充墙与主体结构发生相互碰撞,在设计计算中无法准确考虑隔墙刚度的影响,造成框架主体结构的破坏,目前在我国框架结构的应用相当广泛,因此对框架填充墙的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震害和试验研究中发现,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墙的开裂和倒塌,主要由于框架填充墙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其具有功能多样化、结构坚固和延伸性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包括板土层,所述板土层上设置有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震板,抗震板上表面设置有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包括横向的框架梁和竖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设置有填充墙,填充墙与框架主体分离设置,在所述填充墙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与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压顶梁构成,所述填充墙的竖向灰缝中埋有若干根短钢筋;沿填充墙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竖向的钢板带;沿填充墙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横向的钢带,每根钢带沿框架填充墙绕一周形成闭合的钢带箍;在填充墙外表面涂覆有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所述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将填充墙以及所有的短钢筋、钢板带、钢带箍包覆,所述构造柱与框架柱的连接处埋有预埋件,预埋件紧贴框架柱,构造柱和预埋件之间还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上限位板的最下端和下限位板的最上端之间留有间隙。

为了更好的使用框架主体,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混凝土框架和框架主体之间填充有阻燃柔性填充材料。

为了更好的使用限位板,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限位板与预埋件焊接。

为了更好的使用限位板,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限位板为“L”字型的角钢。

为了更好的使用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弹性装置位于阻燃柔性填充材料内部、对应连接在构造柱与框架柱之间。

为了更好的使用钢带箍,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的形成钢带箍的钢带两端通过打包扣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在填充墙体竖向灰缝内植入短钢筋,既方便施工,又可增强填充墙和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保证框架填充墙与面层共同工作,通过在填充墙周边设置混凝土边框和弹性装置,有效的保证了填充墙的完整性,并且这样在设计计算中不考虑隔墙刚度,其模型与建筑受力状态相符,在地震中能同时保证框架结构主体与填充墙的安全,阻燃柔性填充材料的设计有效的防止在地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危险事故,提高了框架的安全性,限位板和预埋件的设计实现了混凝土框架与框架主体的柔性连接,在结构设计中,可以不计入墙体刚度对结构本体的刚度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土层;2-基础层;3-抗震板;4-框架梁;5-框架柱;6-填充墙;7-弹性装置;8-构造柱;9-压顶梁;10-短钢筋;11-钢板带;12-钢带箍;13-预埋件;14-上限位板;15-下限位板;16-打包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包括板土层1,所述板土层1上设置有基础层2,所述基础层2上表面设置有抗震板3,抗震板3上表面设置有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包括横向的框架梁4和竖向的框架柱5,所述框架梁4和框架柱5之间设置有填充墙6,填充墙6与框架主体分离设置,在所述填充墙6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与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7,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构造柱8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压顶梁9构成,所述填充墙6的竖向灰缝中埋有若干根短钢筋10;沿填充墙6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竖向的钢板带11;沿填充墙6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横向的钢带,每根钢带沿框架填充墙绕一周形成闭合的钢带箍12;在填充墙6外表面涂覆有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所述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将填充墙以及所有的短钢筋10、钢板带11、钢带箍12包覆,所述构造柱与框架柱的连接处埋有预埋件13,预埋件13紧贴框架柱5,构造柱8和预埋件13之间还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包括上限位板14和下限位板15,上限位板14的最下端和下限位板15的最上端之间留有间隙。

为了更好的使用框架主体,所述混凝土框架和框架主体之间填充有阻燃柔性填充材料。为了更好的使用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预埋件13焊接。为了更好的使用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L”字型的角钢。为了更好的使用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7位于阻燃柔性填充材料内部、对应连接在构造柱8与框架柱5之间。为了更好的使用钢带箍,所述的形成钢带箍12的钢带两端通过打包扣16固定。

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填充墙6的完整性,在发生地震时,弹性装置7的设计有效的对填充墙6的摇晃起到了缓冲作用,在制作填充墙6时,首先在填充墙表面的竖向灰缝中植入短钢筋10,然后在填充墙6外侧粘贴一根闭合的钢带箍12,沿着填充墙6水平方向布置多跟钢板带11,最后在填充墙表面均匀的涂覆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限位板的设计有效的防止在地震过程中填充墙向外倾斜倒塌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