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439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中墙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拆复合保温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外墙在建设过程中,通常是在外墙的内外侧均设置有模板并形成一个建筑砂浆灌注腔体,再向该灌注腔体中灌注建筑泥浆,待建筑泥浆干燥后,拆除内外模板,然后在外墙的外侧粘贴保温材料,最后在保温材料上涂覆抹面砂浆。在传统的建筑外墙的建设过程中,外墙的内外模板仅起到形成灌注腔体的作用,最终均需拆除,增加了建筑工人的劳动量。同时,保温材料也是靠建筑工人手工粘贴上去的,且裸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风雨等自然环境的侵蚀出现开裂甚至脱落等现象,从而导致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下降,最终影响外墙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用于提高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在外墙的建设过程中无需拆除外墙模板,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拆复合保温模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包括:

外面层,所述外面层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砂浆层、网格布层、第二砂浆层、钢丝网层和第三砂浆层,所述第一砂浆层远离所述网格布层的一侧开设有横竖交错的沟槽,所述钢丝网层包括多根第一钢丝和多根第二钢丝,所述第一钢丝与所述第二钢丝相互交叉固定,所述第三砂浆层远离所述钢丝网层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加强筋;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三砂浆层叠加,所述保温层在与多个所述横向加强筋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横向加强筋内嵌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第三砂浆层的一侧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

多个斜加强筋,多个所述斜加强筋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钢丝和所述第二钢丝的交叉点固定连接,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保温层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三砂浆层之间粘结强度的第一界面剂层,所述第一界面剂层位于所述第三砂浆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增加建筑水泥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强度的第二界面剂层,所述第二界面剂层叠加于所述保温层远离所述第三砂浆层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斜加强筋的数量为每平米5~20个。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斜加强筋的第二端为L形。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斜加强筋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保温层的外侧的长度为20~150mm。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为A级防火保温板。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为B级防火保温板。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B级防火保温板中内嵌有防火隔离带。

如上所述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面层厚度为10~100mm,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0~150mm,相邻的所述第一钢丝之间间隔20~100mm,相邻的所述第二钢丝之间间隔20~100mm。

本实用新型中,由外面层、保温层和多个斜加强筋组合而成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在最终灌注建筑泥浆后可以直接作为外墙面而无需拆除,从而降低了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可以预先将保温层与外面层制作成一个整体作为外墙面层模板,不但可以保证保温层铺设的均匀,更能使得保温层不会受到风雨等外界环境的侵蚀,从而使保温层的使用寿命与外墙体一致。而在外面层中还预埋有延伸出保温层的多个斜加强筋,因此建筑泥浆进行灌注时,多个斜加强筋被埋进建筑泥浆中,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与内墙面结合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钢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面层 11-第一砂浆层 111-沟槽

12-网格布层 13-第二砂浆层 14-钢丝网层

141-第一钢丝 142-第二钢丝 15-第三砂浆层

151-横向加强筋 20-保温层 21-第二凹槽

22-防火隔离带 30-斜加强筋 40-第一界面剂层

50-第二界面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免拆复合保温模板(下文简称为该模板),如图1至图3所示,该模板包括外面层10、保温层20和多个斜加强筋30。

其中,外面层10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砂浆层11、网格布层12、第二砂浆层13、钢丝网层14和第三砂浆层15,第一砂浆层11远离网格布层12的一侧开设有横竖交错的沟槽111,钢丝网层14包括多根第一钢丝141和多根第二钢丝142,第一钢丝141与第二钢丝142相互交叉固定,第三砂浆层15远离钢丝网层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加强筋151;保温层20与第三砂浆层15叠加,保温层20在与多个横向加强筋15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横向加强筋151内嵌于第一凹槽中,保温层20远离第三砂浆层15的一侧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1;多个斜加强筋30的第一端与第一钢丝141和第二钢丝142的交叉点固定连接,第二端延伸至保温层20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钢丝141和多个第二钢丝142之间可以是焊接固定或销钉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丝141和第二钢丝142相互交叉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矩形,且相邻的第一钢丝141之间和相邻的第二钢丝142之间的间距均为10~100mm,第一钢丝141和第二钢丝142的直径均为0.8~10mm,具体地,相邻的第一钢丝141之间和相邻的第二钢丝142之间的间距及第一钢丝141和第二钢丝142的直径的选择,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当该模板铺设面积较小时,间距和直径均可以选择小一些,反之则选择大一些。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钢丝141之间和相邻的第二钢丝142之间的间距均优选为50mm,第一钢丝141和第二钢丝142的直径均优选为5mm。本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151内嵌于第一凹槽中,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保温层20与外面层10结合牢固,防止保温层20的相对移动,同时在保温层20中还设置有第二凹槽21,设置第二凹槽21的目的是为了建筑泥浆灌注后能与第二凹槽21形成新的加强筋,从而使得该模板最终形成的外墙体更为牢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21的尺寸、形状及数量均可以根据具体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计,最终能达到所需强度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斜加强筋30与钢丝网层14的第一钢丝141和第一钢丝141的交叉点通过焊接固定,且斜加强筋30的材质优选为钢材,斜加强筋30与钢丝网层14之间的角度可以是任意角度,本实施例优选为45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外面层10、保温层20和多个斜加强筋30组成的该模板,在使用时,先将该模板作为建筑外墙的外模板,且由该模板的保温层20与建筑外墙的内模板相配合形成灌注建筑泥浆的型腔,再将建筑泥浆灌注入该型腔中,当建筑泥浆干燥后,该模板便与建筑泥浆合成一体形成建筑物的外墙,此时的外模板便无需拆除,仅需拆除内模板,因此节省了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而由于该模板内包含有保温层20,在外墙体形成后,保温层20相当于内嵌在外墙体中,因此保温层20不会受到风雨等外界环境的侵蚀,从而达到保温层20的使用寿命与外墙体的使用寿命一致。而作为外墙体外模板的该模板,可以提前生产,因此在前期生产过程中,可精确的控制保温层20的厚度、位置及牢固程度等相关参数,从而避免传统建筑过程中由建筑工程现场粘贴保温材料导致保温层20出现裂纹、贴合不够紧密易脱落等缺陷。且该模板提前生产,就能形成标准化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为了保证该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韧性,防止该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在外面层10中增加网格布层12,同时为了增加该模板的强度,还在外面层10中增加了钢丝网层14,这两层的增加保证了该模板自身的韧性和强度。在该模板中还设置有多个延伸至保温层20外侧的斜加强筋30,从而当建筑泥浆进行灌注时,斜加强筋30便会嵌入到建筑泥浆中,增加了该模板与建筑泥浆的结合强度,使得该模板最终形成的墙体更牢固,不易出现脱落现象,延长了墙体的寿命,同时提高了墙体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还包括用于增加保温层20与第三砂浆层15之间粘结强度的第一界面剂层40,第一界面剂层40位于第三砂浆层15与保温层20之间。生产过程中,在保温层20与第三砂浆层15之间增加第一界面剂层40可以提高保温层20与第三砂浆层15之间的牢固程度,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保温层20在建筑泥浆灌注过程中不会从该模板中脱落,避免在外墙的建造过程中使得保温层20的保温性能下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免拆复合保温模板,还包括用于增加建筑水泥与保温层20之间强度的第二界面剂层50,第二界面剂层50叠加于保温层20远离第三砂浆层15的一侧。第二界面剂层50可以增加保温层20与建筑泥浆之间的牢固程度,进一步保证该模板最终形成的外墙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斜加强筋30的数量为每平米5~20个。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选择,针对不同使用环境对外墙强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斜加强筋30的具体数量,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每平米6个。优选的,斜加强筋30远离保温层20的一端(记为第二端)为L形,且斜加强筋30的第二端延伸出保温层20的外侧的长度为20~15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斜加强筋30的第二端可以是S形或螺旋形等异形,在生产施工中,第二端的形状选择为异形,主要是为了增加斜加强筋30与建筑泥浆结合的强度,从而增加外墙体的强度,但当某些使用场所对外墙体的强度要求不是很高,为降低成本,第二端也可以是直线形等规则形状。斜加强筋30的第二端延伸出外墙体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进行选择,但斜加强筋30的第二端延伸出外墙体的长度不宜小于20mm,小于20mm将会极大的影响该模板与建筑泥浆结合强度,也不宜超过150mm,超过150mm,由该模板组成的建筑外墙体的外模板可能会与建筑外墙体的内模板干涉,从而影响建筑泥浆灌注型腔的形成,最终导致形成的建筑外墙体强度降低。

进一步地,保温层20为A级防火保温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A级防火保温板可以是聚合聚苯板、聚合石墨聚苯板、岩棉板、竖丝聚合岩棉板、玻璃棉板、发泡陶瓷或水泥发泡保温板等。同时,在采用A级防火保温板时,外面层10的厚度可以适当的降低,A级防火保温板的防火性能强,能降低由于火灾引起的经济损失,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

进一步地,外面层10厚度为10~100mm,保温层20的厚度为30~150mm,相邻的第一钢丝141之间间隔20~100mm,相邻的第二钢丝142之间间隔20~100mm。上述数据均是经过试验确认的,既能保证结构强度和保温性能,又能避免浪费材料的最佳厚度,当然,其余厚度也可以选择,均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保温层20采用的是B级防火保温板,当某些建筑对防火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B级防火保温板,其结构如图4所示,当保温层20为B级防火保温板时,可在保温层20中嵌入一层防火隔离带22,其中,防火隔离带22为A级防火保温材料,这样一来,当发生火灾时,防火隔离带22能有效的阻止火势的蔓延,为营救工作争取时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B级防火保温板可以是挤塑板、聚苯板、石墨聚苯板、酚醛板和聚氨酯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