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幕墙钢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空间幕墙体系,这种幕墙钢结构节点构造比平面幕墙的主次龙骨体系要复杂很多,经常需要设计特殊的节点构造,在这些节点的设计中,设计师有时仅考虑结构受力上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施工难度和效率没有综合考虑,导致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并且容易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幕墙钢节点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幕墙钢节点结构,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固定在钢结构主体上的圆盘形第一连接件以及多个呈辐射状分布设置的幕墙龙骨,所述幕墙龙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圆盘形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多个环向延伸的第一长圆孔,多个所述第一长圆孔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环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一端设置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长圆孔沿所述圆盘形第一连接件的径向设置,第一螺栓组通过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组与所述幕墙龙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钢结构主体上的连接柱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肋板,所述肋板沿第一连接件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长圆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幕墙龙骨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所述幕墙龙骨通过第二螺栓组与所述翼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设置环向延伸的第一长孔,便于环向变形调节,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长圆孔,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时,第二长圆孔沿所述圆盘形第一连接件的径向设置,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十字形交叉,便于径向变形调节,上述做法在安装及使用中便于调节幕墙平面内制造误差及使用中的温度变形;第二连接件与幕墙龙骨通过螺栓组连接,此做法便于调节幕墙平面外的制造安装误差及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结构主体、1-1连接柱、2第一连接件、2-1第一长圆孔、2-2中心孔、2-3肋板、3第二连接件、3-1第二长圆孔、3-2连接槽、3-3翼板、4幕墙龙骨、5第一螺栓组、6第二螺栓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建筑幕墙钢节点结构,其包括固定在钢结构主体1上的圆盘形第一连接件2以及多个呈辐射状分布设置的幕墙龙骨4,既所述幕墙龙骨4沿圆盘形第一连接件2径向设置。所述幕墙龙骨4通过第二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连接;所述幕墙龙骨4的个数不限,但是在实际实施时,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尺寸,使第二连接件3之间互相不碰撞。
如图1和图3,所述圆盘形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多个环向延伸的第一长圆孔2-1,多个所述第一长圆孔沿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环向均匀分布;既所述第一长圆孔2-1与圆盘形第一连接件2的径向垂直,优选第一长圆孔2-1为园弧形。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中心孔2-2,所述中心孔2-2与所述钢结构主体1上的连接柱1-1配合,第一连接件2与所述连接柱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肋板2-3,所述肋板2-3沿第一连接件2径向设置,起到加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所述第二连接件3上一端设置有第二长圆孔3-1,在第二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件2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长圆孔3-1沿所述圆盘形第一连接件2的径向设置,第二长圆孔3-1一第一长圆孔2-1十字形交叉,第一螺栓组5通过所述第一长圆孔2-1和所述第二长圆孔3-1使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固定连接,该结构既便于环向调节,又便于径向变形调节。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3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长圆孔3-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幕墙龙骨4相适配的连接槽3-2,所述连接槽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3-3,所述幕墙龙骨4通过第二螺栓组6与所述翼板3-3固定连接;其结构连接方便,稳定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