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81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空间,特别涉及一种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



背景技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将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行动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面临着无法预测、无法判断的复杂环境。随着高新武器的广泛应用和军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缩小了前后方的界限,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急剧增大,所以,新时期的人防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2831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通风功能的人防门,该人防门在门板上设置排风扇,用于置换人防空间内的空气,增加空间内的给氧,当人们躲避在人防空间内时,有助于容纳并救护更多的人。

但是,现有技术的人防救护空间内通常仅安装有一个人防门,而人防救护空间内大多阴暗、潮湿,不利于人们长期救护在人防空间内,降低了人防空间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该空间内通气性良好,人们能够长期待在该空间内,具有优良的舒适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包括地下室以及用于进出地下室的人防门,所述地下室的侧壁上贯穿设有用于照亮地下室的室内环境的导光筒,所述地下室外设有将太阳光反射至导光筒上的反光镜,所述地下室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置换的排气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镜将太阳光反射至导光筒上,导光筒将所收集的太阳光用于照亮地下室的室内环境,使地下室的内部的光照性良好,给地下室营造宽敞明亮的空间环境,并且利用排气扇将地下室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有效的置换,从而提高地下室内部的通气性,提高地下室内部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筒包括导光管,所述导光管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收集室外太阳光的采光罩,另一端设有用于对所收集的光均匀发散并照射在地下室的室内的漫射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管是贯穿设置在地下室的墙壁上,利用采光罩对室外的太阳光进行有效收集,将所收集的太阳光经由导光管进行传输,进而利用漫射器将太阳光进行均匀发散,照射在地下室的室内环境,以使地下室的室内的光亮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采光罩上涂覆设有防紫外线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光罩将太阳光进行收集,防紫外线层对所收集的太阳光进行过滤,滤去其中的紫外线,减少照射在地下室内部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光管在靠近采光罩的一端的竖直高度高于导光管在靠近漫射器的一端的竖直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太阳光是在较高的天空中,限定导光管在靠近采光罩的一端的竖直高度高于导光管在靠近漫射器的一端的竖直高度,有利于采光罩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收集,进而通过导光管导向地下室的内部,提高了导光管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扇包括旋转叶片,所述地下室在室外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风车,所述旋转叶片与风车同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车设置在地下室的室外,在微风的吹拂作用下,风车会发生转动,旋转叶片与风车同轴相连,在风车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叶片会发生转动,进而驱动地下室的内部的空气进行流动,以增强地下室的内部的空气流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车上同轴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叶片上同轴设有同步转盘,所述旋转盘与同步转盘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竖直高度较高的区域的空气流通性较好,利用传送带使旋转盘与同步转盘进行同步运动,同步转盘驱动旋转叶片进行运动,从而驱动地下室的室内的空气进行流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镜上设有方便排出雨水的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反光镜是设置在地下室的室外的,室外环境经常遭遇雨水的冲洗,雨水会积存在反光镜上,影响反光镜的使用性,排水孔能够快速地将积存在反光镜上的雨水去除,以进一步提高反光镜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下室内的墙壁上转动设有能够翻折至水平状态以方便人们坐下的坐板,所述地下室的墙壁上转动设有能够对坐板进行支撑的伸缩抵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坐板翻转至水平状态,利用伸缩抵接杆对坐板进行支撑,坐板、地下室的墙壁与伸缩抵接杆形成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有助于人们稳定地坐在坐板上,提高在本申请的人防救护空间内的舒适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导光筒将室外充足的太阳光导入地下室的内部,并照亮地下室的内部,使地下室内呈现宽敞明亮的舒适感,有利于改善地下室阴暗、潮湿的缺陷,并且利用排气扇的快速旋转,以增强地下室内部的空气的流通性,营造地下室内部干燥的空气环境;

2、由于导光筒是设置在地下室的侧壁上,获得的光照较少,利用反光镜,有助于将太阳光快速地反射至导光筒上,进而提高导光筒的使用性能;

3、利用自然的微风驱动风车进行旋转,转动杆进行旋转,进而驱动旋转叶片驱动地下室的室内的空气流动,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在导光筒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风车与排气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地下室;11、方形槽;111、转轴;12、矩形槽;13、通孔;2、人防门;3、导光筒;31、导光管;32、采光罩;321、防紫外线层;33、漫射器;4、反光镜;41、排水孔;5、排气扇;51、旋转叶片;6、风车;61、旋转盘;62、传送带;63、同步转盘;7、坐板;8、伸缩抵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通风的人防救护空间,如图1所示,包括地下室1以及用于进出地下室1的人防门2,地下室1的侧壁上开设有倾斜的通孔13,通孔13内塞设有导光筒3,利用导光筒3将室外较充足的太阳光进行收集,并导入地下室1的室内环境,进而照亮地下室1的内部,有助于营造地下室1内部具有宽敞明亮的空间。

如图1所示,在地下室1外设置反光镜4,近似锅盖的形状,竖直设置在地面上,太阳光照射在反光镜4上,反光镜4将太阳光反射至导光筒3方向,有利于增大导光筒3所能收集的太阳光的光量;在反光镜4上开设有排水孔41,由于反光镜4是设置在室外环境中,经常遭遇雨水的冲洗,并且在反光镜4中积存雨水,排水孔41能够将雨水快速地排出。

如图2所示,导光筒3包括导光管31,形状为空心圆柱状,导光管31嵌设在通孔13内,导光管31在朝向室外的一端具有用于收集室外太阳光的采光罩32,形状为半球状,采光罩32的表面涂覆有防紫外线层321,防紫外线层321是由防紫外线透明涂料涂覆形成,防紫外线透明涂料按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郑天亮发表的《防紫外线透明涂料的试验研究》中的方法制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导光管31在朝向地下室1的内部的一端具有用于对所收集的太阳光均匀发散并照射在地下室1的室内的漫射器33,形状为圆环状,漫射器3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反光镜4将充足的太阳光反射至采光罩32上,采光罩32对太阳光进行收集,经由导光管31导入地下室1的室内,并利用漫射器33将太阳光进行均匀地发散,并照射进地下室1的内部,使地下室1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明亮。

如图2所示,由于太阳光的竖直高度较高,导光管31在靠近采光罩32的一端的竖直高度高于导光管31在靠近漫射器33的一端的竖直高度,有助于采光罩32对太阳光进行收集,并将太阳光导入地下室1的室内环境,以提高导光管31的使用性能。

如图3所示,排气扇5包括旋转叶片51,数量为若干个,风车6是竖直设置在地下室1室外的地面上,具有较高的高度,风车6上同轴具有旋转盘61,旋转叶片51上同轴具有同步转盘63,旋转盘61与同步转盘63之间通过传送带62传动连接,微风能够驱动风车6进行旋转,进而驱动旋转盘61进行旋转,随之同步转盘63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旋转叶片51进行旋转,使地下室1的室内空气进行快速地流动,从而提高地下室1的内部的通气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地下室1的墙壁的侧壁上凹陷设有方形槽11,在方形槽11的槽顶上安装有沿水平方向的转轴111,坐板7沿着转轴111的旋转进行翻折;同时,地下室1的墙壁在方形槽11的下方开设沿竖直方向的矩形槽12,矩形槽12内转动设有伸缩抵接杆8,伸缩抵接杆8的一端球铰接转动设置在矩形槽12的槽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坐板7的底部,当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并将伸缩抵接杆8支撑在坐板7的底部上,坐板7、伸缩抵接杆8与地下室1的墙壁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人们坐在坐板7上,具有较好的食用方便性。

工作原理简述:室外的微风驱动风车6进行旋转,带动旋转盘61进行旋转,进而驱动旋转叶片51进行旋转,以使地下室1的室内空气进行快速的流动,从而提高地下室1内部的空气流通性;利用反光镜4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反射至采光罩32上,经由导光管31将太阳光导入地下室1的内部,利用漫射器33将太阳光进行发散,从而保证对地下室1内的空间的照亮,营造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从而增强本申请的人防救护空间的舒适体验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