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406阅读:1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造型不断多元化,弧形结构越来越多,定型模板支撑体系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目前,现浇混凝土弧形模板的制作,传统做法采用竹胶合板、木模板制作圆弧模

板,需要将整块模板锯成小条,然后再根据结构形状加工成与构件相吻合的模板,之后进行加固,再在模内逐级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再把木板拆除,这种方法存在着木模板原料浪费严重,而且拼接和拆模时费时费力,安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周转次数有限;同时模板周转几次后变形严重,特别是模板边角起皮,严重影响砼观感质量。

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经常用到的其它弧形结构模板支撑体系一般施工较难,特别是竖向结构挂板模板的固定方式更复杂。因此,需要提出定型化工具来满足弧形结构定型模板的支撑。

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新的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定型系统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安装速度慢,施工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该系统结构合理,施工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竖向结构挂板模板固定方式,保证模板完整性,施工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施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包括支撑体系、内侧模板、外侧模板;

所述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端的背楞,所述背楞包括至少两个钢包木,相邻两个钢包木通过连接装置相连,且相邻两个钢包木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所述内侧模板铺设在背楞上端,所述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形成放置混凝土的通道,且所述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对拉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脚手架和固定在脚手架上端的龙骨,所述背楞固定在龙骨上。

作为优选,所述脚手架包括竖向脚手架、横向脚手架及倾斜状脚手架。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竖向脚手架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m。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钢包木通过钢梁和固定螺栓相连,钢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梁孔,钢包木的端部设置有钢包木孔,固定螺栓通过贯穿钢梁孔和钢包木孔将钢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钢包木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背楞包括一个横向钢包木及两个倾斜状钢包木。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钢包木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大于90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模板上设置有混凝土振捣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包括支撑体系、内侧模板、外侧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端的背楞,背楞包括至少两个钢包木,相邻两个钢包木通过连接装置相连,且相邻两个钢包木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内侧模板铺设在背楞上端,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形成放置混凝土的通道,且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对拉固定。所以该定型系统结构合理,施工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竖向结构挂板模板固定方式,保证模板完整性,施工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体系;2-对拉螺栓;3-内侧模板;4-外侧模板;5-混凝土振捣孔;

11-支撑组件;12-背楞;

111-脚手架;112-龙骨;

121-钢包木;122-钢梁;1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包括支撑体系1、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所述支撑体系1包括支撑组件11和设置在支撑组件11上端的背楞12,所述背楞12包括至少两个钢包木121,相邻两个钢包木121通过连接装置相连,且相邻两个钢包木12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内侧模板3铺设在背楞12上端,所述内侧模板3和外侧模板4之间形成放置混凝土的通道,且所述内侧模板3和外侧模板4之间通过对拉螺栓2对拉固定。安装好弧形结构模板固定定型系统后,将混凝土注入内侧模板3和外侧模板4之间的通道中,铸造形成竖向结构挂板。

该定型系统结构合理,施工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竖向结构模板固定方式,保证模板完整性,施工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施工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脚手架111和固定在脚手架111上端的龙骨112,将加工好的背楞12固定安装在龙骨112上。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手架111包括竖向脚手架、横向脚手架及倾斜状脚手架。所述脚手架111的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竖向脚手架之间的间距最好小于等于1.5m。

于本实施例中,背楞12包括若干个钢包木121、钢梁122、固定螺栓123,相邻两个钢包木121通过钢梁122和固定螺栓123相连,钢梁1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钢梁孔,钢包木121的端部设置有钢包木孔,固定螺栓123通过贯穿钢梁孔和钢包木孔将钢梁1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钢包木121固定。

安装时,根据固定好的背楞12间距,依次铺贴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铺贴完成后,根据要求绑扎挂板钢筋,钢筋隐蔽验收后封闭挂板外侧模板4,用对拉螺栓2固定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对拉螺栓2包括一个长丝杆和两个短丝杆,长丝杆垂直贯穿内侧模板3、外侧模板4,并在内侧模板3和外侧模板4的两侧均漏出一部分,分别通过两个短丝杆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背楞12包括一个横向钢包木121及两个倾斜状钢包木121,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竖向结构挂板的竖向角度及长度,提前裁定钢包木121的长度及调整相邻两个钢包木121之间连接的角度。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个钢包木12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大于90度。当然,相邻两个钢包木121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调节,进而调节背楞12的角度。

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侧模板4上设置有混凝土振捣孔5。通过混凝土振捣孔5向内侧模板3和外侧模板4之间的通道中灌输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振捣孔5的直径优选为小于等于1.5m,但并不局限于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