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外墙防火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19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火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轻质外墙防火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墙体材料改革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市场迅速发展。多年来,用于建筑物外墙各类新型墙体材料层出不穷,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化学合成材料等等。在各自具有优势的同时,都存在许多较大的弊端。如外墙外保温体系存在的裂缝、脱落、施工工艺复杂、质量不易控制、工期长、不易与外墙砖粘结等问题,外墙内保温体系存在的施工工艺复杂、质量不易控制、减少室内使用面积、室内装修改造损坏保温层等问题,砌块板材插入保温体系存在的生产工艺复杂、有冷热桥现象等问题,所用保温板使用寿命短,不能与建筑物同寿命。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火建筑材料如岩棉板、TK板等虽具有隔热阻燃及吸音的性能,但存在着强度低,防火差,不耐潮的缺点,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防火板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材质。常用的有2种:一种是高压装饰耐火板,其优点是防火、防潮、耐磨、耐油、易清洗,而且花色品种较多;一种是玻镁防火板,外层是装饰材料,内层是矿物玻镁防火材料,可抗1500度高温,但装饰性不强。在建筑物出口通道、楼梯井和走廊等处装设防火吊顶天花板,能确保火灾时人们安全疏散,并保护人们免受蔓延火势的侵袭。

国内早期生产的防火建筑材料一般选用硅酸钙板夹硅酸铝棉作为填充物,硅酸钙板夹硅酸铝棉虽然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也有良好的吸音隔音效果及隔热保温性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硅酸钙板属低温耐火材料,遇高温就会熔化起不到防火作用;二是硅酸铝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三是生产加工效率低,机械强度低,防盗性能差;四是原材料属无机纤维有害物质,长期与该类物质接触会对人体和环境构成危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防火建筑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保温一体化墙板隔音材料。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质外墙防火建筑材料为一种多层复合材料,所述的防火建筑材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泡沫混凝土基体1、网状隔离层2和防火层,所述的网状隔离层为玻纤网,所述的防火层由两种不同的防火材料间隔组成,所述的两种不同的防火材料分别为A级防火材料3和B级防火材料5,A级防火材料3的覆盖面积大于B级防火材料5,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基体1与网状隔离层2之间设置有镶嵌体4,所述的镶嵌体4一半镶嵌于泡沫混凝土基体1内;一半镶嵌于于网状隔离层2内。

具体的,所述的A级防火材料为发泡陶瓷制成。所述的B级防火材料为岩棉制成。

所述A级防火材料的覆盖面积为B级防火材料覆盖面积的2~5倍。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镶嵌体4间隔设置。所述的镶嵌体4与A级防火材料3的位置相对应,即每个通孔位于A级防火材料3对应位置的内侧。

所述的防火层的厚度为泡沫混凝土基体厚度的1/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材料复合构成,并且巧妙的利用结构的设置,使得本材料具体很好的防火性能,而且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火建筑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1-泡沫混凝土基体;2-网状隔离层;3-A级防火材料;4-镶嵌体;5-B级防火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施例的目的仅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的防火建筑材料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泡沫混凝土基体1、网状隔离层2和防火层,所述的网状隔离层为玻纤网,所述的防火层由两种不同的防火材料间隔组成,所述的两种不同的防火材料分别为A级防火材料3和B级防火材料5,A级防火材料3的覆盖面积大于B级防火材料5,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基体1与网状隔离层2之间设置有镶嵌体4,所述的镶嵌体4一半镶嵌于泡沫混凝土基体1内;一半镶嵌于于网状隔离层2内。

具体的,所述的A级防火材料为发泡陶瓷制成。所述的B级防火材料为岩棉制成。

所述A级防火材料的覆盖面积为B级防火材料覆盖面积的2~5倍。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镶嵌体4间隔设置。所述的镶嵌体4与A级防火材料3的位置相对应,即每个通孔位于A级防火材料3对应位置的内侧。

所述的防火层的厚度为泡沫混凝土基体厚度的1/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材料复合构成,并且巧妙的利用结构的设置,使得本材料具体很好的防火性能,而且重量较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或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