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11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车库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升降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库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帮助升降各种物品例如ATV并且将其存放在封闭的区域内。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全文中任何关于现有技术的讨论都不应当被理解为承认这些现有技术是广泛已知的或是本领域中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封闭的存放区域比如车库通常由于各种物品例如车辆、工具、盒子而变得凌乱。在具有如此有限空间的存放区域中,总是需要将大部分杂物清理出有限建筑面积的新颖且创新的方法。

特别在车库中,这种凌乱可能会导致对车辆的损坏:车辆要么撞到这些凌乱的物品,要么冒着使这些凌乱的物品跌落的风险而引起损坏。而把物品或车辆从道路移开以接近可能存放在存放区域后部的某物品例如旅行车还可能是耗时的。

由于现有技术的固有问题,需要一种新颖且改进的车库升降系统,该车库升降系统帮助升降各种物品例如ATV并且将物品存放在封闭区域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颖且改进的车库升降系统,该车库升降系统帮助升降各种物品例如ATV。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车库升降系统,其包括适于利用上安装 件和下底脚紧固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的框架。框架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竖向支承件之间水平延伸的导引轨道。设置了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一对卷筒的马达。卷筒缠绕有线缆,其中,第一线缆向下延伸以连接至升降构件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线缆沿着导引轨道延伸并且在向下延伸以连接至升降构件的第二端部之前延伸穿过滑轮。各种物品例如车辆可以定位在升降构件上,并且驱动组件用来提升或降低升降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车库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导引轨道;

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定位在所述框架下方;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导引轨道的第一端部相邻,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

滑轮,所述滑轮定位成与所述导引轨道的第二端部相邻;

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绕所述第一卷筒缠绕,其中,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卷筒,并且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二端部联结至所述升降构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绕所述第二卷筒缠绕,其中,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卷筒,其中,所述第二线缆沿着所述导引轨道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滑轮,其中,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二端部联结至所述升降构件的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能够操作成通过使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伸长或缩短来提升或降低所述升降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车库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竖向支承件、第二竖向支承件和第三竖向支承件,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支承件包括第一底脚,所述第二竖向支承件包括第二底脚,所述第三竖向支承件包括第三底脚,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底脚、所述第二底脚和所述第三底脚各自适于将所述框架紧固至底板;

横向构件,所述横向构件在所述第一竖向支承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承件之间延伸;

从所述横向构件延伸的第一上安装件,所述第一上安装件适于将所述框架紧固至顶板;

从所述第三竖向支承件延伸的第二上安装件,所述第二上安装件适于将所述框架紧固至所述顶板;

导引轨道,所述导引轨道在其第一端部处连接至所述横向构件并且在其第二端部处连接至所述第三竖向支承件;

升降构件,所述升降构件定位在所述框架下方;

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紧固至所述横向构件;

马达,所述马达定位在所述马达壳体内;

第一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定位在所述马达的驱动轴上;

第二卷筒,所述第二卷筒定位在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轴上,其中,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第二卷筒并排地定位;

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绕所述第一卷筒缠绕,其中,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卷筒,并且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二端部联结至所述升降构件的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线缆延伸穿过从所述马达壳体延伸的线缆导引件,其中,第二线缆延伸穿过所述马达壳体的线缆开口;以及

所述第二线缆绕所述第二卷筒缠绕,其中,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卷筒,其中,所述第二线缆沿着所述导引轨道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滑轮,其中,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二端部联结至所述升降构件的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能够操作成通过使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伸长或缩短来提升或降低所述升降构件。

因此已经相当宽泛的勾勒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并且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贡献。自此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其构成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主题。在这方面,在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之前,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限于本申请中所列的结构细节以及在下文中所描述和在附图中所示的部件的设置。本实用新型还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可以其他方式实施及执行。同 时,应当理解的是此处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说明而不应当被当作限制。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考虑本实用新型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各种目的、特征及附属优点将得以充分理解,在几幅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上部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上部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其中,车辆定位在升降构件上,并且升降构件位于其降低的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其中,车辆定位在升降构件上,并且升降构件位于其升高的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概要

现在开始描述性地参考附图,在全部几幅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的元件,图1至图8示出了车库升降系统10,车库升降系统10包括适于利用上安装件38、39和下底脚23、25、28紧固在底板18与顶板19之间的框架20。框架20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竖向支承件22、24和27之间水平延伸的导引轨道40。设置了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一对卷筒54、55的马达52。卷筒54、55缠绕有线缆60、64,其中,第一线缆60向下延伸以连接至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以及第二线缆64沿着导引轨道40延 伸并且在向下延伸以连接至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之前延伸穿过滑轮44。各种物品12例如车辆可以定位在升降构件70上,并且驱动组件50用来提升或降低升降构件70。

B.框架

如在全部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20,框架20大体上安装在底板18与顶板19之间以支承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构件70。框架20可以由各种形状、尺寸和构型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当理解为受到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框架20的构型的限制。例如,除此之外,竖向支承件21、24和27的尺寸、部件间距和/或数量可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

框架20大体上包括由长形构件构成的一个或更多个竖向支承件22、24和27,一个或更多个竖向支承件22、24和27适于紧固在两个水平表面例如底板18与顶板19之间。竖向支承件22、24和27可以具有固定的长度或者可以由本领域已知的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伸缩构型构成。

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框架20的第一侧部21包括第一竖向支承件22和第二竖向支承件24。框架20的第二侧部26包括第三竖向支承件27,然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框架20的第二侧部26可以包括另外的竖向支承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21可以包括仅单个竖向支承件22。

竖向支承件22、24和27可以包括适于紧固至下水平表面例如底板18的底脚23、25和28――例如承托件。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竖向支承件22包括第一底脚23,第二竖向支承件24包括第二底脚25,以及第三竖向支承件27包括第三底脚28。

如在图1至图3中所示的,横向构件30可以在第一竖向支承件22与第二竖向支承件24之间延伸。横向构件30大体上由具有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和位于第一端部31与第二端部32之间的中央部33的长形构件构成。

如在图1和图2中最佳地示出的,横向构件30的第一侧部34大体上用作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50的安装点。横向构件30的一些部分或全部――例如图中所示的中央部33――可以借助于图中所示出的 附加宽度得以增强或者可以通过附加结构增强件得以增强。该增强件帮助驱动组件50稳固地安装至横向构件30。

第一竖向支承件22从横向构件30的第一端部31延伸或者连接至横向构件30的第一端部31,以及第二竖向支承件24从横向构件30的第二端部32延伸或者连接至横向构件30的第二端部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支承件22、24可以与横向构件30一体地形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在附图中所示的,第一接受件36以与横向构件30的第一端部31垂直的方式延伸以接受第一竖向支承件22并且与第一竖向支承件22连接,以及第二接受件37以与横向构件30的第二端部32垂直的方式延伸以接受第二竖向支承件24并且与第二竖向支承件24连接。

框架20大体上靠着上水平表面例如顶板19使用一个或更多个上安装件38、39来紧固。上安装件38、39大体上包括适于例如使用紧固件将框架20牢固地紧固至顶板19的承托件、板件或其他连接件。在如图1中最佳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安装件38从横向构件30的第二侧部35延伸以紧固框架20的第一侧部21,以及第二上安装件39从导引轨道40的第二端部42延伸以紧固框架20的第二侧部26。

如在全部附图中所示的,导引轨道40在框架20的第一侧部21与第二侧部26之间延伸。导引轨道40可以包括使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线缆60、64能够沿其延伸的任何长形构件。导引轨道40的第一端部41可以连接至马达壳体51,如在图1中最佳地示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引轨道40的第一端部41可以连接至框架20的第一侧部21的其他结构――例如横向构件30。导引轨道40的第二端部42连接至第三竖向支承件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轨道40可以与框架20的其他部分――例如马达壳体51或第三竖向支承件27――一体地形成。

如在图5和图6中最佳地示出的,滑轮44可以沿着导引轨道40定位。滑轮44优选地定位在导引轨道40的第二端部42处或者与导引轨道40的第二端部42相邻,以使第二线缆64在与升降构件70联结之前从水平路径重定路径成竖向路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沿着导引轨道40的长度的各个位置处使用多个滑轮44。示例性附图中 的滑轮44的定位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提升和降低升降构件70的驱动组件50。如在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驱动组件50包括具有延伸穿过一个或更多个卷筒54、55的驱动轴53的马达52。马达52能够操作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线缆60、64伸长或者缩短来提升或降低升降构件70。

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马达52,例如示例性附图中示出的电动马达构型。如在图2中最佳地示出的,驱动组件50可以包括用以为马达52提供动力的动力线缆14。驱动组件5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线缆15,使得可以利用控制器16来控制驱动组件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50可以由无线控制器16来控制。

如在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马达52优选地紧固在马达壳体51内。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马达52可以代替地直接紧固至框架20。马达壳体51大体上包括围绕马达52的主体并且部分地围绕驱动轴53和卷筒54、55的罩。

如在全部附图中所示出的,马达壳体51安装至框架20。在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51紧固至横向构件30的得以增强的中央部33。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51可以紧固至框架20上的各个其他位置。

如在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马达52的驱动轴53延伸穿过第一卷筒54和第二卷筒55。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卷筒54、55,例如附图中示出的筒形卷绕构型。卷筒54、55如图8中所示优选地并排定位以允许提供紧凑构型。然而也可以利用其他构型。

第一线缆60绕第一卷筒54缠绕,第二线缆64绕第二卷筒55缠绕。当开始启动时,马达52使驱动轴53和卷筒54、55沿第一方向旋转以收卷线缆60、64从而提升升降构件70,或者使驱动轴53和卷筒54、55沿第二方向旋转以绕出线缆60、65从而降低升降构件70。线缆60、65可以由能够与滑轮系统和驱动组件50组合来支承升降构件70的重量的任何长形构件构成。

如在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第一线缆60的第一端部61紧固至第 一卷筒54。第一线缆60从第一卷筒54沿竖向取向向下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从马达壳体51延伸的线缆导引件56,第一线缆60延伸穿过线缆导引件56以保持基本竖向的取向。线缆导引件56可以由第一线缆60能够穿过的任何带槽的或类似构造的结构构成,例如附图中示出的弯丝构型。

第一线缆60的第二端部62与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联结,使得第一线缆60提升和降低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第一线缆60的第二端部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连接至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在如附图中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63――例如环形的承托件等――以将第一线缆60的第二端部62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第一升降联结件80连接。

如在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第二线缆64的第一端部65紧固至第二卷筒55。第二线缆64在延伸穿过滑轮44以转过九十度之前沿着本实用新型的导引轨道40在基本上水平的取向上延伸。第二线缆64随后基本上竖向地延伸成与第三竖向支承件27相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马达壳体51中可以包括供第二线缆64延伸穿过的线缆开口57,以便第二线缆64从马达壳体51中被引导出来而沿着导引轨道40的方向延伸。

第二线缆64的第二端部66与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联结,使得第二线缆60提升和降低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线缆64的第二端部66可以直接连接至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在附图中所示的,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67――例如环形的承托件等――以将第二线缆64的第二端部66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第二升降联结件83连接。

D.升降构件

如在全部附图中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升降构件70,物品例如车辆可以定位在升降构件70上以经由驱动组件50和线缆60、64提升和/或降低。升降构件70可以由各种形状、尺寸和构型构成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升降构件70包括平台,该平台包括第一端部71、第二端部72、第一侧部74和第二侧部75。

升降构件70由线缆60、64提升和/或降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线缆60、64可以直接连接至升降构件70。在如附图中所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一对升降联结件80、83以促进杠杆作用并且防止升降构件70在提升或降低时沿任一方向翻倒。

升降联结件80、83大体上由在升降构件70的相应端部71、72处在升降构件70的侧部74、75之间延伸的长形构件构成。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升降联结件80、83由链条构成,然而也可以利用其他牢固、耐用的联结件。

在图1和图2中最佳地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联结件80在其第一端部81处连接至第一联结连接件86,第一联结连接件86定位在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处且与升降构件70的第一侧部74相邻。第一升降联结件80类似地在其第二端部82处连接至第二联结连接件87,第二联结连接件87定位在升降构件70的第一端部71处且与升降构件70的第二侧部75相邻。

第二升降联结件83在其第一端部84处连接至第三联结连接件88,第三联结连接件88定位在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处且与升降构件70的第一侧部74相邻。第二升降联结件83类似地在其第二端部85处连接至第四联结连接件89,第四联结连接件89定位在升降构件70的第二端部72处且与升降构件70的第二侧部75相邻。

联结连接件86、87、88和89由环形的接受件构成,环形的接受件紧固至升降构件70并且可与升降联结件80、83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联结连接件86、87、88和89,其中,升降联结件80、83代替地直接紧固至升降构件70。

E.优选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使用中,框架20首先紧固在一对水平表面――例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底板18与顶板19――之间。上安装件38、39例如通过紧固件紧固至上水平表面。底脚23、25和28随后也例如通过紧固件紧固至下水平表面。在框架20牢固地紧固就位后,就可以利用升降构件70了。

物品12例如车辆在升降构件70位于降低位置时定位到升降构件70上,如图5中最佳地示出。物品12可以随后被提升而从路面移开。驱动组件50可以使用控制器16来启动以使线缆60、64绕卷筒54、55 收卷。在线缆60、64收卷时,会使升降构件70提升到一定高度而从路面移开。在停止使用控制器16时,升降构件70将保持在例如图6中所示的被抬高的位置,直到需要物品12为止。

当需要物品12时,可以降低升降构件70以取回物品12。重新启动控制器16,使得驱动组件50将线缆60、64从卷筒54、55绕出。在线缆60、64退绕时,会使升降构件70降低到一定高度直到图5中所示的地平面为止。物品12随后可以从升降构件70取回。升降构件70可以被提升而从路面移开,或者另一物品12可以放置到升降构件70上而存放。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意相同的含意。虽然在实施或者检验本实用新型时可以使用与本文中所描述的相似或等同的方法和材料,但上文仍描述了适合的方法和材料。本文中所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和其他参考文献以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以其适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程度并入本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未背离其精神和本质属性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形式实施,并且因此期望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视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任何标题均仅为描述方便而不具法律效力或限定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