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719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架,具体涉及一种运用建筑领域的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



背景技术: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多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中,核心筒施工的人工作业量大,工序复杂,但是其作业空间又有限,所以对整个施工过程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可以放置于电梯井,然后使施工更加简单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第一竖杆、斜杆、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和第三水平杆;一对所述第一竖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水平杆和第一水平杆连接起来,所述斜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下端,所述斜杆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水平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一对所述斜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水平杆连接起来;所述第一竖杆下端上连接有第四水平杆,所述第三水平杆的端部设有可调节的T形件,所述T形件由互相垂直连接的水平端和竖直端组成,所述竖直端对应墙面,所述第四水平杆上铰链接有一板件,所述板件的非铰链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能抵紧在所述第一竖杆对面的墙面上。

进一步,所述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还包括梯形件,所述第三水平杆靠近所述T形件的一端具有内腔,所述T形件的水平端能在所述内腔内伸缩并能伸入所述内腔最里端,所述第三水平杆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穿过所述内腔,所述梯形件伸入所述第一穿孔后能慢慢的卡紧在所述第一穿孔上同时通过所述梯形件推动所述T形件的水平端向右移动。

进一步,所述T形件的水平端具有斜面并与所述梯形件的斜面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三水平杆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穿过所述内腔并位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三水平杆的右端端部之间,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相同,所述T形件的水平端设有第三穿孔,当所述梯形件伸入所述第一穿孔卡紧后,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板件上设有一对挂钩,所述斜杆上设有一对所述挂钩能挂上的挂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竖杆、斜杆和第三水平杆两两互相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面,同时一对这种三角形面再通过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内模架基本结构,这种内模架放置于电梯井中,通过所述第一竖杆下端上连接有第四水平杆卡在已施工楼梯电梯门洞位置的混凝土连梁上,顶部通过所述三水平杆的端部设有的可调节T形件的竖直端顶在电梯井剪力墙的墙面上,然后支撑起整个内膜架基本结构,所述第四水平杆上铰链接有一板件,又因为所述板件的非铰链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能抵紧在所述第一竖杆对面的墙面上,所以当内模架基本结构被支撑后,可以放下所述板件,然后人就可以踩在所述板件上对电梯井的墙面进行修整或者墙面施工或者对内模架基本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侧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梯形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水平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上”“下”“左”“右”为附图1所示的上、下、左和右。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第一竖杆1、斜杆2、第一水平杆3、第二水平杆4和第三水平杆5;一对所述第一竖杆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水平杆4和第一水平杆3连接起来,所述斜杆2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1下端,所述斜杆2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水平杆5的一端,所述第三水平杆5的另外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1的上端,一对所述斜杆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水平杆4连接起来;所述第一竖杆1下端上连接有第四水平杆6,所述第三水平杆5的端部设有可调节的T形件7,所述T形件7由互相垂直连接的水平端和竖直端72组成,所述竖直端对应墙面,所述第四水平杆6上铰链接有一板件10,所述板件10的非铰链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能抵紧在所述第一竖杆1对面的墙面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竖杆、斜杆和第三水平杆两两互相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面,同时一对这种三角形面再通过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内模架基本结构,这种内模架放置于电梯井中,通过所述第一竖杆下端上连接有第四水平杆卡在已施工楼梯电梯门洞位置的混凝土连梁上,顶部通过所述三水平杆的端部设有的可调节T形件的竖直端顶在电梯井剪力墙的墙面上,然后支撑起整个内膜架基本结构,所述第四水平杆上铰链接有一板件,又因为所述板件的非铰链端具有弧形段,所述弧形段能抵紧在所述第一竖杆对面的墙面上,所以当内模架基本结构被支撑后,可以放下所述板件,然后人就可以踩在所述板件上对电梯井的墙面进行修整或者墙面施工或者对内模架基本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作为具体实施例,考虑到所述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放置于电梯井后还需要在其上方架设架立杆,而且架立杆需要竖直,而架立杆又要架设在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所以所述第三水平杆5随内模架基本结构安装后最终必须水平,由此所述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还包括梯形件8,所述第三水平杆5靠近所述T形件7的一端具有内腔,所述T形件7的水平端能在所述内腔内伸缩并能伸入所述内腔最里端,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有第一穿孔51,所述第一穿孔51穿过所述内腔,当所述梯形件8上上方伸入所述第一穿孔51后并慢慢向下移动的同时所述梯形件8能把所述T形件7的向右推动,当所述第三水平杆5水平后所述梯形件8能卡紧在所述第一穿孔51上,当所述第三水平杆5水平后,可以把所述梯形件8焊接在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还可以在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置螺纹槽,然后在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把所述梯形件8锁在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

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方便所述T形件7的水平端被所述梯形件8向右推动,所述T形件7的水平端具有斜面并与所述梯形件8的斜面相对应。

作为具体实施例,当所述梯形件8卡入所述第一穿孔51最大程度后还是没有能使所述第三水平杆5达到水平时,还可以通过再次调节使所述第三水平杆4达到水平,即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有第二穿孔52,所述第二穿孔52穿过所述内腔并位于所述第一穿孔51和所述第三水平杆5的右端端部之间,所述第二穿孔52与所述第一穿孔51相同,所述T形件7的水平端设有第三穿孔71;由于当所述梯形件8伸入所述第一穿孔51卡紧后,所述第一穿孔51与所述第三穿孔71相对应,所以再使用一个类似于所述梯形件8的梯形件,也可以选用跟所述梯形件8一样的梯形件,然后插入所述第二穿孔52然后穿过所述第三穿孔71来推动所述T形件7的水平端向右移动直到所述第三水平杆5水平。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板件10上设有一对挂钩101,所述斜杆2上设有一对所述挂钩101能挂上的挂环21,当所述弧形段能抵紧在所述第一竖杆1对面的墙面上后,通过所述挂钩101挂在所述挂环21上拉住所述板件10。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有垫块54,通过所述垫块54把内模架基本结构抵紧在电梯井的左侧。

作为具体实施例,当所述第三水平杆5水平后,可以通过所述L型锁紧杆9把所述梯形件8锁紧,所述梯形件8上设有多个水平穿孔81,所述L型锁紧杆9能卡紧在所述水平穿孔81上。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水平杆5上设有挂钩53,通过所述挂钩53吊起整个核心筒组装式内模架然后放入电梯井中。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水平杆4设有焊接槽42和焊接挡板41,在所述接槽42和焊接挡板41焊接架立杆,然后对电梯井进行施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