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625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被公认为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在传统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和长期规划,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组件的安装量逐年增长。现有彩钢瓦屋顶的扁钢安装大部分是通过在扁钢上打螺栓孔后通过螺栓安装,或把扁钢焊接在安装结构上,使得扁钢实际截面面积减少,增加了接地电阻,同时通过现场对扁钢的加工,破坏了原有扁钢的镀锌层,扁钢耐腐蚀性的也会降低,这些都直接影响电站防雷接地的安全可靠性。且现有的安装支架结构对光伏板组件的固定连接不够贴合,容易造成光伏板下方的屋顶渗水潮湿,大大减少了屋顶和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如中国专利号CN201620213515.4,申请日为2016年03月18日,公告日为2016年10月1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的扁钢安装结构,属于光伏电站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可连接于彩钢瓦屋顶的固定件和可将扁钢压紧于固定件上的压条,所述压条可拆卸连接于固定件上,该实用新型安装时能够保护彩钢瓦屋顶扁钢,便于拆装,但该实用新型的安装不够牢固,安装角度局限性大,且无法减小光伏板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光伏板组件之间的密封性差、可调节性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安装不牢固、局限性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夹板和光伏板卡条,所述固定夹板包括主夹板和辅夹板,所述主夹板包括竖直连接板和主Z型板,所述辅夹板包括竖直侧板和反Z型板;所述竖直侧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竖直连接板下端,所述光伏板卡条底面设置连接槽,所述竖直连接板上端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光伏板卡条左右侧面中心处设置光伏板滑槽;所述光伏板卡条的长度方向上一侧等间距设置定位板插槽,所述定位板插槽中设置定位固定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Z型板与所述反Z型板的结构相匹配且配合屋顶彩钢条的结构设置,所述光伏板滑槽内滑设光伏板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处设置螺纹通孔,所述竖直连接板顶面等间距设置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所述定位螺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滑槽为T型通槽,所述光伏板滑槽关于所述光伏板卡条的中心纵截面左右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插槽所在的所述光伏板卡条的一侧高度高于相应的对立面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固定板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板插槽的深度,所述定位板插槽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相匹配。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安装固定牢固,能够保障不破坏彩钢瓦屋顶表面的扁钢表面的完整性结构。

2、安装结构固定光伏板组件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板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增强了其防水性能。

3、光伏板组件形成的区域大小和位置方便同一水平面上横向滑动调整,对不同形状的彩钢瓦屋顶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卡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卡条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光伏板卡条1;竖直连接板2;主Z型板3;竖直侧板4;反Z型板5;紧固螺栓6;定位螺栓7;光伏板滑槽8;定位板插槽9;定位固定板10;连接槽11;螺纹通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安装结构,包括固定夹板和光伏板卡条1,固定夹板包括主夹板和辅夹板,主夹板包括竖直连接板2和主Z型板3,辅夹板包括竖直侧板4和反Z型板5;竖直侧板4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在竖直连接板2下端,光伏板卡条1底面设置连接槽11,竖直连接板2上端通过定位螺栓7固定在连接槽11内;光伏板卡条1左右侧面中心处设置光伏板滑槽8;光伏板卡条1的长度方向上一侧等间距设置定位板插槽9,定位板插槽9中设置定位固定板10;主Z型板3与反Z型板5的结构相匹配且配合屋顶彩钢条的结构设置,光伏板滑槽8内滑设光伏板组件;连接槽11的槽底处设置螺纹通孔12,竖直连接板2顶面等间距设置与螺纹通孔12相匹配的螺纹孔,螺纹通孔12和螺纹孔内设置定位螺栓7;光伏板滑槽8为T型通槽,光伏板滑槽8关于光伏板卡条1的中心纵截面左右对称设置;定位板插槽9所在的光伏板卡条1的一侧高度高于相应的对立面一侧;定位固定板10高度大于定位板插槽9的深度,定位板插槽9之间的距离与光伏板的长度相匹配。

安装时,先将主夹板和辅夹板固定在屋顶彩钢条上,通过旋紧紧固螺栓6使主Z型板3和反Z型板5紧压在屋顶彩钢条表面,安装时注意固定夹板之间的距离与光伏板卡条1上连接槽11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相匹配。一般每跟屋顶彩钢条相较于屋顶基础面都具有隆起的条状结构,刚好匹配Z型板3和反Z型板5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安装时,对屋顶彩钢条本身的结构不会造成破坏。

安装好固定夹板之后,继续安装光伏板卡条1在竖直连接板2上端,使竖直连接板2上端卡入连接槽11内,定位螺栓7自上而下穿过螺纹通孔12旋入竖直连接板2顶部的螺纹孔内将竖直连接板2上端与光伏板卡条1固定在一起。

光伏板组件边缘从光伏板卡条1一端沿光伏板滑槽8滑入,光伏板滑槽8的窄端厚度与光伏板组件主面板厚度相等,光伏板滑槽8的宽端与光伏板组件边缘的包边厚度和主面板厚度之和相等;位于端部或边缘的光伏板组件外侧的定位板插槽9内插设定位固定板10,限制光伏板组件的左右滑动。定位板插槽9所在的光一侧高于光伏板卡条相应的对立面一侧,这样由于重力的作用,定位固定板10不会滑脱。这样,每个区域内的光伏板组件边缘便紧紧相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雨水的渗入和积水问题,且光伏板组件的区域面积大小后期还可做随时性的调整,便于满足多样化的光伏发电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