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216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防渗水结构,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最先进的建房模式是应用工厂化预制成形的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装配而成形。此种集成化建房模式技术先进、施工效率高、质量好,并且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灰尘和建筑垃圾。装配式结构的楼房墙体采用分块层叠建造,上下层的分层面通常设在楼板搭建处。现有技术将成型楼板两端分别半搁在下位墙体的上端,上位墙体的底部设有角形缺口,该缺口的外凸边支在下位墙体上,余下缺口空在已搁置的成型楼板端部之上,所空之处由后浇筑成型的面层楼板端部填实。此种结构便于上下位墙体对接安装,成型楼板搭建可靠,也便于面层楼板浇筑。可是,现有技术仅适合内墙体应用,而外墙体应用效果不佳,因为上下位墙体对接处存在缝隙,雨水易顺缝隙渗入室内,此问题直接影响房屋质量,施工方务必给予克服,否则不能顺利通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在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处存在渗水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这种错位对接的防渗水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防渗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它由下位墙体、成型楼板、面层楼板和上位墙体叠合而成。所述下位墙体和上位墙体厚度H相等。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下位墙体朝上的端部为一边有缺口的台肩,向上伸出的矩形台肩位于内侧,它是成型楼板的支承点,处在外侧的缺口底平面是上位墙体的支承点。所述上位墙体竖砌在下位墙体上面,上位墙体下端也是一边有缺口的台肩,位于外侧的台肩底端面为外低内高斜面,斜面外边沿由下位墙体的缺口底平面支承,处在内侧的缺口顶面空在已搁置的成型楼板之上,其高度差是后浇筑面层楼板的厚度值。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位墙体的台肩底端斜面斜置角α=3°~5°,台肩宽度H1=0.3~0.4H。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下位墙体的台肩宽度H2=0.6~0.7H。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上下位墙体错位对接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定位准确;

2、上位墙体朝下台肩底端面是一块外低内高斜面,上位墙体与下位墙体的对接缝处被砂浆封堵,凝固的砂浆形成止水坡,外淋雨水止步该坡,再加之下位墙体朝上伸出的台肩高度远高于上位墙体与下位墙体的对接缝,此种双重止水结构防渗水能力强、效果好;

3、上位墙体的台肩与下位墙体的台肩交错对接,两台肩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便于后浇筑的面层楼板钢筋固定和砼注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位墙体下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位墙体朝上的一边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装配式外墙体对接缝防渗水结构,它由下位墙体1、成型楼板2、面层楼板3和上位墙体4叠合而成。本实施例应用在框架结构的商住楼外墙体。所述下位墙体1和上位墙体4厚度H相等,均为240mm。所述下位墙体1朝上的端部为一边有缺口的台肩,向上伸出的矩形台肩位于内侧,它是成型楼板2的支承点,处在外侧的缺口底平面是上位墙体4的支承点。本实施例中下位墙体1向上伸出的矩形台肩宽度H2=0.6H,即144mm。所述上位墙体4竖砌在下位墙体1上面,上位墙体4下端也是一边有缺口的台肩,位于外侧的台肩宽度H1=0.4H,即96mm。该台肩底端面为外低内高斜面,本实施例斜面的斜置角3°,斜面外边沿由下位墙体1的缺口底平面支承,处在内侧的缺口顶面悬在已搁置成型楼板2之上,其高度差是后浇筑面层楼板3的厚度值。本实用新型中上位墙体4的台肩与下位墙体1的台肩交错对接,由于上位墙体4朝下台肩底端面是一块外低内高斜面,上位墙体4与下位墙体1的对接缝在浇筑面层楼板3时被砂浆封堵塞,凝固的砂浆形成止水坡,外淋雨水止步该坡。本实用新型在防渗水方面还有一结构,即下位墙体1朝上伸出的台肩高度远高于上位墙体4与下位墙体1的对接缝,由此又构成一道作用更强的防渗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因设置了双重止水结构,具有很强的防渗水能力,而且效果好,完全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适合各种装配式外墙体配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