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908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外墙保温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外墙外保温,主要是在外墙表面依次涂覆粘接层、保温板等,保温效果最好,但是造价很高;第二种是外墙夹心保温,主要是利用混凝土保温砌块堆砌成墙体,造价比较低,制造方式简单,但是在圈梁处会产生热桥,所以保温效果有限;第三种是外墙内保温,在外墙内壁设置保温材料和饰面层等,其主要是在改造老旧建筑时使用,不但会在圈梁处产生热桥而且饰面层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保温效果也不好,占用室内使用面积。因此,在保证外墙夹心保温造价低的基础上,如何改进外墙保温结构实现无热桥从而使得保温效率的最大化,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429492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保温结构,通过在保温砌块外设置有保护层、石膏保温层和内保护层,通常石膏保温层采用那个石膏材料制成,如果室内处于潮湿环境,石膏材料会遇水发软,导致保温的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具有较好的防潮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朝向室内的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层、石膏保温层、砂浆层和面层,所述砂浆层内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沿墙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通道内滑移连接有吸湿条,所述通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室内连通且供吸湿条取出的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所述砂浆层内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毛细支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朝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防止墙体受到外部的雨水后,浸湿墙体,导致墙体内侧的石膏保温层受潮;其次石膏保温层的的另一侧设置有砂浆层,砂浆层由于内部具有较多的微孔颗粒,所以砂浆层也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在砂浆层内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有吸湿条,当房屋内部的湿度加大,湿气浸透面层后,湿气通过毛细支路被吸湿条吸出,然后储存在吸湿条内,在面层和砂浆层干燥后,吸湿条上的水分蒸发透过毛细支路向外排出,在此过程中,防止墙体内受潮,进而防止石膏受潮影响到保温效果;同时当吸湿条使用过一定时间后,吸湿效果变差,打开开口,将吸湿条从开口处向外抽出,对吸湿条进行更换,然后通过盖体关闭开口,防止外界水分进入通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墙体朝向室外的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结合层、阻燃层、第二防水层、散热层和高反射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反射隔热层将照射在墙面上的阳光进行反射,避免热量在墙体上储存,避免墙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后持续温升,散热层将高反射隔热层上的热量排出墙体外,避免墙体发生温度的上升,第二防水层避免墙体被浸湿,避免影响阻燃层、结合层和石膏保温层效果、阻燃层避免墙体受高温影响后,墙体结构发生燃烧的问题,同时结合层增加阻燃层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向面层方向贯穿形成通槽,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覆盖通槽的透视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透视窗观察到吸湿条的内部吸湿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吸湿条进行更换,同时透视窗防止外部的水浸湿吸湿条,也防止通道内的水向外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由隔热防水涂料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避免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室内温度受到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石膏保温层为石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膏板其内部具有多孔,孔和孔之间具有很大的孔隙率,硬化后的强度较低,表面的密度小,保温和隔热性能号,吸音效果腔,对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砂浆层由保温砂浆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砂浆在干燥后形成砂浆层,砂浆层内部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孔隙率与保温效果正相关,同时较大的孔隙率在砂浆层内形成了毛细支路,具有较强的吸水效果,能够将渗水排入通道内,方便吸湿条将水进行吸除。

作为优选,所述结合层由丙烯酸酯胶粘剂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能够将阻燃层和墙体进行粘附,同时丙烯酸酯胶粘剂具有防腐、抗老化、不污染墙体、有利于环保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层由阻燃涂料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涂料涂覆而成的阻燃层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层为设置在第二防水层和高反射隔热层之间的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均匀分布在墙体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散热板的比热容较低,耐热效果好,散热较快,当墙体的外表面温度上升后,通过均匀和分布的金属散热板能够将温度较快的排出墙体外。

作为优选,所述高反射隔热层由含有无机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为基料,添加特种反射较高及辐射较高的微粒子隔热材料,经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环境友好型水性环保反射隔热涂料,用一种高发射、高反射的微粒结构,将电磁波能量通过反射和发射隔绝在建筑体外,以高反射率涂层反射室内热辐射来达到隔热的目的。由于它的太阳反射比达到0.84,半球发射率高达0.87,在墙体所吸收热能之前把热能反射出去,同时将进入涂层中的热能,大部分辐射的空气当中,能够大大降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增加墙体热阻当量附加值,从根本上解决墙体的保温、隔热问题。并且结合耐潮憎水型石膏基复合保温材料,内外组合配套使用,在先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实现了建筑的绿色节能保温和室内湿度调节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墙体朝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水层,防止墙体受到外部的雨水后,浸湿墙体,导致墙体内侧的石膏保温层受潮;其次石膏保温层的的另一侧设置有砂浆层,砂浆层由于内部具有较多的微孔颗粒,所以砂浆层也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在砂浆层内设置有通道,通道内设置有吸湿条,当房屋内部的湿度加大,湿气浸透面层后,湿气通过毛细支路被吸湿条吸出,然后储存在吸湿条内,在面层和砂浆层干燥后,吸湿条上的水分蒸发透过毛细支路向外排出,从而防止墙体内受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凹槽位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墙体结构;

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凹槽的结构;

图4是图2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通道位置;

图5是实施例的透视窗的正视图,用于体现透视窗在面层上的分布情况。

图中,1、墙体;11、第一防水层;12、石膏保温层;13、砂浆层;14、面层;15、凹槽;21、通道;22、吸湿条;23、开口;24、盖体;25、毛细支路;3、结合层;31、阻燃层;32、第二防水层;33、金属散热板;34、高反射隔热层;35、通槽;36、透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高反射隔热型内外组合保温系统,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墙体1,墙体1由砖块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墙体1朝左的一侧为室外,墙体1朝右的一侧为室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墙体1朝外的一侧上,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有结合层3、阻燃层31、第二防水层32、散热层和高反射隔热层34,高反射隔热层34由申请号为“03818691.8”的中国专利文件的无机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涂覆后干燥而成,在墙体1上设置有与正方形的凹槽15,如图1所示,凹槽15均匀分布在墙体1上,如图2所示,结合层3、阻燃层31和第二防水层32也设置在凹槽15内,凹槽15内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为散热效果较好的金属散热板33,金属散热板33由钢制成,凹槽15方便金属散热板33的卡嵌,防止金属散热板33从凹槽15内掉落,金属散热板33设置在第二防水层32与高反射隔热层34之间。

如图2和图4所示,墙体1朝内的一侧,即墙体1朝向室内的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1、石膏保温层12、砂浆层13和面层14,其中石膏保护层和砂浆层13的厚度在5-10mm,第一防水层11和面层14为了更高的性价比,第一防水层11和面层14的厚度为1-2mm。

结合层3采用申请号为“201010018357.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结合层3通过在墙体1上涂覆后干燥而成。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防水层11和第二防水层32采用申请号为“201410293066.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隔热防水涂料涂覆而成,同时其在墙体1干燥后进行涂覆,避免墙体1内有雨水堆积。

如图2所示,石膏保温层12为吊装在第一防水层11表面的石膏板,石膏板是通过石膏浆液涂覆在干燥后的第一防水层11表面后,干燥形成的。石膏板密度小,内部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如图4所示,石膏板表面涂覆有申请号为“201310419420.9”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保温砂浆,保温砂浆干燥后在石膏板表面形成砂浆层13;在砂浆层13干燥前,砂浆层13内预埋有截面形状呈圆形的橡胶管,橡胶管沿墙面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橡胶管沿墙面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干个,橡胶管的两端朝向室内设置,在砂浆层13干燥后,在不破坏墙面的前提下,将橡胶管抽出,进而形成通道21,由于砂浆层13内孔隙率较大,所以在砂浆层13内自然形成有毛细支路25,毛细支路25与通道21连通,通道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了开口23,开口23内设置有螺纹,开口23通过螺纹螺纹连接有盖体24,从而将通道21相对封闭;通道21内塞入吸湿条22,吸湿条22为棉条,具有一定的吸湿作用。

如图2和图5所示,沿通道21朝向室内的一侧通过通槽35与室内连通,通槽35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砂浆层13在连通的位置上胶粘有透视窗36,透视窗36覆盖住了整个通槽35,透视窗36由亚克力或玻璃材料制成,砂浆层13外涂覆有面层14,面层14的厚度与透视窗36的厚度,面层14由罩面漆涂覆而成,罩面漆具有不同的色彩,起到了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

阻燃层31由申请号为“201310297401.3”的阻燃涂料在结合层3上涂覆后干燥而成,具有较好的防火阻燃作用。

工作原理:高反射隔热层34将外界的高温通过进行反射,反射情况如下表所示,避免造成墙体1内部的温度升高,同时金属散热板33将高反射隔热层34上的温度进行散热,在水分通过毛细支路25进入吸湿条22上,通过打开盖体24,将旧化后的吸湿条22从通道21内取出,更换上新的吸湿条22后,通过旋上盖体24对通道21封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