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023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建筑生产中,脚手架的制作和搭建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现有的脚手架竖直方向的升降一般采用电动葫芦和滑轮组合的方式实现,而脚手架水平方向的移动一般采用在脚手架底部安装滚轮的方式,由于施工的地面环境不可控制,个别施工场地地面不平整,在脚手架底部设置滚轮的方式存在许多弊端:1、地面不平整,滚轮容易陷入到坑洞中,导致脚手架倾斜;2、滚轮在移动中由于地面环境的不平整容易发生颠簸,对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稳定、安全性高的自动移动型脚手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包括由支撑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组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水平设置且均垂直于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互垂直且第一支杆长于第二支杆,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端面两侧沿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有形状为弧形的气缸,所述气缸具有伸出时与气缸形成封闭的圆环形的活塞杆,当活塞杆伸出时,所述气缸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杆上,所述工作台下端面中央设置有一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一导向孔,脚手架设置有第二支杆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上电连接有一丝杠,所述丝杠穿过所述导向孔,丝杠远离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该丝杠的支撑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在脚手架底部设置滚轮的方式实现脚手架的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不移动整个脚手架只移动工作台的方式来实现操作人员水平方向的移动,气缸的形状设置可实现工作台的可拆卸安装,当气缸活塞杆缩回时,工作台可从第一支杆上取下;当气缸活塞杆伸出时,则将工作台套接在第一支杆上,工作台可相对第一支杆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丝杠后,丝杠与气缸配合,将丝杠的旋转力转化为推力,丝杠本身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及行及止,相对于气缸推动的移动方式,丝杠推动的灵敏度更高,该自动移动型脚手架受控于电机,灵敏度高、移动平稳、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沿支撑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工作台于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设置个数决定操作效率,设置多个工作台可实现不同高度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工作台可拆卸设置,一个工作台也可实现不同高度的操作,但相较于多个工作台的设置,操作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和支撑架靠近地面的一端均设置有长度一致的支座,所述支座靠近电机和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电机和安装座以及支撑架和安装座之间配合设置有紧固螺丝。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支座的设置起到支撑作用,支座和电机以及支撑架之间的可拆卸设置方便拆卸或安装不同长度的支座来实现丝杠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杆靠近地面的一侧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第一支杆以及支撑杆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增加第一支杆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设置有工作台的第一支杆的两端设置有踏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强杆的设置使工作台不能移动至设置有加强杆处的第一支杆,设置踏板后方便操作人员踏入到工作台,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杆沿支撑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所在高度的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攀爬杆,所述攀爬杆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杆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攀爬杆方便攀爬到高处的同时不影响操作人员进入到攀爬杆设置高度处的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攀爬杆的长度为10-20c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长度的攀爬杆便于攀爬,且给操作人员预留出的进入工作台的空间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包括设置于气缸和丝杠上端的站板,所述站板上设置有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靠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敞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护栏起到保护作用,敞口的便于操作人员进入到工作台中,工作台的设置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相较于现有技术设置滑轮移动脚手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缸和丝杠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工作台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丝杠推动工作台的方式灵敏度更高;气缸的设置形状使工作台为可拆卸设置;支座的设置起到支撑作用,支座和电机以及支撑架之间的可拆卸设置方便拆卸或安装不同长度的支座来实现丝杠的升降;加强杆的设置增加第一支杆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踏板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踏入到工作台,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攀爬杆的设置方便攀爬到高处的同时不影响操作人员进入到攀爬杆设置高度处的工作台;攀爬杆长度的设置便于攀爬的同时给操作人员预留出较大的进入工作台的空间;工作台的设置安全性较高,该自动移动型脚手架灵敏度高、移动平稳、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电机和支座连接后的轴测图。

图中:1、支撑杆;2、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加强杆;501、站板;502、安全围栏;503、敞口;6、气缸;601、活塞杆;7、导向座;701、导向孔;8、丝杠;9、电机;10、支座;1001、安装座;1002、紧固螺丝;11、支撑架;12、踏板;13、攀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

一种自动移动型脚手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由支撑杆1、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组成的长方体结构,支撑杆1垂直于地面,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水平设置且均垂直于支撑杆1,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相互垂直且第一支杆2长于第二支杆3,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2之间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设置于气缸6和丝杠8上端的站板501,站板501上设置有安全围栏502,安全围栏502靠近电机9的一侧设置有敞口503,该工作台于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杆2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工作台下端面两侧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设置有形状为弧形的气缸6,气缸6具有伸出时与气缸6形成封闭的圆环形的活塞杆601,当活塞杆601伸出时,气缸6套接于第一支杆2上,工作台下端面中央设置有一导向座7,导向座7上设置有一导向孔701,脚手架设置有第二支杆3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机9,电机9上电连接有一丝杠8,该丝杠8穿过导向孔701,丝杠8远离电机9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该丝杠8的支撑架11,第二支杆3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工作台所在高度的第二支杆3之间设置攀爬杆13,攀爬杆13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杆1上,攀爬杆13的长度为10-20cm。

为了增加第一支杆2的强度,在第一支杆2靠近地面的一侧和支撑杆1之间设置加强杆4,加强杆4、第一支杆2以及支撑杆1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设置有工作台的第一支杆2的两端设置有踏板12。

为了方便丝杠8的升降,如图3所示,在电机9和支撑架1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长度一致的支座10,支座10靠近电机9和支撑架1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座1001,电机9和安装座1001以及支撑架11和安装座1001之间配合设置有紧固螺丝1002。

安装时,先将支撑杆1、第一支杆2和第二支杆3架设出长方体框架,安装好加强板和攀爬杆13,然后根据需要操作的高度选取合适高度的支座10与电机9以及支撑架11安装,将丝杠8穿过工作台的导向孔701后与电机9和支撑架11连接,将工作台放置在第一支杆2上,向气缸6输气将活塞杆601伸出后,气缸6套接于第一支杆2上,最后安装好踏板12即可,操作时,操作人员沿着第二支杆3攀爬至踏板12处,自踏板12踏入到工作台中,打开电机9,丝杠8转动带着工作台移动,当移动至指定地点后控制电机9停止转动,工作台停止,当操作完后可继续驱动电机9转动实现工作台的移动,当电机9反转时,工作台可实现反方向运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设置滑轮移动脚手架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气缸6和丝杠8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工作台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丝杠8推动工作台的方式灵敏度更高;气缸6的设置形状使工作台为可拆卸设置;支座10的设置起到支撑作用,支座10和电机9以及支撑架11之间的可拆卸设置方便拆卸或安装不同长度的支座10来实现丝杠8的升降;加强杆4的设置增加第一支杆2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踏板12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踏入到工作台,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攀爬杆13的设置方便攀爬到高处的同时不影响操作人员进入到攀爬杆13设置高度处的工作台;攀爬杆13长度的设置便于攀爬的同时给操作人员预留出较大的进入工作台的空间;工作台的设置安全性较高,该自动移动型脚手架灵敏度高、移动平稳、安全可靠。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