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单元及基础、多层组合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45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墙板单元及基础、多层组合墙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板单元及基础、多层组合墙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日益完善,结构连接技术日趋成熟,多为出筋连接。但是,现行的装配式结构体系多为非标准化设计,构件及节点连接方式的种类和规格多而繁杂,装配式建筑结构系统标准化设计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墙板单元,该墙板单元具有标准化设计,种类、规格少,制作、存放方便,而且适合生产线生产,满足建筑产业化要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基础组合墙板结构,该基础组合墙板结构具有墙板单元的特点,同时,更便于单层建筑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组合墙板结构,该多层组合墙板结构具有墙板单元和基础组合墙板的特点,同时,上下层相邻墙板单元错位连接形式,避免墙体出现贯通缝,墙体整体性好,提高抗裂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板单元,所述墙板单元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装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的预留孔洞;

所述墙板单元的端部连接面设有接缝槽口;

所述接缝槽口用于穿装第二连接件并予以灌浆以使相邻两块所述墙板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洞和所述接缝槽口均沿所述墙板单元高度方向贯穿于所述墙板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墙板单元上的接缝槽口与最靠近所述墙板单元端部连接面的预留孔洞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墙板单元包括标准墙板和墙角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墙板设置为直板状。

进一步的,所述墙角连接件用于外墙转角连接的外角连接件和用于墙体垂直连接的直角连接件。

一种基础组合墙板结构,包括支撑基础和多块上述的墙板单元;

所述支撑基础上对应各个所述墙板单元中预留孔洞的位置设有基础预留孔洞,通过在所述基础预留孔洞和所述预留孔洞中插入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以使所述支撑基础和多块所述墙板单元形成基础组合墙板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基础上端面设置有灌浆层。

一种多层组合墙板结构,包括楼板以及上述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

所述基础组合墙板结构的上端依次叠加设置所述楼板和所述墙板单元;并且,位于所述楼板上部和下部的所述墙板单元错位设置;

所述楼板对应其上部和下部的所述墙板单元中预留孔洞的位置设有贯通所述楼板的楼板预留孔洞,通过在所述楼板预留孔洞和所述预留孔洞中同时插入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以使楼板与其上部和下部的墙板单元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墙板单元之间,其中:上层的各相邻墙板单元之间接缝槽口的灌浆连接位置与下层的各相邻墙板单元之间接缝槽口的灌浆连接位置相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装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的预留孔洞;墙板单元的端部连接面设有接缝槽口;接缝槽口用于穿装第二连接件并予以灌浆以使相邻两块墙板单元相连接。

该墙板单元、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采用标准化设计,种类、规格少,制作、存放方便,利用在预留孔洞穿装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连接,能够使该墙板单元与外部构件连接,利用接缝槽口穿装第二连接件并予以灌浆能够使相邻两块墙板单元相连接,且稳定性好,而且适合生产线生产,满足建筑产业化要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中,包括支撑基础和上述墙板单元,具备该墙板单元的优点;

同时,利用支撑基础上对应所各个所述墙板单元中预留孔洞的位置设有基础预留孔洞,通过在基础预留孔洞和预留孔洞中插入第一连接件并予以灌浆以使支撑基础和多块所述墙板单元形成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墙板单元中,基础组合墙板结构的上端依次叠加并错位设置楼板和墙板单元。具有墙板单元和基础组合墙板结构的特点,同时,上下层相邻墙板单元错位连接形式,能够有效避免墙体出现贯通缝,墙体整体性好,提高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中,标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中,外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中,直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I-I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中,支撑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组合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组合墙板结构中,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标准墙板;200-墙角连接件;201-外角连接件;202-直角连接件;300-第一连接件;400-预留孔洞;500-第二连接件;600-接缝槽口;700-支撑基础;701-基础预留孔洞;800-灌浆层;900-楼板;901-楼板预留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穿装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的预留孔洞400;墙板单元的端部连接面设有接缝槽口600;接缝槽口600用于穿装第二连接件500并予以灌浆以使相邻两块所述墙板单元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预留孔洞400和接缝槽口600均沿墙板单元高度方向贯穿于该墙板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该墙板单元包括: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

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上均设有用于穿装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的预留孔洞400;该预留孔洞400用于使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在高度方向与相应的支撑基础和楼板相连接。

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的端部连接面分别设有用于穿装第二连接件500并予以灌浆的接缝槽口600;

相邻两块标准墙板100之间,相邻两块墙角连接件2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分别通过端部的接缝槽口600穿装第二连接件500并予以灌浆连接。

多块墙板单元的装配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而具体设置,本申请中,以通常采用的长方形结构进行示意。

请参照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标准墙板100设置为板状的长方体,在该标准墙板100上的预留孔洞400自上至下贯穿于所述标准墙板100;

同样地,墙角连接件200上的预留孔洞400自上至下贯穿于该墙角连接件20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标准墙板100上的接缝槽口600与最靠近该标准墙板100端部连接面的预留孔洞400连通。

同样地,墙角连接件200上的接缝槽口600与最靠近该墙角连接件200端部连接面的预留孔洞400连通。

在实际设置时,可以使预留孔洞400的直径大于接缝槽口600的宽度,形成近似烧瓶状结构。在相邻两块墙板单元之间(即标准墙板100之间,墙角连接件2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分别通过端部的接缝槽口600穿装第二连接件500并予以灌浆连接时,能够使灌浆体在上述接缝槽口600和预留孔洞400之间凝固成烧瓶状结构内,有效提高各块墙板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连接件300采用钢管或者钢筋。

请按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二连接件500包括衍架和位于所述衍架两端部的第一连接件300,在安装时,将衍架设置在接缝槽口600内,将衍架两端的第一连接件300设置在与接缝槽口600相对应连通的预留孔洞400内。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墙角连接件200包括用于墙体外墙转角连接的外角连接件201和用于墙体垂直连接的直角连接件202。

其中,外角连接件201用以设置在墙体的外墙转角处,用于和组成墙角的两块标准墙板100(当然,也可以是组成墙角的标准墙板或和直角连接件202)进行连接,通常地,该外角连接件201设置为如图所示的L形结构,在该L形结构的外角连接件201的两端部连接面分别设置有接缝槽口600。

直角连接件202用以设置在内墙体的垂直连接位置,如图所示,通常地,该直角连接件202设置为T形结构,其具有三个连接端,即,位于水平方向的两个连接端,位于垂直方向的一个连接端。每一个连接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接缝槽口600。该直角连接件在使用时,位于水平方向的两个连接端与标准墙板100(外部标准墙板)连接,位于垂直方向的一个连接端与标准墙板100(内部标准墙板)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单元,具有以下优点:

1)标准墙板、墙角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一连接件能够采用标准化设计,种类和规格少而统一,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不用伸出于该墙板单元,运输存放都很方便,降低运输成本;而且适合生产线生产,满足建筑产业化要求。

2)标准墙板、墙角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一连接件之间采用插孔装配,施工工况少、工艺简单,便于标准化作业,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请参照图6-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包括支撑基础700和多块上述的墙板单元。

支撑基础700上对应墙板单元中的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中预留孔洞400的位置设有基础预留孔洞701,通过在该基础预留孔洞701和预留孔洞400中同时插入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以使该支撑基础700和墙板单元形成基础组合墙板结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墙板单元与支撑基础700连接的稳固性,还可以在支撑基础700上对应墙板单元上接缝槽口600的位置设置连接槽,该连接槽用于容纳第二连接件中的衍架使用,能够使衍架伸入到连接槽内,提高墙板单元与支撑基础连接的稳固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支撑基础700上端面设置有灌浆层800,灌浆层800的作用是能够有效提升支撑基础700的抗裂性能。

采用上述结构的基础组合墙板结构,能够便捷地将墙板单元与支撑基础进行连接,形成一层墙板单元的布置,具有施工方便、稳定性好的优点。

请参照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组合墙板结构,包括楼板900、上述的墙板单元以及基础组合墙板结构。

该基础组合墙板结构的上端依次叠加设置楼板900和墙板单元。

楼板900对应其上部和下部的墙板单元中的标准墙板100、墙角连接件200中预留孔洞400的位置设有贯通所述楼板900的楼板预留孔洞901,通过在楼板预留孔洞901和预留孔洞400中同时插入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以使楼板900与其下部和上部的墙板单元进行连接。

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墙板单元之间,其中:上层墙板单元中的相邻标准墙板1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接缝槽口600的灌浆连接位置与下层墙板单元中的相邻标准墙板1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接缝槽口600的灌浆连接位置相错位设置。

上下层相邻墙板单元错位连接形式,能够有效避免墙体出现贯通缝,墙体整体性好,提高抗裂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墙板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组合墙板结构施工;

在支撑基础700上端面设置灌浆层800,并且在支撑基础700上沿墙线按模数设置基础预留孔洞701;这里的模数指的是各块墙板单元基础预留孔洞701的数量。

在支撑基础700上安装一层墙板单元,使各块墙板单元中(各块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的预留孔洞400与支撑基础700上的基础预留孔洞701相贯通并插入第一连接件300予以灌浆;

同时,相邻两块墙板单元(标准墙板100之间、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等)分别通过端部的接缝槽口600穿装第二连接件500并予以灌浆连接以形成基础组合墙板结构。

步骤二,楼板施工;

在上述步骤一中基础组合墙板结构中的各块墙板单元(标准墙板100和墙角连接件200)的上端设置楼板900;

该楼板900上对应所述墙板单元(即标准墙板100、墙角连接件200)中预留孔洞400的位置设有贯通所述楼板900的楼板预留孔洞901,通过在楼板预留孔洞901和预留孔洞400中同时插入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以进行连接。

通过上述施工工序,能够组成单层组合墙板结构。

在设置多层组合墙板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三,在楼板900的上端安装一层墙板单元;并且,相邻两块墙板单元(即相邻标准墙板1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接缝槽口600的灌浆连接位置与位于所述楼板900下层的相对应的墙板单元(相邻标准墙板100之间以及墙角连接件200与标准墙板100)之间接缝槽口600的灌浆连接位置相错位设置;

步骤四,在所述步骤三中墙板单元上端再次设置楼板900,使楼板900上对应其下方的墙板单元(标准墙板100、墙角连接件200)中预留孔洞400的位置设有贯通所述楼板900的楼板预留孔洞901,通过在所述楼板预留孔洞901和所述预留孔洞400中同时插入第一连接件300并予以灌浆以进行连接;

步骤五,依次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使墙板单元与楼板900依次叠加连接,以形成多层组合墙板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楼板上设置有分别用于连接其上部墙板单元和下部的墙板单元的楼板预留孔洞901,该楼板与标准墙板、墙角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采用标准化设计,具有种类及规格少,组装施工便捷,效率高的特点。

同时,在施工时将上下层相邻墙板单元采用错位连接形式,能够避免墙体出现贯通缝,墙体整体性好,提高抗裂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