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装饰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58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装饰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面板,具体为一种防静电装饰面板。



背景技术: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生活中,静电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若产生的静电没有得到及时的释放,将会对人体和电子设备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研发一种可防静电的装饰面板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防静电装饰面板,可以及时对装饰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进行释放,避免了人体或电子设备在接触装饰面板时静电所带来的伤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第一饰面板2和第二饰面板3,所述第一饰面板2与第二饰面板3之间设置有长方形导电体安置槽6;所述导电体安置槽6内部匹配设置有导电体5;所述导电体5包括导电板501,其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导电片503;所述第一饰面板2的上端与第二饰面板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孔201和第二槽孔301;所述第一槽孔201与第二槽孔30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所述导电片503穿过所述第一饰面板2与第二饰面板3上的第一通孔7,并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50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502,所述第二通孔502均匀的排布在导电板501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第一饰面板2、导电体5、第二饰面板3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503焊接在导电板501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采用导电金属网与导电胶固化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装饰面板,可以及时对装饰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进行释放,避免了人体或电子设备在接触装饰面板时静电所带来的伤害。

1、导电体的设置加强了装饰面板的墙体,同时可以迅速将静电释放。

2、导电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可以使胶粘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饰面板与第二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面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第一导电层;2、第一饰面板;3、第二饰面板;4、第二导电层;5、导电体;6、导电体安置槽;7、第一通孔;201、第一槽孔;301、第二槽孔;501、导电板;502、第二通孔;503、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第一饰面板2和第二饰面板3,所述第一饰面板2与第二饰面板3之间设置有长方形导电体安置槽6;所述导电体安置槽6内部匹配设置有导电体5;所述导电体5包括导电板501,其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导电片503;所述第一饰面板2的上端与第二饰面板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孔201和第二槽孔301;所述第一槽孔201与第二槽孔30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所述导电片503穿过所述第一饰面板2与第二饰面板3上的第一通孔7,并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电板50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502,所述第二通孔502均匀的排布在导电板501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第一饰面板2、导电体5、第二饰面板3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通过胶粘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503焊接在导电板501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4采用导电金属网与导电胶固化形成。

具体使用时,通过导线将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接入地面,当装饰面板产生静电时,可以及时将静电导入地面,消除静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