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62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特别涉及一种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33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锁式可拆卸移动脚手架,包括主框、交叉斜撑、移动轮和脚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框护栏和侧框护栏,主框护栏通过连接扣固定在主框上,侧框护栏通过合页与主框护栏可拆卸链接。

但该移动脚手架占用空间较大,并且由于防护栏设置,脚手架也不方便进行折叠和拆分,不方便脚手架的运输和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脚手架,其具有可折叠放置,避免空间占用,方便运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动脚手架,包括主框、脚手板、移动轮、交叉斜撑和防护栏,其中:所述主框包括两根竖直撑杆和两根横杆,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横杆与竖直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交叉斜撑的四个端部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在竖直撑杆上,与竖直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竖直撑杆在下方连接环的下端设置有与连接环抵触的连接沿,所述防护栏分为主护栏和侧护栏,所述主护栏位于主框上方,所述主护栏呈倒“凵”字形,所述主护栏的两端与竖直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侧护栏的两侧与主护栏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所述脚手板放置于横杆上方,所述脚手板的宽度与横杆的长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套在竖直撑杆上能相对转动,从而主框与交叉斜撑能发生相对转动,转动过程中减小了脚手架的宽度,将脚手架放置在靠墙位置即可,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运输时也可以放倒后平放,占用空间小;防护栏的设置保证了人员在脚手板上进行操作时的安全性;使用状态时,脚手板与两侧的竖直撑杆保持抵触的状态,而主框架要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需要降低宽度,脚手板阻止竖直撑杆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了在使用时脚手架的稳定使用;需要进行折叠时,先将脚手板抬起后取出,从而主框与交叉斜撑的转动不受限制,可以进行折叠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侧护栏也能通过合页相对主护栏进行转动,共同进行堆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横杆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槽保证了脚手板能稳定的固定在横杆上,从而能保证脚手架结构的稳定,避免发生相对滑动而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手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交叉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交叉斜撑形状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与斜撑形状相同,在将脚手板取下后可以将脚手板在两个主框的中间朝向一侧扣上,固定槽卡在交叉斜撑处,竖直撑杆嵌入连接槽,在转动过程中,主框在脚手板上表面一侧的竖直撑杆转动至脚手板表面,将脚手板夹紧,避免脚手板掉落,将脚手板共同堆叠到一起,方便后续再次使用,也避免分隔放置部分配件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内固定有轴承,轴承内径与竖直撑杆的直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轴承与竖直撑杆连接,转动比较顺滑,同时减少连接环与竖直撑杆之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撑杆的下端的侧面设置有升降支撑柱,所述升降支撑柱内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设置有等间距的圆环槽,所述升降支撑柱内还转动连接有竖直蜗杆,所述竖直蜗杆上的螺纹间距等于圆环槽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蜗杆转动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升降杆的移动,使脚手架能适应崎岖不平的地面;利用蜗杆推动升降杆移动,升降杆受力时蜗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升降杆固定,不会自行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轮固定在升降杆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轮固定在升降杆的下方,可以调节移动轮的高度,从而可以在台阶等位置进行方便的移动,提高脚手架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蜗杆上端一体设置有斜齿轮I,所述升降支撑柱内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具有与斜齿轮I相配合的斜齿轮II。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杆转动带动斜齿轮II转动,斜齿轮II与斜齿轮I啮合,从而斜齿轮I发生转动,从而带动竖直蜗杆转动,对升降杆进行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齿轮I为弧形斜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啮合齿可以在转动过程中,齿面的接触逐渐啮合准确,从而齿轮之间的啮合更加准确,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交叉斜撑能相对主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移动脚手架能减少宽度,便于放置和运输;

2、利用蜗杆结构对竖直撑杆进行升降,调节稳定,结构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竖直撑杆与连接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脚手板背面朝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2、脚手板;3、移动轮;4、交叉斜撑;5、竖直撑杆;6、横杆;7、连接环;8、连接沿;9、主护栏;10、侧护栏;11、连接槽;12、固定槽;13、轴承;14、升降支撑柱;15、升降杆;16、圆环槽;17、竖直蜗杆;18、斜齿轮I;19、调节杆;20、斜齿轮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移动脚手架,参照图1至图2,包括两个主框1、两个交叉斜撑4、脚手板2和上方防护栏,两根竖直撑杆5和两根横杆6,横杆6在竖直撑杆5的上、下两相同垂直位置与竖直撑杆5固定连接,脚手板2放置于上方横杆6上,宽度与横杆6长度相等,交叉斜撑4的四个端部都具有套在竖直撑杆5上的连接环7,竖直撑杆5在下方连接环7下固定有与连接环7抵触限位的连接沿8,连接环7与竖直撑杆5之间连接有轴承13,轴承13外圈与连接环7固定,轴承13内圈与竖直撑杆5固定;防护栏分为合页连接的主护栏9和侧护栏10,主护栏9呈倒“凵”字形扣于主框1的上方,两端与竖直撑杆5固定。

参照图1和图3,脚手板2的下表面开有供横杆6嵌入的连接槽11和供交叉斜撑4嵌入固定槽12,在使用时连接槽11与横杆6连接,在需要折叠时,取下脚手板2,将脚手板2扣在交叉斜撑4与竖直撑杆5上,被两侧交叉斜撑4夹紧固定。

参照图4,竖直撑杆5的下方的侧面设置有升降支撑柱14对移动轮3进行升降,包括在的升降支撑柱14内竖直滑动的升降杆15,升降杆15上方具有等距圆环槽16,升降杆15下方固定移动轮3,升降杆15旁转动连接有竖直蜗杆17,竖直蜗杆17的螺距与圆环槽16的间距相等,竖直蜗杆17的螺纹与圆环槽16配合,竖直蜗杆17转动时会推动圆环槽16带动升降杆15升降;竖直蜗杆17上方具有斜齿轮I18,升降支撑柱14在竖直蜗杆17上方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9,调节杆19上具有与斜齿轮I18配合的斜齿轮II20,斜齿轮I18和斜齿轮II20都为弧形斜齿轮。

正常使用时,脚手板2扣于横杆6上方,两长侧面与竖直撑杆5抵触保持结构稳定,进行使用,需要调节位置和高度时,推动或拉动脚手架,移动轮3滚动,带动脚手架移动,通过升降支撑柱14上的调节杆19进行高度调节,使其适应地面的凹凸不平的位置;使用完成后需要储存放置时,将脚手板2抬起,从一侧主框1的上方拉出,再从主框1侧面插入,脚手板2的背侧与主框1的交叉斜撑4和竖直撑杆5相连接,再将主框1进行转动,使脚手架的宽度逐渐减小,并且脚手板2正面也被另一交叉斜撑4压住,完成折叠,放置时靠墙放置占用空间小,并且再次使用方便,多个脚手架也可以堆叠放置,运输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