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76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预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建造人力成本高、现场作业量大、生产效率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工程质量和安全堪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这要求建筑业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

现阶段我国预制构件应用领域广泛,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作基础薄弱,必须承认整个发展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传统方式多采用现浇方式,传统预制剪力墙由于截面尺寸大、自重大等特点导致运输、安装困难,进而导致成本上升。传统剪力墙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采用现场浇筑方式,现场作业量大,扬尘、噪音污染严重,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工期难以保证。

(2)采用现场浇筑方式,受现场作业环境限制,外观质量不够美观,工程安装精度不高,节点连接易产生裂缝是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

(3)采用现场浇筑方式,模板系统作业量大,施工周期长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4)传统预制剪力墙连接节点复杂,施工难度高,抗震性能低。

(5)传统预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工序繁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6)传统预制剪力墙结构复杂,运输难度大、运输成本高。

(7)传统预制剪力墙自重大,导致吊装困难、安全隐患大。

(8)传统预制剪力墙构件中,不同规格的构件需单独配模,模板等使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预制剪力墙构件采用现场浇筑方式,现场施工环境污染问题且成本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

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包括两个矩形管和两块钢板,两块钢板焊接在两块矩形管之间,并与两块矩形管呈一字型标准模块,标准模块的一端端头裸露,作为后期剪力墙组装焊接节点位置,待焊接完毕后在现场利用混凝土进行包覆,余下部分的标准模块包裹有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内侧空腔内焊接有栓钉,增强钢骨架与内侧现浇混凝土粘结力,进而提高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模块裸露的部分包括一侧矩形管及部分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模块外包裹的钢筋混凝土由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钢筋混凝土对钢骨架起到防腐防火作用。

进一步的,标准模块采用规格小型化、模数化,可根据工程需要任意组装成所需尺寸的剪力墙,若干个标准模块通过端头裸露焊接成“一”字形、“L”字形、“T”字形、“十”字形和“Z”字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标准模块连接处现场焊接连接成整体后,针对连接节点进行混凝土包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采用标准化设计,简化加工生产过程,大幅节约了模板等辅材的消耗,可以通过工厂化批量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能够任意组合各种结构形式的板柱,使建筑实现个性化定制;连接简单可靠,提高了施工质量与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块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焊接而成的“一”字形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块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焊接而成的“L”字形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三块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焊接而成的“T”字形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四块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焊接而成的“十”字形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三块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焊接而成的“Z”字形剪力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预制剪力墙标准模块,包括两个矩形管1和两块钢板2,两块钢板2焊接在两块矩形管1之间,并与两块矩形管1呈一字型标准模块,标准模块的一端端头裸露,作为后期剪力墙组装焊接节点6位置,待焊接完毕后在现场利用混凝土进行包覆,余下部分的标准模块包裹有钢筋混凝土5,所述钢板2内侧空腔内焊接有栓钉3,增强钢骨架与内侧现浇混凝土粘结力,进而提高整体性。

标准模块裸露的部分包括一侧矩形管1及部分钢板2。标准模块外包裹的钢筋混凝土5由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两个标准模块通过端头裸露焊接成“一”字形(图2)或“L”字形(图3),三个标准模块通过端头裸露焊接成“T”字形(图4)或Z”字形(图6),四个标准模块通过端头裸露焊接成“十”字形(图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