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416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隔震地板是工程抗爆炸冲击震动的主要隔震措施,隔震效果较好,隔震地板与普通地板的区别在于隔震地板由弹性阻尼元件(或垫层材料)支承,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可发生较大位移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

但是,成型的隔震地板的体积较大,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隔震地板运输和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具有组装方便,方便运输和存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单元板体,所述单元板体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连接有可拆卸的隔震器,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阻尼体,所述顶板的底面设置有与阻尼体的顶部插接配合的上插槽,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与阻尼体的底部插接配合的下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或存放该隔震装置时,将顶板、底板、隔震器和阻尼体分开运输或存放,将该隔震装置以组件的形式分开放置,有效减少成型的隔震装置内存在较多空间而使得隔震装置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占用较多空间的情况,在安装该隔震装置前,需要进行组装,将阻尼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插槽和下插槽对应,并使阻尼体插入上插槽和下插槽中,将阻尼体粘接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阻尼体与上插槽和下插槽的配合使顶板和底板对齐,这时将隔震器装上,并将组装好的隔震装置的单元板体相互拼接形成隔震地板,组装方便快捷,阻尼体和隔震器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

优选的,所述隔震器为钢丝绳隔震器,所述钢丝绳隔震器包括钢丝绳缆、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钢丝绳缆固定设置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并呈螺旋状,所述上夹板通过螺栓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板通过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螺旋状的钢丝缆绳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并且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螺栓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组装过程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顶板在其与上夹板对应处设置有上滑槽,所述上夹板与上滑槽滑动连接配合,所述底板在其与下夹板对应处设置有下滑槽,所述下夹板与下滑槽滑动连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隔震器时,使上夹板与上滑槽对应,下夹板与下滑槽对应,将隔震器滑进上滑槽与下滑槽之间,然后利用螺栓固定隔震器相对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位置,不需要施工人员用手固定隔震器在利用螺栓固定其位置,安装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且在上滑槽和下滑槽的限位作用下,减少隔震器发生移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下滑槽的一端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滑槽的一端封口,在安装隔震器时,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在上滑槽和下滑槽中滑动,直至滑动至预定安装位置时,下滑槽的封口抵住下夹板,对下夹板进行限位,方便施工人员快速确定隔震器的安装位置,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隔震器为钢弹簧,所述钢弹簧的顶端连接有上安装块,所述钢弹簧的底端连接有下安装块,所述顶板设置有与上安装块螺纹连接的上安装槽,所述底板设置有与下安装块螺纹连接的下安装槽,所述上安装块与下安装块上的螺纹的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弹簧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将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分别螺纹固定于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即可固定钢弹簧相对于顶板和底板的位置,并且由于上安装块与下安装块上的螺纹的方向相反,在安装钢弹簧时,使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分别与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对应,往一个方向旋转钢弹簧即可将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分别旋进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内,方便隔震器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隔震器的数量大于1,且均匀分布于单元板体的四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隔震器在单元板体的四周提供震动隔离效果,爆炸荷载作用于多个隔震器,并由多个隔震器吸收消耗能量,提高震动隔离的效果。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顶板通过企口相互拼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企口连接使得顶板拼接后结合紧密,不易翘起。

优选的,相互拼接的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提高相互拼接的顶板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相互拼接的顶板之间的缝隙漏水的情况。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相邻的顶板之间,使得相邻的顶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相邻的顶板发生移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连接板对应位置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板的厚度一致,所述顶板与连接板通过平头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板的厚度一致,使得连接板与顶板的顶面齐平,并且平头螺栓的顶部也与顶板的顶面齐平,减少因螺栓凸出于顶板而使得在顶板表面活动的人员被螺栓阻碍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运输或存放该隔震装置时,将顶板、底板、隔震器和阻尼体分开运输或存放,将该隔震装置以组件的形式分开放置,有效减少成型的隔震装置内存在较多空间而使得隔震装置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占用较多空间的情况,在安装该隔震装置前,需要进行组装,将阻尼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插槽和下插槽对应,并使阻尼体插入上插槽和下插槽中,将阻尼体粘接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阻尼体与上插槽和下插槽的配合使顶板和底板对齐,这时将隔震器装上,并将组装好的隔震装置的单元板体相互拼接形成隔震地板,组装方便快捷,阻尼体和隔震器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并且企口连接使得顶板拼接后结合紧密,不易翘起,橡胶垫提高相互拼接的顶板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相互拼接的顶板之间的缝隙漏水的情况,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相邻的顶板之间,使得相邻的顶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相邻的顶板发生移位的情况,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板的厚度一致,使得连接板与顶板的顶面齐平,并且平头螺栓的顶部也与顶板的顶面齐平,减少因螺栓凸出于顶板而使得在顶板表面活动的人员被螺栓阻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钢丝绳隔震器与顶板和底板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钢弹簧与顶板和底板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板;2、底板;3、阻尼体;4、上插槽;5、下插槽;6、钢丝绳隔震器;61、钢丝绳缆;62、上夹板;63、下夹板;7、上滑槽;8、下滑槽;9、钢弹簧;10、上安装块;11、下安装块;12、上安装槽;13、下安装槽;14、企口;15、橡胶垫;16、连接板;17、凹槽;18、平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顶板1和底板2,底板2与顶板1的数量对应,对应的底板2与顶板1组成一个单元板体,相邻的顶板1的相对的角之间固定连接有方形的连接板16,连接板16固定连接于相邻的顶板1之间,使得相邻的顶板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相邻的顶板1发生移位的情况,并且顶板1在连接板16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7,并且凹槽17的深度与连接板16的厚度一致,并且连接板16与顶板1通过平头螺栓18固定连接,凹槽17的深度与连接板16的厚度一致,使得连接板16与顶板1的顶面齐平,并且平头螺栓18的顶部也与顶板1的顶面齐平,减少因螺栓凸出于顶板1而使得在顶板1表面活动的人员被螺栓阻碍的情况。

结合图1和图2,在上下对应的顶板1和底板2相对的面分别设置有上插槽4的下插槽5,并且上插槽4和下插槽5之间插接配合有阻尼体3,此处阻尼体3为聚乙烯材料,阻尼体3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

结合图2和图3,在上下对应的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四周设置有隔震器,此处隔震器为钢丝绳隔震器6,多个钢丝绳隔震器6在单元板体的四周提供震动隔离效果,爆炸荷载作用于多个钢丝绳隔震器6,并由多个钢丝绳隔震器6吸收消耗能量,提高震动隔离的效果。

钢丝绳隔震器6包括钢丝绳缆61、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钢丝绳缆61固定设置在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之间,并呈螺旋状,呈螺旋状的钢丝缆绳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分别固定于钢丝绳缆61的上下两端,顶板1在其与上夹板62对应处设置有上滑槽7,上夹板62与上滑槽7滑动连接配合,底板2在其与下夹板63对应处设置有下滑槽8,下夹板63与下滑槽8滑动连接配合,顶板1的上表面在上滑槽7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平头螺栓18,平头螺栓18穿过顶板1并与上夹板62螺纹连接,底板2的下表面在下滑槽8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平头螺栓18,平头螺栓18穿过底板2并与下夹板63螺纹连接,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通过平头螺栓18分别与顶板1和底板2固定连接,组装过程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下滑槽8的一端封口,在安装隔震器时,将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分别在上滑槽7和下滑槽8中滑动,直至滑动至预定安装位置时,下滑槽8的封口抵住下夹板63,对下夹板63进行限位,方便施工人员快速确定隔震器的安装位置,提高施工效率。

相邻的顶板1通过企口14相互拼接,相互拼接的所述顶板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5,企口14连接使得顶板1拼接后结合紧密,不易翘起,橡胶垫15提高相互拼接的顶板1之间的密封程度,减少相互拼接的顶板1之间的缝隙漏水的情况。

平头螺栓18的顶部与顶板1的顶面齐平,减少因螺栓凸出于顶板1而使得在顶板1表面活动的人员被螺栓阻碍的情况。

具体使用过程:在运输或存放该隔震装置时,将顶板1、抵板、钢丝绳隔震器6和阻尼体3分开运输或存放,将该隔震装置以组件的形式分开放置,有效减少成型的隔震装置内存在较多空间而使得隔震装置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占用较多空间的情况。

在安装该隔震装置前,需要进行组装,将阻尼体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插槽4和下插槽5对应,并使阻尼体3插入上插槽4和下插槽5中,将阻尼体3粘接固定在顶板1和底板2之间,阻尼体3与上插槽4和下插槽5的配合使顶板1和底板2对齐。

使上夹板62与上滑槽7对应,下夹板63与下滑槽8对应,将钢丝绳隔震器6中的上夹板62和下夹板63分别在上滑槽7和下滑槽8中滑动,直至滑动至预定安装位置时,下滑槽8的封口抵住下夹板63,然后利用平头螺栓18固定钢丝绳隔震器6相对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位置,不需要施工人员用手固定钢丝绳隔震器6在利用螺栓固定其位置,安装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将组装好的隔震装置的铺设好并使顶板1相互通过企口14拼接形成隔震地板,并且企口14连接使得顶板1拼接后结合紧密,不易翘起,使连接板16固定连接于相邻的顶板1上的凹槽17之间,利用平头螺栓18固定连接板16与顶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相邻的顶板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相邻的顶板1发生移位的情况,组装方便快捷,阻尼体3和隔震器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

实施例2: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隔震器的不同,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震器为钢弹簧9,钢弹簧9的顶端连接有上安装块10,钢弹簧9的底端连接有下安装块11,顶板1设置有与上安装块10螺纹连接的上安装槽12,底板2设置有与下安装块11螺纹连接的下安装槽13,上安装块10与下安装块11上的螺纹的方向相反,钢弹簧9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将上安装块10和下安装块11分别螺纹固定于上安装槽12和下安装槽13即可固定钢弹簧9相对于顶板1和底板2的位置,并且由于上安装块10与下安装块11上的螺纹的方向相反,在安装钢弹簧9时,使上安装块10和下安装块11分别与上安装槽12和下安装槽13对应,往一个方向旋转钢弹簧9即可将上安装块10和下安装块11分别旋进上安装槽12和下安装槽13内,方便隔震器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6位于两两拼接的顶板1的相互连接的侧边处,顶板1在连接板16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7,并且凹槽17的深度与连接板16的厚度一致,并且连接板16与顶板1通过平头螺栓18固定连接,凹槽17的深度与连接板16的厚度一致,使得连接板16与顶板1的顶面齐平,并且平头螺栓18的顶部也与顶板1的顶面齐平,减少因螺栓凸出于顶板1而使得在顶板1表面活动的人员被螺栓阻碍的情况。

具体使用过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隔震器的安装方式不同,在将阻尼体3粘接固定在顶板1和底板2之间前,将阻尼体3粘上胶水后放在上插槽4和下插槽5对应的位置上,然后将上安装块10和下安装块11分别与上安装槽12和下安装槽13对应,往一个方向旋转钢弹簧9即可将上安装块10和下安装块11分别旋进上安装槽12和下安装槽13内,在安装钢弹簧9的同时,顶板1和底板2相向运动,同时使得上插槽4和下插槽5相向运动,阻尼体3与上插槽4和下插槽5随之相互粘合,完成隔震装置的组装,方便快捷。

将组装好的隔震装置的铺设好并使顶板1相互通过企口14拼接形成隔震地板,并且企口14连接使得顶板1拼接后结合紧密,不易翘起,使连接板16固定连接于相邻的顶板1上的凹槽17之间,利用平头螺栓18固定连接板16与顶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相邻的顶板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减少相邻的顶板1发生移位的情况,组装方便快捷,阻尼体3和隔震器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吸收消耗能量,产生震动隔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