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66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



背景技术:

帐篷作为一种户外用品,成为时下许多爱好旅游、露营、感受大自然等户外休闲活动人士的必备,使用过帐篷的人都知道,在沙质或松软的土质上架设帐篷,地钉固定不稳,往往会随风摆动摇晃,难以架牢,买帐篷的时候都会随帐篷赠送很多地钉,少则五六根,多则十几根,一般帐篷配的都是圆柱形的地钉,长度大概在15-20厘米左右,整体呈L型,这种地钉有两个缺点:1、钉入时不好施力;2、圆柱形地钉插入地里以后容易发生转动,抗拉能力很低,给野外宿营带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广,安全可靠,抗拉能力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钉本体与插入件,所述地钉本体为圆柱杆形,地钉本体下方设有尖头,地钉本体上方设有飞边,所述飞边上设有固定孔,地钉本体内部设有盲孔,所述地钉本体侧面设有上下两组连接孔,每组连接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孔,所述圆孔与盲孔连通,每个圆孔内均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防松块、弹簧、限位块,所述弹簧一端连接防松块,另一端连接限位块,防松块设置在地钉本体外侧,限位块为圆形,限位块设置盲孔内,所述插入件下方设置在盲孔内,插入件上方设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盲孔上方设有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尖头侧面设有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把手为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插入件下方与盲孔过渡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孔设置在地钉本体的1/4与2/5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插入件下方插入盲孔内,使盲孔内的限位块向外移动,通过弹簧传力,使防松块往外凸起,增加往上的拉力,风大时,地钉本体不易晃动,增加了防松脱效果,抗拉能力强,提高了稳定性,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地钉本体,2、插入件,3、尖头,4、飞边,5、固定孔,6、盲孔,7、连接孔,8、防松块,9、弹簧,10、限位块,11、把手,12、弧形槽,13、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包括地钉本体1与插入件2,所述地钉本体1为圆柱杆形,地钉本体下方设有尖头3,地钉本体上方设有飞边4,所述飞边4上设有固定孔5,地钉本体内部设有盲孔6,所述地钉本体侧面设有上下两组连接孔7,每组连接孔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孔,所述圆孔与盲孔6连通,每个圆孔内均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防松块8、弹簧9、限位块10,所述弹簧9一端连接防松块8,另一端连接限位块10,防松块8设置在地钉本体外侧,限位块10为圆形,限位块10设置盲孔6内,所述插入件2下方设置在盲孔6内,插入件2上方设有把手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松脱帐篷地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尖头3朝下,从地钉本体1上方将地钉钉入地下,大概钉入3/5-4/5深度,帐篷扎带穿过固定孔5后将两者绑在一起,在四个角处固定孔5固定帐篷杆,地钉本体1固定好了之后,用插入件2下方插入盲孔6内,使盲孔内的限位块10向外移动,通过弹簧9传力,使防松块8往外凸起,增加往上的拉力,风大时,地钉本体1不易晃动,增加了防松脱效果,抗拉能力强,提高了稳定性,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

由于使用时是从地钉本体1上方将地钉钉入地下,为了防止盲孔6的顶端变形,插入件2下方无法插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盲孔6上方设有倒角13,加大盲孔6的顶端直径,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尖头3侧面设有弧形槽12,便于钉入时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把手11为环形,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入件2下方与盲孔6过渡配合,使防松块8最大限度的往外凸起,提高抗拉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孔7设置在地钉本体的1/4与2/5高度。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