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612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268310.7的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所述建筑的上方设定的位置设置有滑轮,有绳索绕过上述滑轮延伸盘绕成卷或延伸折叠成束,所述建筑的下方楼层或外部可使用控制开关或控制器或控制绳索控制上述成卷的或成束的绳索沿所述建筑的外墙的外侧垂落延伸到所述建筑的下方并挂在上述滑轮上,所述建筑下方的结构上或所述建筑下方的地面上或所述建筑的附属层屋面上设置有变向滑轮或变向拉环或变向拉杆或变向滚筒。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在建筑上逃生时进行灭火,易使救援受到阻碍,增加灭火救援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以解决上述设备无法在建筑上逃生时进行灭火,易使救援受到阻碍,增加灭火救援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其结构包括竖梁、屋檐、屋架、斜柱、屋板、灭火救援器、窗框、墙体、门框,所述墙体两侧截面为直角梯形,顶部表面末端与屋板底部表面边沿焊接且相互垂直,墙体高度为3m-5m,所述屋檐为内外硬实的长方体结构,侧方表面设在墙体前方表面中央,所述窗框为一侧为直角的直角梯形,墙体侧方表面设有窗框四周边沿,窗框厚度为4cm,所述墙体顶部表面边沿与屋架四周边沿焊接且相互垂直,所述屋架顶部表面设在屋板底部表面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所述墙体顶部边沿上方设有斜柱底部表面末端,斜柱长度为3m-4m,所述屋板为两侧截面相等且内外壁硬实的长方体结构,底部表面与斜柱顶部表面焊接,所述窗框四周边沿设在墙体侧面中央且处于同一水平,窗框高度为2m,所述墙体前方表面中央设有屋檐侧方表面末端且相互垂直,所述窗框顶部表面上方设有灭火救援器内侧表面且相互垂直。所述灭火救援器由喷雾器、转轴、横梁、钢绳收卷器、支撑架、传动器、储存箱组成,所述喷雾器底部表面末端设在储存箱顶部表面边沿,所述转轴为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柱体结构,两侧表面末端分别支撑架内部表面中央和钢绳收卷器侧方中央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横梁两侧表面末端设在支撑架两侧内部表面末端,所述钢绳收卷器侧方表面通过转轴与传动器侧方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窗框顶部表面上方设有支撑架内部表面,所述传动器侧方表面设在支撑架侧方表面中央,所述储存箱侧方表面末端与支撑架侧方表面上方焊接且处于同一水平。

进一步地,所述竖梁顶部表面末端设在屋檐前方底部表面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排列,竖梁高度为2m-2.5m。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为外壁硬实内部中空长方体结构,四周边沿表面与墙体侧方表面下方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侧方表面设有5个门框。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侧方表面设有4个窗框。

进一步地,所述屋板长宽为3m*2m。

进一步地,所述窗框由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与门框配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灭火救援器,当发生火灾时,喷雾器从储存箱及时喷出干冰灭火,人员把钢绳收卷器上的安全带绑在身上,传动器控制转轴带动钢绳收卷器内的钢绳下降,方便人员救援,有效提高安全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救援器示意图。

图中:竖梁-1、屋檐-2、屋架-3、斜柱-4、屋板-5、灭火救援器-6、喷雾器-601、转轴-602、横梁-603、钢绳收卷器-604、支撑架-605、传动器-606、储存箱-607、窗框-7、墙体-8、门框-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其结构包括竖梁1、屋檐2、屋架3、斜柱4、屋板5、灭火救援器6、窗框7、墙体8、门框9,所述墙体8两侧截面为直角梯形,顶部表面末端与屋板5底部表面边沿焊接且相互垂直,墙体8高度为3m-5m,所述屋檐2为内外硬实的长方体结构,侧方表面设在墙体8前方表面中央,所述窗框7为一侧为直角的直角梯形,墙体8侧方表面设有窗框7四周边沿,窗框7厚度为4cm,所述墙体8顶部表面边沿与屋架3四周边沿焊接且相互垂直,所述屋架3顶部表面设在屋板5底部表面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所述墙体8顶部边沿上方设有斜柱4底部表面末端,斜柱4长度为3m-4m,所述屋板5为两侧截面相等且内外壁硬实的长方体结构,底部表面与斜柱4顶部表面焊接,所述窗框7四周边沿设在墙体8侧面中央且处于同一水平,窗框7高度为2m,所述墙体8前方表面中央设有屋檐2侧方表面末端且相互垂直,所述窗框7顶部表面上方设有灭火救援器6内侧表面且相互垂直。所述灭火救援器6由喷雾器601、转轴602、横梁603、钢绳收卷器604、支撑架605、传动器606、储存箱607组成,所述喷雾器601底部表面末端设在储存箱607顶部表面边沿,所述转轴602为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柱体结构,两侧表面末端分别支撑架605内部表面中央和钢绳收卷器604侧方中央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横梁603两侧表面末端设在支撑架605两侧内部表面末端,所述钢绳收卷器604侧方表面通过转轴602与传动器606侧方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窗框7顶部表面上方设有支撑架605内部表面,所述传动器606侧方表面设在支撑架605侧方表面中央,所述储存箱607侧方表面末端与支撑架605侧方表面上方焊接且处于同一水平。所述竖梁1顶部表面末端设在屋檐2前方底部表面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排列,竖梁1高度为2m-2.5m。所述门框9为外壁硬实内部中空长方体结构,四周边沿表面与墙体8侧方表面下方焊接。所述墙体8侧方表面设有5个门框9。所述墙体8侧方表面设有4个窗框7。所述屋板5长宽为3m*2m。

本专利所说的灭火救援器6是一种高楼自救逃生装置,是当楼房等高层建筑突发火灾等事件时被困者迅速脱险的最佳选择。

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灭火救援器6内侧表面安装在窗框7顶部表面上方,墙体8竖起通过屋架3横躺与屋板5构成房屋,从门框9进出墙体8,当发生火灾时,喷雾器601从储存箱607及时喷出干冰灭火,人员把钢绳收卷器604上的安全带绑在身上,传动器606控制转轴602带动钢绳收卷器604内的钢绳下降,方便人员救援,有效提高安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竖梁1、屋檐2、屋架3、斜柱4、屋板5、灭火救援器6、窗框7、墙体8、门框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述设备无法在建筑上逃生时进行灭火,易使救援受到阻碍,增加灭火救援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设有灭火救援器,当发生火灾时,喷雾器从储存箱及时喷出干冰灭火,人员把钢绳收卷器上的安全带绑在身上,传动器控制转轴带动钢绳收卷器内的钢绳下降,方便人员救援,有效提高安全效率。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喷雾器601底部表面末端设在储存箱607顶部表面边沿,所述转轴602为两侧截面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柱体结构,两侧表面末端分别支撑架605内部表面中央和钢绳收卷器604侧方中央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横梁603两侧表面末端设在支撑架605两侧内部表面末端,所述钢绳收卷器604侧方表面通过转轴602与传动器606侧方表面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窗框7顶部表面上方设有支撑架605内部表面,所述传动器606侧方表面设在支撑架605侧方表面中央,所述储存箱607侧方表面末端与支撑架605侧方表面上方焊接且处于同一水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