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顶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流程中,都要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两侧的支撑模板从而形成一个清扫通道,再由施工人员清理干净外墙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然后重新搭设模板,完成后浇带的浇筑工作。为了形成清扫通道进行的拆除、搭设模板支撑非常耗时,且如果搭设不好会出现与先浇混凝土楼板的结合不紧密、漏浆、留下缝隙等等施工问题。
申请号2016111521023,一种楼层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中,公开了:立杆顶部设置可调顶托,说明书通篇结合附图都看不出顶托的具体结构,这样的可调装置大多是由简单的螺杆螺母实现升降,操作时需要几个施工人员一起完成,工作量大,升降距离不准确,容易造成混凝土感官质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以解决打扫后浇带时,模板升降工作量大,操作复杂,混凝土感官质量差,升降距离不统一,升降时需要施工人员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设置在楼板1下方,包括顶板模板2、背楞3、可调支撑组件6、脚手架7;所述背楞3设置在顶板模板2下端面;所述脚手架7包括立杆71和横杆72;
所述可调支撑组件6包括螺栓61、设置在螺栓61末端的摇臂62和至少两组串联在螺栓61 上的从动组件63,所述从动组件由弹性件64、菱形杠杆65和U形托66组成,所述弹性件 64竖向连接在U形托66与立杆71顶部之间;所述菱形杠杆65是由四根杆件首尾依次铰接围合而成,其中菱形杠杆65相对的纵向顶点分别与弹性件64两端连接,菱形杠杆65相对的横向顶点一次穿接在螺栓61上;所述U形托66顶托在背楞3下方。
进一步,所述背楞3包括主龙骨31和次龙骨32,主龙骨31与顶板模板2平行设置,次龙骨32平行间隔设置在主龙骨31与顶板模板2之间。
进一步,所述主龙骨31搭接在U形托66上。
进一步,所述相邻两根弹性件64之间的距离与立杆71间距相等。
进一步,所述螺栓61在菱形杠杆65内的部分为螺纹杆,菱形杠杆65外的部分为光滑杆。
进一步,所述U形托66的底部设置有肋板。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64为弹簧。
进一步,所述菱形杠杆65相对的一组横向顶点为可动顶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解决传统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不能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通过调节后浇带模板支撑的高度,无法进行后浇带基底清理,从而无法保证后浇带质量的技术问题。
保证了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进行的后浇带两侧快易收口网和木方剔除、需凿除的流浆和多出的砼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后浇带钢筋除锈过程中产生的铁锈、后浇带钢筋调直、补焊产生的垃圾、钢筋上浮浆垃圾及原有的建筑垃圾的彻底清理,从而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制作简单,安装、拆除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坚固耐用,利用杠杆原理,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周转使用率高,节约施工成本;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后浇带模板高度调整,而传统的方法需要至少四个人同时配合进行操作;对提高后浇带质量有显著成效。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同步升降,不会出现与先浇混凝土楼板的结合不紧密、漏浆、留下缝隙等等施工问题;
4)升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时,操作简单,工作量小;通过摇臂调整,升降距离准确,不容易造成混凝土感官质量差等问题;
5)现场施工,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组装简单,拆除方便,可以周转使用,成本低;
6)依照现场的实际需要从动组件和摇臂的数量可以灵活组合,进一步拓展了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后浇带施工中。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调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的步骤1;
图3是利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的步骤2;
图4是利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的步骤3;
图5是A部放大图;
图6是从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板、2-顶板模板、3-背楞、31-主龙骨、32-次龙骨、4-顶板混凝土、5-后浇带、6-可调支撑组件、61-螺栓、62-摇臂、63-从动组件、64-弹性件、65-菱形杠杆、66-U形托、7-脚手架、71-立杆、72-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设置在楼板1下方,包括顶板模板2、背楞3、可调支撑组件6、脚手架7;所述背楞3设置在顶板模板2下端面;所述脚手架7包括立杆71和横杆72;所述背楞3包括主龙骨31和次龙骨32,主龙骨31与顶板模板2平行设置,次龙骨32平行间隔设置在主龙骨31与顶板模板2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可调支撑组件6包括螺栓61、摇臂62和至少两个从动组件63,所述传动组件由弹性件64、菱形杠杆65和U形托66组成,所述弹性件64一端与U形托 6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杆71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根弹性件64之间的距离与立杆71间距相等;弹性件64可以为具有伸缩能力的材料,例如弹簧。
所述菱形杠杆65是由四根杆件首尾依次铰接围合而成,其中菱形杠杆65相对的纵向顶点分别与弹性件64两端连接,菱形杠杆65相对的横向顶点一次穿接在螺栓61上,横向顶点为可动节点,以方便摇臂62工作时,菱形杠杆65的张合;螺栓61在菱形杠杆65内的部分为螺纹杆,菱形杠杆65外的部分为光滑杆;所述螺栓61末端设置有摇臂62,一般一个可调支撑组件6包括两个从动组件63,一个摇臂62,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在狭小空间内使用;立杆71距离较短,一个施工人员就可以操作摇臂62完成模板高度的调节,不费力而且距离准确;从动组件63和摇臂62的数量可以灵活组合。背楞3的搭接在可调支撑组件6的U形托66上,U形托66的底部设置有肋板,U形托66可以为托盘、槽钢等材料;具体的,主龙骨31搭接在U形托66上。
利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后浇带5浇筑施工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在施工位置投影下架设脚手架7,在立杆71顶部设置可调支撑组件6,通过摇杆将其调整到设计高度浇筑后浇带5两侧顶板混凝土4,参见图2;
步骤2:在后浇带5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通过摇杆降低可调支撑组件6,使顶部模板和背楞 3同时下落,形成清扫通道;施工人员清理清扫通道,参见图3;
步骤3:后浇带5模板清理完毕后,通过摇杆升高可调支撑组件6至设计标高,浇筑后浇带 5混凝土,参见图4。
模板支撑体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菱形杠杆65、摇臂62和U形托66的联动,在施工人员转动摇臂62时,菱形杠杆65发生形状变化,进一步带来弹簧的形变使得模板升降变得简单可调。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本施工方法清扫后浇带时,不再需要拆除搭设的模板支撑,节约了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同步升降,不会出现与先浇混凝土楼板的结合不紧密、漏浆、留下缝隙等等施工问题;升降模板支撑体系时,操作简单,工作量小;通过摇臂调整,升降距离准确,不容易造成混凝土感官质量差等问题;现场施工,模板支撑体系组装简单,拆除方便,可以周转使用,成本低;依照现场的实际需要从动组件和摇臂的数量可以灵活组合,进一步拓展了模板支撑体系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后浇带施工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