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15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板,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



背景技术:

目前,多年来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由于使用轻质墙体屋面吊顶材料,不能有效隔离振动传声造成隔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楼板隔声太差,引起上下层住户发生争吵、不和,由于分户墙隔声差,造成左右邻居闹矛盾,成为社会问题。不仅是居住建筑,办公、教学、医院、体育等建筑,对隔声都有相应要求,不少旅馆公共走道或隔壁房间的噪杂声音常常影响房间内旅客的休息;良好的隔声环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采用的隔音建筑板由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石膏板、泡沫混凝土块等材料组成。但这种建筑板存在隔音性能差、结构复杂、高自重的问题,且安装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通过在吸音板右侧安装有芯板,芯板右侧安装有五组固定管,有效的加强建筑板的隔音效果,避免传统的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固定管有效的对建筑板进行固定作用,由于在固定管前侧设有紧固螺杆,固定管右侧安装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进一步的加强建筑板的隔音效果,由于在紧固套筒内部设有紧固螺纹,有效的将建筑隔音板进行固定,避免传统连接方式的易脱落性,由于在螺栓左端设有限位区,有效的避免螺栓在固定管内发生脱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包括面板、固定管、螺栓和固定杆,所述面板右侧设有吸音板,所述固定杆左侧设有五组紧固套筒,所述固定管内部右端安装有固定板,紧固螺杆通过转轴贯穿于固定管,所述转轴安装在固定管内壁,所述紧固螺杆顶部安装有齿轮,所述螺栓贯穿于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左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固定板内部,所述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板右侧安装有芯板,所述芯板右侧安装有五组固定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前侧设有紧固螺杆,所述固定管右侧安装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套筒内部设有紧固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左端设有限位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吸音板右侧安装有芯板,芯板右侧安装有五组固定管,有效的加强建筑板的隔音效果,避免传统的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固定管有效的对建筑板进行固定作用,由于在固定管前侧设有紧固螺杆,固定管右侧安装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进一步的加强建筑板的隔音效果,由于在紧固套筒内部设有紧固螺纹,有效的将建筑隔音板进行固定,避免传统连接方式的易脱落性,由于在螺栓左端设有限位区,有效的避免螺栓在固定管内发生脱落,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隔音建筑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隔音建筑板的紧固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隔音建筑板的固定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吸音板;3、芯板;4、固定管;5、密封胶圈;6、紧固螺杆;7、紧固套筒;8、固定杆;9、紧固螺纹;10、螺栓;11、限位区;12、轴承;13、固定板;14、传动齿轮;15、转轴;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包括面板1、固定管4、螺栓10和固定杆8,所述面板1右侧设有吸音板2,所述固定杆8左侧设有五组紧固套筒7,所述固定管4内部右端安装有固定板13,紧固螺杆6通过转轴15贯穿于固定管4,所述转轴15安装在固定管4内壁,所述紧固螺杆6顶部安装有齿轮16,所述螺栓10贯穿于传动齿轮14,所述传动齿轮14左端安装有轴承12,所述轴承12安装在固定板13内部,所述齿轮16与传动齿轮14啮合。

其中,所述吸音板2右侧安装有芯板3,所述芯板3右侧安装有五组固定管4。

其中,所述固定管4前侧设有紧固螺杆6,所述固定管4右侧安装有密封胶圈5。

其中,所述紧固套筒7内部设有紧固螺纹9。

其中,所述螺栓10左端设有限位区11。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在建筑板的面板1右侧安装有吸音板2,在芯板3右侧设有固定管4,在固定管4前侧安装有紧固螺杆6,使用者将固定管4与固定套筒7进行对接,在进行顺时针旋转紧固螺杆6,紧固螺杆6带动齿轮16进行转动,齿轮16与传动齿轮14啮合,传动齿轮14带动螺栓10进行转动,此时螺栓10右端与固定套筒7内部的紧固螺纹9进行衔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