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9984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隔墙板加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早期的混凝土隔墙板如果采用浇筑模具的形式进行加工,则没有连续性工作效率低下,如果混凝土隔墙板面积过大,则混凝土隔墙板容易折断破损。现有的混凝土隔墙板的自动化生产多采用模具挤压方式,如果采用固定模具,挤压出的混凝土隔墙板表面由于与模具粘黏,挤压出的混凝土隔墙板表面不平整,并且挤压受阻,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连续作业所挤压出的混凝土隔墙板平整,挤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包括模具1、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其特征在于,模具1为方形,模具1包括上模板11、下模板12、侧模板13,模具1的下方设有传输滚轴,模具1内部后端并排设置多个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模具1上方设有斗状进料口14,模具1后方设有混凝土隔墙板托盘进口12,模具1前方设有混凝土隔墙板挤压出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上模板11、侧模板13为离体的,上模板11、侧模板13分别设有振动电机16,振动电机16可带动上模板11、侧模板13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前端设有圆锥体形的转头。

进一步优化:进料口14上方设有泥浆水喷头3,泥浆水喷头3通过打料泵与泥浆水储罐4连接。

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隔墙板挤压出口15下方设有抽风口17,抽风口17通过真空泵将管路与泥浆水储罐4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优化:进料口14设有第二螺旋挤压螺杆5。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挤压过程中上模板11、侧模板13振动,减少了混凝土隔墙板与模具内壁的粘黏,减少了挤压阻力,同时增加了垂直方向的振动挤压力,有利于混凝土隔墙板外表更加平整,内部更密实增加了混凝土隔墙板强度,提高挤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内部第一螺旋挤压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模具-1、上模板-11、混凝土隔墙板托盘进口-12、侧模板-13、进料口-14、混凝土隔墙板挤压出口-15、振动电机-16、抽风口-17、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泥浆水喷头-3、泥浆水储罐-4、第二螺旋挤压螺杆-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凝土隔墙板挤压装置,包括模具1、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其特征在于,模具1为方形,模具1包括上模板11、下模板12、侧模板13,模具1的下方设有传输滚轴,模具1内部后端并排设置多个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模具1上方设有斗状进料口14,模具1后方设有混凝土隔墙板托盘进口12,模具1前方设有混凝土隔墙板挤压出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的上模板11、侧模板13为离体的,上模板11、侧模板13分别设有振动电机16,振动电机16可带动上模板11、侧模板13的振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挤压过程中上模板11、侧模板13不同频次的振动,减少了混凝土隔墙板与模具内壁的粘黏,减少了挤压阻力,同时增加了垂直方向的振动挤压力,有利于混凝土隔墙板外表更加平整,提高挤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便于在挤压过程中直接制造处内部设有通孔的混凝土隔墙板,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前端设有圆锥体形的转头。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在模具内部向前挤压混凝土过程中,直接挤压出通孔。避免挤压出混凝土隔墙板后在转孔,造成混凝土隔墙板破损。

为了挤压时混凝土更加粘黏,进一步优化:进料口14上方设有泥浆水喷头3,泥浆水喷头3通过打料泵与泥浆水储罐4连接。泥浆水填加过早则被混凝土吸收,起不到效果。如果填加过晚,则混合不均匀。

挤压后,多余的泥浆水会出现在混凝土隔墙板表面,为了回收多余的泥浆水。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隔墙板挤压出口15下方设有抽风口17,抽风口17通过真空泵将管路与泥浆水储罐4进料口连接。

为了对混凝土进行初步挤压,挤压出混凝土中的空气。进一步优化:进料口14设有第二螺旋挤压螺杆5。第二螺旋挤压螺杆5的初步挤压有利于挤压出混凝土中的空气,使挤压更加均匀、密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螺旋挤压螺杆2、第二螺旋挤压螺杆5分别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