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55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尤其涉及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的混凝土主体定期进行喷淋养护作业。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喷淋养护。传统的喷淋养护方式主要是使用水枪人工喷射隧道混凝土内壁,这种养护方式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且水枪的巨大冲击力使喷射到隧道混凝土内壁的水流形成大范围水花,水花落到地面不仅导致水资源浪费,而且淋湿作业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大大降低水资源浪费,避免淋湿作业人员的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包括车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车体为龙门架形,在车体上方跨有二根前后布置的弧形喷淋管,二根喷淋管两端向下延伸到车体对应侧下部,且在车体与喷淋管之间连接伸缩调整杆,位于顶部中间处的伸缩调整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喷淋管固接、其余伸缩调整杆两端分别与车体和喷淋管铰接;在车体两侧分别设置水箱,水箱内底部设置水泵,水泵出水管由对应水箱侧壁引出,并与对应的喷淋管接通。

进一步优选,在二个水箱底面与车体对应侧指间连接斜拉杆,增强水箱安装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在车体内上部设置横支杆,增强车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在车体顶面与横支杆之间设置竖支杆与斜支杆,增强车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车体为龙门架形,在喷淋养护作业过程中,行人与车辆可在车体下方自由通行。且喷淋养护作业人中,只需沿隧道推动车体即可将隧道混凝土内壁全面喷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2、由于在车体上方跨有二根前后布置的弧形喷淋管,在车体两侧分别设置水箱,水箱内底部的水泵出水管由对应水箱侧壁引出,并与对应的喷淋管接通,水箱内的水在水泵作用下经对应喷淋管上的喷淋孔喷洒到隧道混凝土内壁上,喷淋到隧道混凝土内壁上的水流小,分布均匀,大大降低了水资源浪费,避免淋湿作业人员。

3、由于在车体与喷淋管之间连接伸缩调整杆,通过调节伸缩调整杆长度控制喷淋管曲度,适用于不同弧度大小的隧道,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车体,2-横支杆,3-竖支杆,4-斜支杆,5-喷淋管,6-喷淋孔,7-伸缩调整杆,8-水箱,9-水泵,10-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隧道混凝土内壁养护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为龙门架形,在车体1内上部设置横支杆2,在车体1顶面与横支杆2之间设置竖支杆3与斜支杆4,在车体1上方跨有二根前后布置的弧形喷淋管5,喷淋管5上均布设有喷淋孔6,二根喷淋管5两端向下延伸到车体1对应侧下部,且在车体1与喷淋管5之间连接伸缩调整杆7,位于顶部中间处的伸缩调整杆7两端分别与车体1和喷淋管5固接、其余伸缩调整杆7两端分别与车体1和喷淋管5铰接;在车体1两侧分别设置水箱8,水箱8内底部设置水泵9,水泵9出水管由对应水箱8侧壁引出,并与对应的喷淋管5接通,在二个水箱8底面与车体1对应侧指间连接斜拉杆10。

喷淋养护操作时,首先将车体1移动到隧道内,调节各伸缩调整杆7长度,使二根喷淋管5靠近隧道内壁,然后将二个水箱8内注满水,并将二个水泵9连接电源,水箱8内的水经对应喷淋管5上的喷淋孔6喷洒到隧道混凝土内壁上,最后移动车体1在隧道内往复运动,进行喷淋养护作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