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散拼模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住宅多为剪力墙结构,其混凝土成形后的垂直度、平整度等实测指标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要求,清水混凝土墙面可免去抹灰层,因此质量与节能环保息息相关,随着全钢大模板在标准层施工时的普及使用,墙体成品效果质量相对较好,但作为住宅楼底部的非标层及地下室等特殊部位,以及仍采用散拼木模进行标准层施工的项目来说,其墙体垂直度及平整度一直是实测实量关注的重点,也直接影响着下一道工序施工及分户验收等环节的顺利进行。
目前,部分项目所用的全钢大模板是采用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前后顺序进行流水施工,因此大钢模配套斜撑在未搭设满堂架的楼板上可随时拆装。但是采用散拼木模施工的项目及部位来说,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模板同时安装及浇筑混凝土,在满堂架搭设完成之后,如果采用定型工具式斜撑,则在剪力墙模板拆除时斜撑无法拆除调运,而在通常做法中采用的是钢管与满堂架相连,与墙体模板用游顶回顶的方式进行斜撑,对满堂架8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斜撑钢管只能与墙体模板回顶一个点,若要将墙体模板固定稳固,则需要采用更多的钢管回顶措施,造成工人工效的降低,且材料浪费严重,因此如何将工具式斜撑体系同时发挥模板背楞及墙根漏浆封堵的作用是目前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而目前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剪力墙砼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涨模,爆模,砼浇筑不密实、墙根漏浆及成品垂直度不合格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散拼模板项目、安拆便捷、提高工效、提高工程质量、能循环周转利用的剪力墙散拼模板支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剪力墙散拼模板支撑结构,包括背楞主体、斜支撑、连接构件和回顶游顶,所述背楞主体的中部设有沿背楞主体中线布设的长条形通孔,所述回顶游顶固定在混凝土楼板面,所述斜支撑和连接构件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背楞主体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套管和支撑槽,所述连接构件通过套管套装在回顶游顶的调节螺母上,使得连接构件的一端与调节螺母联动,所述斜支撑的另一端插装在所述支撑槽内限位。
所述背楞主体的上下两端在长条形通孔内设有销孔,所述斜支撑和连接构件的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销孔中。
所述背楞主体的底部与散拼模板相对面上固定有压脚方钢,所述压脚方钢与散拼模板底部的压脚木枋连接。
所述背楞主体和连接构件包括双方钢和将双方钢两端焊接在一起的方钢,所述连接构件的支撑槽由焊接在双方钢一端底部的挡板、双方钢和焊接在端部的方钢围成。
由于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墙体混凝土对底部模板造成的侧压力最大,因此本装置主要用于加固墙底四道对拉螺杆,而斜支撑自身的压脚方钢可防止墙根漏浆,同时也可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对斜撑底部产生的侧向位移,本装置利用墙体模板加固时原有的对拉螺杆对本装置进行固定,本装置既可做斜撑也可以作为墙体加固竖向背楞,在模板加固时一次成型,解决了剪力墙砼浇筑过程中移位,涨模,爆模,墙根漏浆及成品垂直度不合格等问题,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点分析如下:
1、本装置采用组装构件,拼装与拆卸时与支模架搭设及墙体模板可以同时进行,操作便捷;
2、斜支撑、连接构件和背楞主体均采用方钢作为主要材料,其构件强度比传统钢管斜撑更佳,且斜支撑覆盖了剪力墙模板侧压力最大的部位,斜支撑同时也可做为模板加固竖向背楞龙骨,能搭配于合筑模架等加固体系使用;
3、本装置的压脚方钢具有墙根防漏浆的措施,对混凝土成品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解决竖向结构混凝土质量通病;
4、本装置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竖向模板整体支撑作用,且能有效防止涨模、爆模,保证墙体混凝土垂直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适用于采用散拼模板加固的剪力墙和框架柱的斜撑加固体系,稳定可靠,大大地降低现场质量隐患,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可循环周转利用,拆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楞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散拼模板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斜支撑;11-销轴;2-背楞主体;21-长条形通孔;3-连接构件;31-套管;32-支撑槽;4-回顶游顶;5-压脚方钢;6-钢筋混凝土剪力墙;7-散拼模板;8-满堂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装置的结构和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剪力墙散拼模板支撑结构,包括背楞主体2、斜支撑1、连接构件3和回顶游顶4,所述背楞主体2的中部设有沿背楞主体2中线布设的、方便散拼模板上的对拉螺杆穿过的长条形通孔21,所述回顶游顶4固定在混凝土楼板面,所述背楞主体2的上下两端在长条形通孔21内设有销孔,所述斜支撑1和连接构件3的一端通过销轴11安装在所述销孔中,所述连接构件3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套管31和支撑槽32,所述连接构件3通过套管31套装在回顶游顶4的调节螺母上,使得连接构件3的一端与调节螺母联动,所述斜支撑1的另一端插装在所述支撑槽32内限位。所述背楞主体2的底部与散拼模板7相对面上固定有散拼模板底部压脚木枋连接的压脚方钢5。所述背楞主体2和连接构件3包括双方钢和将双方钢两端焊接在一起的方钢,背楞主体2中部的长条形通孔21由双方钢的间隔构成,所述连接构件3的支撑槽由焊接在双方钢一端底部的挡板、双方钢和焊接在端部的方钢围成。
具体施工步骤:
1、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6明确斜撑加固部位,根据设计软件对本装置布设的位置、间隔、固定位置进行初步计算及定位,建议对于墙长大于3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6间隔1350mm进行定位设置,本装置若用于特殊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6,则可以先对本装置各构件的尺寸进行调整设计并进行受力验算,以满足本装置的使用功能;
2、在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6的散拼模板7加固时,依据图5所示,将背楞主体2紧贴散拼模板7水平向的主龙骨,使得散拼模板7上的对拉螺杆从长条形通孔21穿过,然后将与背楞主体2连接的压脚方钢5置于散拼模板7与背楞主体2之间紧靠剪力墙压脚木枋,防止墙根漏浆,然后将垫板和螺帽安装在对拉螺杆上将背楞主体2与散拼模板7连成整体;
3、将回顶游顶4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然后将斜支撑1和连接构件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背楞主体2的上下两端,连接构件3的另一端通过套管31套装在回顶游顶4上,并且支撑在回顶游顶4的调节螺母上,斜支撑1的另一端插入连接构件3的支撑槽32内并且通过挡板限位在支撑槽32内;
4、根据墙体垂直度调整回顶游顶4的调节螺母,调整模板墙体垂直度;
5、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先拧松回顶游顶4,然后拔出套管31,将斜支撑1和连接构件3进行拆除,最终在拆除墙体模板时,拆除背楞主体2构件。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各种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