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9922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装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件。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装修中,通常利用螺钉组件来调节墙板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具体地,螺钉组件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座体(或者为固定在墙体上龙骨)、螺纹连接于座体上的螺钉。墙板抵靠在螺钉的头部,螺钉的头部到墙体的墙面的距离便为螺钉组件所限定的墙板至墙体之间的间隙。需要调节间隙时,旋转螺钉以改变头部到墙体的距离。

然而,利用螺钉组件调节墙板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存在如下缺陷:

座体需要为螺杆在垂直于墙体方向上的移动提供一定的空隙,以便螺杆旋转时,不会被墙体干涉,然,该空隙增大了墙板与墙体之间的最小间隙。

此外,利用螺钉的旋转来调节墙板与墙体之间的间隙的过程比较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支撑件,设置于两个本体之间,并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本体之间的间隙,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部和调节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一个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本体贴附固定的安装平面,所述调节部上具有一个用于支撑其中另一个所述本体的支撑部,其中,所述调节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安装部上以当向所述调节部施力后,所述调节部相对所述安装部枢转以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并在力撤销后,所述调节部相对所述安装部固定以保持所调节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安装平面,所述调节部连接在所述通槽的槽壁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平板,所述调节部为由两块板一体成型的角板,所述角板的顶角作为所述支撑部,所述角板的其中一块板与所述通槽的槽壁至少通过两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板的两块板至少通过两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为平板,所述调节部为由两块侧板以及一块顶板一体成型的倒置的第一U形板,其中一块所述侧板与所述通槽的槽壁至少通过两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板的两块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所述顶板至少通过两处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由一平板弯折形成具有顶板和侧板的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的顶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U形板的顶板的外侧贴附且固定,所述第二U形板的侧板的端部作为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板的顶板与所述第二U形板的顶板通过胶粘固定。

优选地,所述通槽的周围的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孔,所述孔贯通所述安装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件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通过枢转调节部来改变支撑部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中的第二U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大);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小);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大);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小);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大);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撑部的枢转角度a较小)。

图中:

10-平板;11-通槽;12-孔;20-第一U形板;21-侧板;22-顶板;30-第二U形板;31-侧板;32-顶板;40-角板;41-板;50-连接点;100-墙体;200-墙板;300-泡沫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件,该支撑件用于设置于两个本体之间以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间隙,例如,用于设置在墙板200(墙板200作为其中一个本体)与墙体100(墙体100作为其中另一个本体)之间,以用于调节墙板200与墙体100之间的间隙。支撑件包括安装部和调节部;安装部上形成有一个安装平面,该安装平面用于贴附固定在其中一个本体上,例如,通过胶粘的方式贴附固定在墙体100上;调节部上形成有一个用于支撑其中另一个本体(例如,用于支撑墙板200)的支撑部,调节部一体成型于安装部上,并能够相对安装部枢转以改变支撑部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且在枢转后能够保持相对所述安装部固定以保持支撑部与安装平面之间的改变后的距离。如此,当需要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距离时,向调节部施力,以使调节部相对安装部枢转,当调节部所枢转的角度使得支撑部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要调节的两个本体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撤销该力,当支撑体用于支撑的本体(如墙板200)抵靠在支撑部上时,两个本体之间的距离便调节为所需要的距离。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更加紧凑,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安装部的中部开设有通槽11,通槽11贯穿安装平面,调节部连接在通槽11的槽壁上,并使调节部与所述通槽11相对。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位于安装部的中部,使得整个支撑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中的安装部和调节部可以有多种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9以及图10所示,安装部为平板10,调节部为由两块板41一体成型的角板40,角板40的顶角作为支撑部,角板40的其中一块板41与通槽11的槽壁至少通过两处连接(或称,在两个连接处50进行连接)进行连接。如此,角板40的顶角用于支撑本体,并通过改变连接于槽壁的板41与安装平面所形成的夹角a来调节顶角与安装平面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安装部为平板10,调节部为由两块侧板21以及一块顶板22一体成型的倒置的第一U形板20,其中一块侧板21与通槽11的槽壁至少通过两处连接,第一U形板20的顶板22作为支撑部,两块侧板21分别与顶板22均至少通过两处连接。如此,第一U形板20的顶部用于支撑本体,并通过改变连接于槽壁的侧板21与安装平面所形成的夹角a来调节顶板22与安装平面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支撑件还包括第二U形板30,第二U形板30由一平板一体弯折成型,第二U形板30的顶板22的外侧与第一U形板20的顶板22的外侧通过胶粘贴附且固定,第二U形板30的侧板31的端部作为支撑部。如此,第二U形板30的两个侧板31的端部作为支撑部,并通过改变连接于槽壁的第一U形板20的侧板21与安装平面所形成的夹角a来调节第二U形板30的侧板31的端部与安装平面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本体之间的间隙。

上述的调节部与安装部通过至少两处连接、角板40的两块板通过至少两处连接以及第一U形板20的侧板与顶部通过至少两处连接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调节部与安装部通过一块金属板线切割形成。具体地,在金属板的中部线切割出一块中间板,并保证中间板的一个侧边上与金属板至少两处连接,其中,中间板用于制作调节部。当需要将调节部制成角板40时,对中间板进行一道线切割并使切割线的两侧的板至少有两处连接,且切割线平行于中间板与金属板连接的那个侧边,并通过弯折金属板被切割线分成的两个板以形成角板40;当需要将调节部制成第一U形板20时,对中间板进行两道平行的线切割,该两道平行的切割线将中间板分成三块板,且相邻两块板至少有两处连接,并通过将两侧的两块板进行同方向的弯折形成第一U形板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板状的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安装平面的孔12。当安装部通过泡沫胶300与如墙体100的本体固定时,安装部与本体之间的泡沫胶300从该孔12流出。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