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4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混凝土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城镇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混凝土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混凝土的配料精度及效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混凝土的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的配料部分采用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混凝土的配料精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实现供料自动化,自动精确定量加料及加水,提高混凝土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顶部两侧的相对位置设置有骨料计量斗及粉料计量斗,所述骨料计量斗上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且所述第一传送带出料口正对所述骨料计量斗,所述粉料计量斗上方设置有第二传送带,且所述第二传送带出料口正对所述粉料计量斗,所述第一传送带由第一送料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由第二送料电机驱动,所述骨料计量斗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一卸料板,所述第一卸料板与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卸料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粉料计量斗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二卸料板,所述第二卸料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卸料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片,所述搅拌杆水平设置,所述搅拌杆由搅拌电机驱动,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喷淋仓,所述喷淋仓通过进液管道与水计量槽及位于所述水计量槽的上游的水槽连通,所述水计量槽及所述水槽之间的进料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所述喷淋仓与所述水计量槽之间的进液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及流量传感器,所述水计量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搅拌筒底部的出料口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搅拌筒通过出料管道与混凝土槽连通,所述第一送料电机、所述第二送料电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搅拌电机、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及所述气动阀均与控制器电联接。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包括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设置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所述双向丝杠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台及与所述第二螺纹段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台,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台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台上,所述双向丝杠由卸料电机驱动,所述卸料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片包括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朝向所述搅拌电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搅拌杆朝向所述搅拌电机的一端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关于所述搅拌筒的中心线对称。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导料板,所述第一导料板朝向所述骨料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朝向所述粉料槽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筒底部为圆弧形,且与所述搅拌片整体的周缘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双向丝杠及所述搅拌杆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搅拌筒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卸料电机及所述搅拌电机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筒底部设置有敲击锤,所述敲击锤的击打部与所述搅拌筒底部间隙配合,所述敲击锤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在本实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罩。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提供的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设置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分别对骨料及粉料进行运送,实现往搅拌筒内自动化运送骨料及粉料;在第一卸料板及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对骨料计量斗内的骨料称重,在第二卸料板及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对粉料计量斗内的粉料称重,在水计量槽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对水计量槽内的水称重,实现自动精确定量加料及加水,提高混凝土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实施例中提供的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搅拌筒;101、气动阀;102、固定杆;103、支撑杆;104、敲击锤; 104a、击打部;105、防尘罩;110、骨料计量斗;111、第一卸料板;112、第一固定板;113、第一压力传感器;120、粉料计量斗;121、第二卸料板;122、第二固定板;123、第二压力传感器;131、喷淋仓;132、进液管道;133、水计量槽;134、水槽;135、第一电动阀;136、第二电动阀;137、流量传感器; 138、第三压力传感器;140、搅拌杆;141、搅拌片;141a、第一叶片;141b、第二叶片;142、搅拌电机;150、双向丝杠;151、第一螺纹段;152、第二螺纹段;153、第一滑台;154、第二滑台;155、卸料电机;200、第一传送带; 210、第一导料板;300、第二传送带;310、第二导料板;4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搅拌筒100、骨料计量斗110、粉料计量斗120、第一传送带200、第二传送带300及控制器400,骨料计量斗110 及粉料计量斗120相对位置设置搅拌筒100顶部两侧,第一传送带200的出料口正对骨料计量斗110,第二传送带300的出料口正对粉料计量斗120,第一传送带200由第一送料电机驱动,第二传送带300由第二送料电机驱动,第一送料电机、第二送料电机均与控制器400电联接,第一传送带200及第二传送带 300分别对骨料及粉料进行运送,实现自动化供料。

骨料计量斗110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一卸料板111,粉料计量斗120的底部滑动设置有第二卸料板121,第一卸料板111与第一固定板122连接,第一卸料板111与第一固定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3,第二卸料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连接,第二卸料板121与第二固定板122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3,第一压力传感器113、第二压力传感器123均与控制器400电连接,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113用于检测骨料计量斗110内的骨料是否达到预设骨料重量值,其中第二压力传感器123用于检测粉料计量斗120内的粉料是否达到预设粉料重量值,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13检测到的检测值接近预设骨料重量值,控制器400控制第一送料电机,降低骨料的运送速度,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113 的检测值慢慢接近预设骨料重量值,使得骨料的配料精确,同样利用这种方法来确保粉料及水的配料精确,实现自动精确定量加料及加水,提高混凝土生产效率。

搅拌筒100内设置有喷淋仓131,喷淋仓131通过进液管道132与水计量槽 133及位于水计量槽133的上游的水槽134连通,水计量槽133及水槽134之间的进液管道132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135,喷淋仓131与水计量槽133之间的进液管道132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136及流量传感器137,水计量槽133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138,第一电动阀135、第二电动阀136、流量传感器137、第三压力传感器138均与控制器400电联接,第三压力传感器138用于检测水计量槽133内的水是否达到预设水重量值,控制器400控制第二电动阀 136的开闭,可连续或间断往搅拌筒100内喷水,控制器400控制流量传感器 137以便确定每次往搅拌筒100内喷射的水量,便于生产人员根据骨料及粉料本身的特性及两者混合的情况,适当的往搅拌筒100内加水,有利于获得最好的混合效果。

搅拌筒100内设置有搅拌杆140,且搅拌杆140位于喷淋仓131的下方,搅拌杆140上设置有搅拌片141,搅拌杆140水平设置,搅拌杆140由搅拌电机142驱动,搅拌电机142与控制器400电联接,设置搅拌杆140实现骨料及粉料的自动混合;搅拌筒100底部的出料口设置有气动阀101,搅拌筒100通过出料管道与混凝土槽连通,气动阀101与控制器400电联接,当达到预设的搅拌时间,控制器400控制气动阀101打开,使混凝土进入混凝土槽。

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传送带200及第二传送带300均启动,分别往骨料计量斗110运送骨料及往粉料计量斗120运送粉料,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13检测到骨料计量斗110的骨料达到预设骨料重量值时,控制器400接收来自第一压力传感器113的信号,控制第一传送带200停止,当第二压力传感器123检测到粉料计量斗120的粉料达到预设粉料重量值时,移动第一卸料板 111及第二卸料板121,使骨料及粉料进入搅拌筒100,同时控制器400控制搅拌电机132启动,搅拌杆140转动,在搅拌片141的带动下使骨料与粉料充分混合,控制器400控制第一电动阀145打开,水槽144内的水沿进液管道142 进入水计量槽143,当第三压力传感器148检测到水计量槽143的水达到预设水重量值,控制器400控制第一电动阀145关闭,控制器400控制第二电动阀145 打开以及控制流量传感器147,水计量槽143内的水进入喷淋仓141往搅拌筒 100内喷水,提高混凝土质量,当搅拌杆140达到预设搅拌时间,控制器400 控制气动阀101打开,混凝土在搅拌片141的带动下往搅拌筒100的出料口进入混凝土槽。

为了实现第一卸料板111及第二卸料板122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双向丝杠150,所述双向丝杠150设置有两段螺旋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151及第二螺纹段152,所述双向丝杠150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15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台153及与所述第二螺纹段1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台154,所述第一固定板112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台153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22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台154上,所述双向丝杠150由卸料电机155驱动,所述卸料电机155与所述控制器400电联接,利用双向丝杠150的双向运动特性,通过一个动力源同时实现第一卸料板111、第二卸料板121的相向运动,同时向搅拌筒100送入骨料及粉料。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器400接收来自第二压力传感器123的信号,控制第二传送带300停止,控制器400控制卸料电机155启动,使双向丝杠150转动,带动第一滑台153连同第一卸料板111往搅拌筒100中心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台154连同第二卸料板121往搅拌筒100 中心移动,使得骨料及粉料顺利进入到搅拌筒100内。

为了实现混凝土的搅拌均匀,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片14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叶片141a及第二叶片141b,所述第一叶片141a朝向所述搅拌电机14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叶片141a沿所述搅拌杆140朝向所述搅拌电机142一端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叶片141b与所述第一叶片141关于所述搅拌筒1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叶片141a及第二叶片141b,将得骨料及粉料运送到搅拌杆 140中心,增大骨料及粉料接触的机会,使得骨料及粉料充分混合,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

为了便于骨料及粉料分别流入骨料计量斗110及粉料计量斗120,所述第一传送带200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导料板210,所述第一导料板210倾斜朝向所述骨料计量斗110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300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导料板310,所述第二导料板310倾斜朝向所述粉料计量斗120设置,第一导料板210及第二导料板310分别骨料及粉料的流动起导向作用,使得骨料沿第一导料板210倾斜向下滑落到骨料计量斗110内,减少对骨料计量斗110底部的冲击,使得粉料沿第二导料板310倾斜向下滑落到粉料计量斗120内,减少对粉料计量斗120 底部的冲击,增加骨料计量斗110及粉料计量斗12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混凝土从搅拌筒100底部流入到混凝土槽,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100底部为圆弧形,且与所述搅拌片141整体的周缘形状相适配,在搅拌杆 140搅拌的作用下,使得混凝土沿搅拌筒100底部的圆弧壁滑落到出料口,对混凝土起到引流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出料速度,同时也便于残留在搅拌筒100底部的混凝土流出,防止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双向丝杠150及搅拌杆140的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搅拌筒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杆102,所述双向丝杠150及所述搅拌杆140固定在所述固定杆102上,所述固定杆102远离所述搅拌筒10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103,所述卸料电机155及所述搅拌电机132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03 上,对双向丝杠150及搅拌杆140的两端进行支撑,保证双向丝杠150及搅拌杆140运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双向丝杠150及搅拌杆140运动过程中受到扭矩产生弯曲而断裂。

为了防止混凝土粘附在搅拌筒100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100底部设置有敲击锤104,所述敲击锤104的击打部104a与所述搅拌筒100底部间隙配合,所述敲击锤104与所述控制器400电联接,在敲击锤104的冲击力下,使得粘附在搅拌筒100底部的混凝土顺利流入混凝土槽,防止混凝土堆积在搅拌筒100底部,占用空间,影响后续搅拌杆140的搅拌工作,同时实现混凝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空气中,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100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罩105,在混凝土自动生产的过程中,伴随大量的灰尘出现,设置防护罩105有利于防止灰尘进入到空气中以影响空气质量,对人的人体产生危害。

本实用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