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545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螺栓辅助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预埋螺栓是钢结构施工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在安装预埋螺栓时,做好测量定位工作。许多工程预埋螺栓施工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证质量,目前螺栓预埋是根据螺栓的形式来设计固定支架做支撑体系,并制作限位模具进行螺栓的定位,适用于大部分常规的现场施工条件。

专利公告号为CN20462699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地坪保温的螺栓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双层定位板组合笼和固定支架组成,所述的双层定位板组合笼下方用固定支架支托,所述双层定位板组合笼由两块定位板和若干钢筋组成,在两块定位板之间焊接若干钢筋,所述双层定位板组合笼的上层的定位板、下层的定位板对应地设有多个定位孔,上下层的定位孔在垂直投影上重合;施工时,将螺栓穿入双层定位板组合笼的定位孔,再用螺母调整其高度后,然后将螺栓焊接固定在预埋点,即可移到下一处施工地点,实现了对螺栓的快速定位,从而避免了安装螺栓时,需要先测量再定位、安装过程繁琐、效率低的问题。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在支柱的安装过程中,固定板上定位孔的位置是根据需要安装的支柱的尺寸来确定的,一种规格的定位装置只能用于安装一种规格大小的支柱,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尺寸的支柱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定位装置,使用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通过调整定位孔的位置,使用一套定位装置可对多种规格尺寸的支柱所需要的预埋螺栓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圆环状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绕圆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上下对应的定位孔,所述上固定板包括至少3个绕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分板,所述下固定板包括与第一分板等量且一一对应的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上固定设置有将其与对应的第二分板固定的固定杆,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上,所述第一分板配设有驱动所有第一分板沿其径向同步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安装的支柱的实际尺寸,设计好定位孔的位置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分板和对应的第二分板沿其径向同步滑动,从而调整定位孔的位置,从而对多种规格大小的支柱所需要的预埋螺栓进行定位,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中心处且与其上下滑动连接的拉杆,所述拉杆上绕圆周均匀分布有一端与其沿第二分板径向上下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分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分板的连接点绕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下固定板下部固定设置有平面板,所述平面板上端面上绕圆周均匀分布有沿第二分板滑动轨迹设置且与第二分板等量的梯形的导槽,所述第二分板上带有位于导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梯形的导块,所述定位孔竖直方向的投影始终位于平面板外,所述拉杆配设有驱动其上下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安装的支柱的实际尺寸,将平面板放置在施工点上,通过上下移动拉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三个第二分板同步沿径向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第二分板同步滑动,从而改变定位孔的位置,从而对多种规格大小的支柱所需要的预埋螺栓进行定位,方便快捷;将插入定位孔的预埋螺栓焊接固定后,取下螺母,向上滑动取出定位装置即可移动到下一处施工地点,定位装置可重复利用,减少大量施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平面板下部固定设置有调整台,所述平面板通过紧固螺栓与调整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调整台上调整好定位孔的位置后,卸下紧固螺栓后,再将定位装置移动到施工地点,防止施工点不平整时对定位孔的位置调整不够精确。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拉杆中并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底端与平面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杆驱动拉杆上下移动,调整定位孔的位置,同时可将拉杆固定,防止拉杆下移,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平面板上表面上沿导槽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刻度线滑动第二分板,便于第二分板位置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板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杆对应且等量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分板绕其径向上下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拉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上移时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分板与其对应的第二分板同步移动时更加顺畅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板与平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孔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螺钉将第二分板与平面板固定,防止预埋螺栓焊接的过程中螺杆转动导致第二分板产生位移,避免定位孔位置调整好后产生移动。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边缘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预埋螺栓插入定位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整定位孔的位置,从而满足多种规格大小的支柱所需要的预埋螺栓的定位要求,方便快捷;

2、通过丝杆和拉杆驱动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同步滑动,从而调整定位孔的位置,操作方便,可快速调整定位孔的位置;

3、定位装置可重复使用,减少大量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调整定位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调整好定位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定位孔;2、预埋螺栓;3、筒体;31、上固定板;311、第一分板;32、下固定板;321、第二分板;4、固定杆;5、第一驱动机构;51、拉杆;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第二驱动机构;541、螺杆;6、平面板;7、导槽;8、导块;9、调整台;10、紧固螺栓;11、螺钉;12、导向面;13、刻度线;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体3,筒体3包括圆环状的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2,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2上绕圆心均匀开设有6对上下对应的定位孔1,施工时,通过将预埋螺栓2插入定位孔1进行定位后,再将预埋螺栓2焊接固定即可,定位快速准确,方便快捷。

上固定板31包括三个绕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分板311,下固定板32包括与第一分板311等量且一一对应的第二分板321,第一分板311上固定设置有将其与对应的第二分板321固定的固定杆4,定位孔1位于第一分板311和第二分板321上,第一分板311配设有驱动所有第一分板311沿其径向同步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5。

第一驱动机构5包括竖直设置在上固定板31和下固定板32中心处且上下滑动的拉杆51,拉杆51上绕圆周均匀分布有一端与其沿第二分板321径向上下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53,第二连杆53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分板32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3与第二分板321的连接点绕圆周均匀分布,下固定板32下部固定设置有平面板6,平面板6上端面上绕圆周均匀分布有沿第二分板321滑动轨迹设置且与第二分板321等量的梯形的导槽7,第二分板321上带有位于导槽7内并可沿导槽7滑动的梯形的导块8,定位孔1竖直方向的投影始终位于平面板6外;根据需要安装的支柱的实际尺寸,将平面板6放置再施工点上,通过上下移动拉杆51,通过第二连杆53带动三个第二分板321同步沿径向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第二分板321同步滑动,从而改变定位孔1的位置,从而对多种规格大小的支柱所需要的预埋螺栓2进行定位,方便快捷;将插入定位孔1的预埋螺栓2调整好高度后,通过螺母将其与上固定板31固定,将预埋螺栓2焊接固定后,取下螺母,向上滑动取出定位装置即可移动到下一处施工地点,定位装置可重复利用,减少大量施工成本。

拉杆51配设有驱动其上下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4,第二驱动机构54包括竖直穿设在拉杆51中并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541,平面板6上设置有凹槽14,螺杆541底端位于凹槽14中且与平面板6转动连接,螺杆541与平面板6不能产生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通过转动螺杆541驱动拉杆51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定位孔1的位置,方便快捷。

第一分板311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杆53对应且等量的第一连杆52,第一连杆52一端与第一分板311绕其径向上下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拉杆51转动连接;拉杆51上移时通过第一连杆52带动第一分板311与其对应的第二分板321同步移动时更加顺畅稳定。

平面板6下部固定设置有调整台9,平面板6通过紧固螺栓10与调整台9固定连接;可在调整台9上调整好定位孔1的位置后,卸下紧固螺栓10后,再将定位装置移动到施工地点,防止施工点不平整时对定位孔1的位置调整不够精确。

第二分板321与固定板通过螺钉11固定连接;将定位孔1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螺钉11将第二分板321与平面板6固定,防止预埋螺栓2焊接的过程中螺杆541转动导致第二分板321产生位移,避免定位孔1位置调整好后产生移动。

平面板6上表面上沿导槽7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3;便于第二分板321位置的调整。

定位孔1边缘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12;便于预埋螺栓2插入定位孔1。

具体工作过程:需要安装支柱时,根据支柱的实际尺寸设计好螺栓的安装尺寸后,将平面板6通过紧固螺栓10固定在调整台9上,转动螺杆541带动拉杆5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分板311和第二分板321沿径向移动,从而调整好定位孔1的位置后,通过螺钉11将第二分板321与平面板6固定后,卸下紧固螺栓10,取下平面板6后,将定位装置放置到施工地点,将预埋螺栓2插入定位孔1中,将预埋螺栓2焊接后,向上滑动定位装置使其与预埋螺栓2分离,即可将定位装置转移到下一个施工点,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