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3928发布日期:2018-11-02 21:3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栏,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栏。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的污水处理池呈完全开放状态,为防止操作人员在池边进行观察、巡视、清洁等工作时不慎落入池中,在污水处理池的周围通常安装有防护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处理污水的膜处理车间中,膜池中放置有大量的膜组以及水泵,这些设备的更换、维护或出现故障时都要采用吊机吊出,膜池周围的防护栏的高度一般在1.2m左右,吊机要将设备完全吊出就需要额外升高1.2m以上,增加了吊出设备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栏,防护栏上具有能够打开或闭合的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容易的将设备吊出后放在膜池边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栏,防护栏由多组较短的栏杆焊接而成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防护栏上开设有将其开口打开或关闭的防护门,所述防护门包括位于防护栏外侧的主体架和位于防护栏内侧的支撑板,主体架、支撑板能够相对于防护栏开口作滑移运动,主体架能将开口完全打开,支撑板能滑移至开口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设备从膜池中吊出时,推动防护门的主体架,防护栏上开口打开,支撑板移至开口的中部,设备升至膜池边,再将设备放在支撑板上,工作人员可以踩着支撑板从开口处拉出设备,避免了工作人员探出身体对设备进行牵引,使得迁移过程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面上开设有供主体架平移的滑槽,滑槽下方连通有容置腔,主体架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容置腔嵌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架通过限位板与滑槽的配合,使主体架在膜池上滑移的更加稳固,进而使防护门在膜池上的滑移运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穿过地面并与容置腔嵌合,并在容置腔内滑移运动,支撑板与限位板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容置腔嵌合,使支撑板支撑设备时更加稳固,工作人员移出设备时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在容置腔外的上表面设置有平移板,所述平移板与支撑板相对的平面上均匀分布有四个滚轮,支撑板上设置有配合滚轮的导向槽,导向槽朝向防护栏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上表面增设平移板,平移板下方设置滚轮,将设备的移出过程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工作人员能更容易的将设备移出膜池,减短设备的移出时间,移出过程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在容置腔外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下端与地面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加强筋,增强了支撑板的承载力,使得支撑板在支撑设备时更稳定,工作人员踩在支撑板上时也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通过一个转轴与容置腔转动连接,限位板与支撑板相对的端面有第一移动齿条,支撑板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移动齿条,所述第一移动齿条、第二移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移动齿条、第二移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主体架移动时传动齿轮带动支撑板作与主体架反向的平移运动,实现支撑板与主体架的联动,避免了工作人员在移出设备前忘记操作支撑板,直接探出身体对设备进行牵引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架上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主体架的下端与滑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防护门打开次数的增加,限位板与容置腔增加的摩擦逐渐变小,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使防护门在打开或关闭后固定,使工作人员操作环境稳定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主体架下端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连接有将其竖直贯穿的限位杆,固定块的内部设有空腔,限位杆在空腔内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弹簧,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并处与压缩状态,滑槽设有固定槽,限位杆的下端与固定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限位杆提供压力,使限位杆与固定槽配合的更稳固,进而使防护门固定在膜池上,给工作人员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上端连接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方便将限位杆提起,使打开或关闭防护门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连接有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将限位杆于膜池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防护门滑移时更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防护栏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使在设备吊出的过程中,设备放在支撑板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动吊索将设备直接拉出,避免了工作人员将身体探出对设备进行牵引,使设备的移出过程更加安全方便。

2、在支撑板上设置平移板,平移板的下方连接有滚轮,设备放置在平移板上,设备的移出过程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工作人员能更容易安全的将设备移出膜池。

3、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加强筋,提高支撑板的承载力,使支撑板对设备的支撑更稳定,工作人员移出设备的过程也就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防护门处于封闭状态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防护门的断裂图;

图3是实施例1中膜池容置腔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防护门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防护门处于打开状态位置示意图。

图中,1、膜池;11、滑槽;111、固定槽;12、容置腔;121、第一限位槽;122、第二限位槽;13、传动齿轮;14、T型槽;2、防护栏;3、防护门;31、主体架;311、限位板;312、第一移动齿条;3121、第一限位凸缘;32、支撑板;321、第二移动齿条;3211、第二固定凸缘;322、加强筋;3221、连接端;323、平移板;324、导向槽;4、固定组件;41、固定块;42、限位杆;421、挡板;422、手环;423、滑轮;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污水处理池的安全防护栏,如图1所示,膜池1的周围固定有用于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的防护栏2,防护栏2由多组较短的栏杆焊接而成,膜池1和防护栏2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对其进行多余赘述。但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防护栏2使膜池1中设备的移出操作存在不便,所以为了减弱该问题的影响,在防护栏2上开设有能打开关闭的防护门3。防护门3可以设为转动式或平移式,但为了方便操作和节约空间,将防护门3设为平移式。

如图2所示,防护栏2上相邻两组栏杆,其中的一组固定在膜池1边上,将另一组设为能够相对其作平移运动,所以这两组栏杆错位设置,并将能够平移的栏杆作为防护门3的主体架31,在膜池1上开设供其平移的滑槽11。

如图3所示,为了使主体架31在膜池1上滑移的更加稳固,在主体架31与滑槽11滑移的部分一体设置有限位板311,在膜池1相对主体架31的下方开设有用于配合限位板311的容置腔12,容置腔12与滑槽11连通,主体架31通过限位板311与滑槽11的配合,实现了在膜池1上的稳定平移运动,进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在需要将设备吊出时,推动防护门3的主体架31,防护栏2上出现开口,设备升至膜池1边上,再从开口处移出设备,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容易快捷,通过工作效率。

但在设备吊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牵引,因为设备的质量相对较大,而且吊机通常是使用吊索将设备吊起,所以在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牵引时,设备的惯性和吊索的弹力使得牵引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工作人员更安全方便的操作,在防护栏2的内侧增设与防护门3联动的支撑板32,在打开主体架31的同时防护栏2的内侧延伸出可以对设备进行支撑的支撑板32,工作人员可以不进行牵引或者小幅度的牵引即可将设备移到支撑板上,设备得到支撑后其自身的惯性和吊索弹力的影响就能减弱很多,然后工作人员再将设备移出膜池1,使得整个工作过程安全方便。

如图3所示,支撑板32的一端穿入膜池1与容置腔12嵌合,并与限位板311相对设置。在容置腔12外的支撑板32的高度与膜池1顶面平齐,使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的将设备移出膜池1。

支撑板32与主体架31的联动通过位于支撑板32和限位板311之间的传动齿轮13实现,传动齿轮13通过一个转轴与容置腔12转动连接。在限位板311与支撑板32相对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与传动齿轮13配合的第一移动齿条312,支撑板3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也固定连接有与传动齿轮13配合的第二移动齿条321,主体架31移动时通过传动齿轮13带动支撑板32作与主体架31反向的平移运动。

为了使第一移动齿条312和第二移动齿条321传动的更平稳,在第一移动齿条312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延伸出第一限位凸缘3121,第二移动齿条321在相对应的位置也延伸出第二限位凸缘3211,容置腔12在与第一限位凸缘312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之匹配的第一限位槽121,在与第二限位凸缘32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之匹配的第二限位槽122,限位槽对限位凸缘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而且通过第二限位凸缘3211和第二限位槽122的配合使支撑板32得到进一步的稳固。

因为支撑板32对设备起到支撑作用就能使工作人员将设备较安全的移出,所以支撑板32不用太大,为了使防护门3打开后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即防护门3打开后,防护栏2上既出现开口,又有支撑板32,所以将第二移动齿条343与第一移动齿条32设为等长,但第一移动齿条32小于主体架31的长度,如图4,图5所示,在需要将设备吊出时,推动主体架31,在主体架31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支撑板32才开始作与主体架31反向的平移运动,使得防护门3完全打开后既出现开口,又有支撑板32。

为了使支撑板在移出设备时更稳定,如图3、图4所示,在支撑板32的下方增设两个为支撑板32提高强度的加强筋322,加强筋322对称分布在支撑板32的下表面,加强筋322设为直角三角形,呈直角的两个端面,一端与支撑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膜池1的竖直壁相对,在该端面上再延伸出连接端3221,连接端3221的端面再沿竖直方向延伸出固定凸缘,在与之对应的竖直壁上再开设和连接端3221匹配的T型槽14,连接端3221与T型槽14配合使得加强筋322既能通过T型槽14随着支撑板32平移,也为支撑板32提供支撑力,进而使得支撑板32抗压能力得到提升,支撑设备时更稳定。

为了使设备的移出过程更加容易,在支撑板32的上表面上增设平移板323,如图3所示,在平移板323与支撑板32相对的平面上均匀分布有四个滚轮,支撑板32上设置有用于配合滚轮的导向槽324,导向槽324朝向开口的方向,平移板323通过导向槽324的限位,只能作靠近或远离开口的直线运动,通过平移板323使工作人员能更容易的将设备移出膜池1,使用完将平移板323归位即可。

为了使防护门3在打开或封闭后稳定,在防护门3的主体架31上设置有将其与膜池1固定的固定组件4,如图2、图3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在主体架31远离支撑板32一侧的固定块41,固定块41上竖直贯穿有用于将主体架31固定的限位杆42,固定块41的内部设有空腔,用于放置为限位杆42提供压力的弹簧43,限位杆42在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将限位杆42限位的挡板421,弹簧43的上端与空腔内竖直方向的顶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挡板421固定连接。限位杆4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其竖直位置的手环422,下端穿出固定块41,膜池1上的滑槽11在主体架31打开和封闭后与限位杆42处的对应位置都开设有与之匹配的固定槽111,限位杆42与固定槽111配合将防护门3与膜池1固定。需要推动防护门3时提起手环422,将限位杆42从固定槽111中提出,然后移动主体架31。在推动防护门3时限位杆42与膜池1存在摩擦,为了更容易的推动防护门3,在限位杆42的下端增设有滑轮423,从而减少限位杆42与膜池1平面的摩擦力,使防护门3的推动更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