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杆架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8589发布日期:2018-08-08 09: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设装置,尤其是一种立杆架设装置,属于支撑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信区域、供电区域的扩大,立杆已经成为供电、通讯等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电力网、通信网遍布城乡各地,在狭窄地区及软基地面架设电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狭窄地区及软基地面大型吊装设备无法进入现场,使立杆在这些地区架设增加了难度,使得通信线路及弱电线路等立杆架设施工十分不便。因而,目前急需一种便于在上述地形立杆的架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杆架设装置,用于狭窄地区及软基地面的立杆架设,提高了架设立杆施工的安全性,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立杆架设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设于第一固定件上的提升件、设于立杆上的第二固定件和立杆支撑件,所述立杆支撑件包括两侧的支撑杆、设于两侧的支撑杆之间的立杆容纳件和设于两侧的支撑杆上的升降件。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为混凝土地锚。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件包括旋转把手或手拉葫芦以及设于旋转把手或手拉葫芦上的拉线。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件为抱箍,抱箍设于立杆的中上部,抱箍通过拉线与旋转把手或手拉葫芦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把手或手拉葫芦通过预埋螺栓设于第一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上开挖的立杆基坑,或者是设于立杆底部的支点。

进一步地,两侧的支撑杆底部为三脚架,立杆容纳件设于两侧的支撑杆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克服了在狭窄地区及软基地面大型吊装无法进入的情况下无法安全、高效架设立杆的现状,提高了架设立杆施工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了架设立杆施工的高效性,降低了立杆架设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杆架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杆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件分实例,而不是全件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立杆架设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即混凝土地锚1、设于混凝土地锚1上的提升件即手拉葫芦2及其上的拉线3、设于立杆5上的第二固定件即抱箍4和立杆支撑件6,立杆支撑件6包括两侧的支撑杆6.1、设于两侧的支撑杆6.1之间的立杆容纳件6.2,分别设于两侧的支撑杆6.1上的升降件6.3,该升降件6.3为动力气缸或油缸,两侧的支撑杆6.1底部为三脚架6.4,立杆容纳件6.2为水平板,设于两侧的支撑杆6.1顶部,且立杆容纳件6.2中部上端设有与立杆5配接的弧形凹槽6.5,如图3所示,立杆支撑件6的材料可以是高强度铝合金。

所述升降件还可以是现有的可升缩的结构,能够调节高度即可。

所述抱箍4设于立杆5的中上部,抱箍4通过拉线3与手拉葫芦2连接,手拉葫芦2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地锚1上。作为优选,还可以设置第三固定件7,第三固定件7是开挖的立杆基坑,作为立杆底部的支点,该基坑包括一个斜面,立杆置于基坑斜面处,便于安装抱箍4;当然,也可以是立杆5底部的支点,使得立杆5以该支点转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A、开挖预设混凝土地锚1,并预设地脚螺栓用于固定手拉葫芦2,开挖立杆5的基坑7并将立杆5置于基坑4斜面处,地锚设于基坑7一侧,在立杆5中上部安装抱箍4。

B、利用地锚1及预埋脚螺栓固定手拉葫芦2,高强度拉线3一端连接手拉葫芦2,另一端连接至立杆5上的抱箍4。

C、利用手拉葫芦2提升立杆5,立杆5提升至于地面水平角20度时,将立杆5置于立杆支撑件6上。

D、通过立杆支撑件6的升降件6.3继续提升立杆5至与地面垂直,同时拉紧拉线3并将拉线固定至地锚1上,并回填碎石土壤于基坑7中,起到固定立杆、防止立杆倾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提升件的手拉葫芦2替换为旋转把手,同时,为了立杆5提升过程中的稳定,也可以设置两个混凝土地锚1,设置两个手拉葫芦2,两条拉线3均连接抱箍4,提升时,同时收紧两条拉线3,开挖预设混凝土地锚时,两个混凝土地锚1与基坑或立杆支撑件6的延长线形成60度夹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