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模附墙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931发布日期:2018-06-28 03: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模附墙底座组件,属于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各种难度建筑物,液压爬模必须要满足各种建筑结构的需要,进行改进,首先外框巨柱自身有弧度及外飘设计时,为了满足该种结构的变化,爬模自身设计是不能满足液压爬模施工要求的。

常规爬模附墙底座设计时,均按照标准150水平变化量,然而现在结构变化、弧度、结构外飘等影响,局限制爬模的转换及通用性,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增大爬模附墙底座变化量的爬模附墙底座组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平面(1),所述支撑平面(1)上设置有附墙底座(2),所述支撑平面(1)上设置有供所述附墙底座(2)移动的轨道(11),所述附墙底座(2)下部设置有和所述轨道(11)对应配合的移动部(21);

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处于所述移动部(21)上部的和所述移动部(21)形成连接的升降部(22),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处于所述升降部(22)上部的回转部(23),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和所述回转部(23)形成连接的本体(24)。

所述移动部(21)和升降部(22)之间、所述升降部(22)和回转部(23)之间、所述回转部(23)和本体(24)之间均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形式。

所述本体(24)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本体(24)的若干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为伸缩式结构形式,所述支撑杆(3)伸开时可和所述支撑平面(1)产生接触。

所述移动部(21)的运转采用PLC实现自动控制。

所述升降部(22)、回转部(23)、支撑杆(3)的运转均采用PLC实现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附墙组件采用移动部、升降部和回转部三者组合的结构形式,实现了爬模附墙底座移动、升降、回转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爬模附墙底座的变化量,使其能满足使用需求,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撑平面、2为附墙底座、3为支撑杆;

11为轨道、21为移动部、22为升降部、23为回转部、24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平面1,所述支撑平面1上设置有附墙底座2,所述支撑平面1上设置有供所述附墙底座2移动的轨道11,所述附墙底座2下部设置有和所述轨道11对应配合的移动部21;

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处于所述移动部21上部的和所述移动部21形成连接的升降部22,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处于所述升降部22上部的回转部23,所述附墙底座2还包括和所述回转部23形成连接的本体24。

所述移动部21和升降部22之间、所述升降部22和回转部23之间、所述回转部23和本体24之间均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形式。

所述本体24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本体24的若干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为伸缩式结构形式,所述支撑杆3伸开时可和所述支撑平面1产生接触。

所述移动部21的运转采用PLC实现自动控制。

所述升降部22、回转部23、支撑杆3的运转均采用PLC实现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移动部21沿支撑平面1上的轨道11进行移动,待本体24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此时根据需要开启升降部22、回转部23,以实现本体24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升降以及产生水平转动,从而能使本体24能运动到指定位置,经过上述结构的改进,使本实用新型的附墙底座2的变化量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因为现有的移动部21、轨道11的结构形式,以及升降部22和回转部23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就不详细叙述,只要能满足相应功能即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

为了提高运转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运动部件采用PLC实现控制,以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3可在附墙底座2运动到制定位置后展开和所述支撑平面1接触,以形成对所述附墙底座2的有效可靠支撑,保证附墙底座2的平稳性;在附墙底座2位置变化时,可将支撑杆3缩回不和支撑平面1接触,从而解除干涉。保证附墙底座2位置变化运动的顺畅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