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外墙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894发布日期:2018-06-08 20:5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外墙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传统的预制外墙板内置有保温层,预制梁与预制外墙板是分开设置的,为确保保温效果,现场装配时,常常需要将外墙板挂于预制梁外侧。

传统的外墙板设有挂钩座,预制梁设有套筒,在装配时,通过连接螺钉将挂钩座与套筒连接,以将具有保温层的外墙板装配于预制梁,现场施工时所用构件较多,连接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外墙板与预制梁现场施工时所用构件较多从而导致连接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

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包括叠合梁、叠合楼板及分别装配于所述叠合梁上端与下端的上预制墙板及下预制墙板,所述叠合梁内预埋有沿所述叠合梁纵向截面方向延展的第一保温层,所述叠合楼板包括楼板预制层及楼板现浇层,所述楼板预制层搭接于所述叠合梁上部,所述楼板现浇层浇筑于所述楼板预制层上部且与所述叠合梁之间具有一对接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叠合梁内预埋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保证了叠合梁的保温效果,由于叠合梁内预埋有第一保温层,则不必在梁外侧挂设具有保温层的外墙板,叠合梁可直接装配于上预制墙板与下预制墙板之间,不需要借助外部构件连接,连接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外墙体系还包括下墙板现浇层,所述下预制墙板的内侧具有凹陷部,所述叠合梁还预埋有第一连接件,所述下墙板现浇层浇筑于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叠合梁,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下墙板现浇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预制墙板预埋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下预制墙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下墙板现浇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梁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两侧的内预制层及外预制层,所述叠合梁还预埋有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的一端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预埋于所述叠合梁的内预制层,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对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外墙体系还包括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浇筑于所述楼板现浇层,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对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板预制层预埋有第三加固件,所述第三加固件的一端预埋于所述楼板预制层,所述第三加固件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对接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制墙板内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二保温层,所述下预制墙板内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延展于所述叠合梁的局部,所述第二保温层及所述第三保温层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两端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制墙板内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二保温层,所述下预制墙板内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沿所述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于所述叠合梁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保温层及所述第三保温层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两端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制墙板及所述下预制墙板与所述叠合梁之间均设有防水企口,所述防水企口靠近所述叠合梁外侧的部分的位置低于所述防水企口靠近所述叠合梁内侧的部分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包括叠合梁10、叠合楼板及分别装配于叠合梁10上端与下端的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叠合梁10内预埋有沿叠合梁10纵向截面方向延展的第一保温层11,叠合楼板包括楼板预制层60及楼板现浇层70,楼板预制层60搭接于叠合梁10上部,楼板现浇层70浇筑于楼板预制层60上部,楼板现浇层70浇筑于楼板预制层60上部且与叠合梁10之间具有一对接区域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体系,叠合梁10内预埋有第一保温层11,第一保温层11保证了叠合梁10的保温效果,由于叠合梁10内预埋有第一保温层11,则不必在梁外侧挂设具有保温层的外墙板,叠合梁10可直接装配于上预制墙板20与下预制墙板30之间,不需要借助外部构件连接,连接简单。

具体地,该对接区域80与楼板现浇层70通过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

具体地,上述纵向截面方向即为叠合梁10在装配后的上下方向。

参阅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装配式外墙体系还包括下墙板现浇层90,下预制墙板30的内侧具有凹陷部,叠合梁10还预埋有第一连接件40,下墙板现浇层90浇筑于凹陷部,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预埋于叠合梁10,第一连接件40的另一端伸出至下墙板现浇层90。通过第一连接件40可以将叠合梁10与下墙板现浇层90连接固定。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0为钢筋。

进一步,下预制墙板30预埋有第二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预埋于下预制墙板30,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端伸出至下墙板现浇层90。通过第二连接件32并结合第一连接件40可以将叠合梁10、下墙板现浇层90及下预制墙板30三者之间固定牢固。

进一步,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之间均设有防水企口c,防水企口c靠近叠合梁外侧的部分的位置低于防水企口c靠近叠合梁内侧的部分的位置。防水企口c的设置可以防止雨水或者其他水流从上预制墙板20与叠合梁10之间的间隙或从上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之间的间隙进入室内。

进一步,上述装配式外墙体系还包括位于上预制墙板20与叠合梁10之间或位于下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之间的垫块50,即垫块50填充于防水企口c靠近内侧的部分。

进一步,在上预制墙板20与叠合梁10之间或在下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之间还填充有水泥砂浆a,即水泥砂浆a填充于防水企口c靠近外侧的部分,以将上预制墙板20与叠合梁10或将下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连接固定。具体地,在上预制墙板20与叠合梁10之间靠近更外侧的位置或在下预制墙板30与叠合梁10之间靠近外侧的位置设有防水胶b。

具体地,叠合梁10包括分别位于第一保温层11两侧的内预制层及外预制层,叠合梁10还预埋有第一加固件15,第一加固件15的一端沿纵向截面方向预埋于叠合梁10的内预制层,第一加固件15的另一端伸出至对接区域80。第一加固件15不仅可以增加叠合梁10自身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叠合梁10与楼板现浇层70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第一加固件15为箍筋,更具体地,第一加固件15的形状为矩型。

进一步,装配式外墙体系还包括第二加固件100,第二加固件100的一端浇筑于楼板现浇层70,第二加固件100的另一端伸出至对接区域80。第二加固件100可以增加楼板现浇层70的强度。具体地,第一加固件15的伸出端与第二加固件100连接,更具体地,第二加固件100呈L型,且第二加固件100呈L型的一端绕过第一加固件15的横向钢筋并与第一加固件15绑扎连接。

进一步,楼板预制层60预埋有第三加固件61,第三加固件61的一端预埋于楼板预制层60,第三加固件60的另一端伸出至对接区域80。第三加固件61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楼板预制层60自身的强度,且还可以增加楼板预制层60与楼板现浇层70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第三加固件61的伸出端与第一加固件15的伸出端连接,更具体地第三加固件61的伸出端与第一加固件15的伸出端绑扎连接后伸入对接区域80。。

进一步,上预制墙板20内沿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二保温层21,下预制墙板30内沿纵向截面方向预埋有第三保温层31,第二保温层21及第三保温层31均与第一保温层11相对设置。

具体地,第二保温层21沿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上预制墙板20设置,第三保温层31沿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下预制墙板30设置,以增加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的保温效果。

更具体地,当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延展于叠合梁10的局部时,第二保温层21及第三保温层31分别与第一保温层11的两端相对且间隔设置;当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于叠合梁10的上下两端,第二保温层21及第三保温层31分别与第一保温层11的两端对接。

进一步,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的内侧面均与叠合梁10的内侧面平齐,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的外侧面均与叠合梁10的外侧面平齐。上述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的内侧面即为上预制墙板20与下预制墙板30位于室内的侧面,上述叠合梁10的内侧面即为叠合梁10位于室内的侧面;上述上预制墙板20及下预制墙板30的外侧面即为上预制墙板20与下预制墙板30位于室外的侧面,上述叠合梁10的外侧面即为叠合梁10位于室外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延展于叠合梁10的局部,适用于冬天不太冷地区。

参阅图3-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于叠合梁10的上下两端,适用于冬天较冷地区。

重新参阅图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叠合梁10内还预埋有第三连接件12及第四加固件13,第四加固件13设于第一保温层11的两侧,第三连接件12穿设于第一保温层11并具有分别伸出第一保温层11两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保温层11与第四加固件13之间或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与相对应的第四加固件13连接。即第三连接件12的两端可以分别位于第四加固件13与第一保温层11之间,或者是第三连接件12其中一端与相对应的第四加固件13连接或两端均与相对应的第四加固件13连接。

第四加固件13可以增加第一保温层11在叠合梁10内的稳固性,且第三连接件12与第四加固件13相结合可以将第一保温层11牢固地固定于叠合梁10内。

具体地,第三连接件12为玻璃纤维连接件,玻璃纤维具有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及机械强度高的优点。更具体地,第四加固件13为钢筋。

更具体地,第四加固件13包括沿纵向截面方向分布的纵向钢筋及与纵向钢筋连接的沿横向截面方向分布的横向钢筋,其中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叠合梁10沿纵向截面方向还预埋有灌浆套筒14,第一连接件40的一端锚固于灌浆套筒14内,第一连接件40的另一端伸出叠合梁10以与外部预制墙板锚固。具体地,灌浆套筒14锚固于叠合梁10的内预制层内。

进一步,叠合梁10内预埋有多个灌浆套筒14,灌浆套筒14沿横向截面方向均匀间隔设于叠合梁10内,叠合梁1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40,多个第一连接件40沿横向截面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连接件40分别锚固于相对应的灌浆套筒14内。

具体地,上述横向截面即为叠合梁10在装配后的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横向截面方向与纵向截面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叠合梁10内还预埋有第五加固件16,当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延展于叠合梁10的局部时,第五加固件16从叠合梁10的内预制层绕过第一保温层11的端部并延伸于叠合梁10的外预制层;当第一保温层11沿纵向截面方向贯穿于叠合梁10的上下两端,第五加固件16预埋于叠合梁10的内预制层。具体地,第一加固件15位于第一保温层11的内侧的第四加固件13远离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第五加固件16的一端与第四加固件13的横向钢筋连接,第五加固件16的另一端与第一加固件15连接。

更具体地,第五加固件16为弯折的钢筋。第五加固件16的两端部均设有弯钩,以保证第五加固件16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