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3009发布日期:2018-06-12 22:4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



背景技术:

楼板是建筑中重要的建筑结构构件,钢筋桁架叠合楼板是将整浇式楼板根据其使用和制造时的受力特点改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在工厂进行制造,然后将其运输到现场进行吊装装配,钢筋桁架作为预制板配筋的一部分,预制构件承受施工阶段的荷载,同时作为后浇混凝土层的模板,待现浇部分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预制层和现浇层形成一体结构,二者共同承受使用阶段的各种荷载。

传统建筑的狭长面板常为公共走道等部位,管线错综复杂,多采用整浇式施工方式,多种管线模板的布置繁琐复杂,费时费力,因此,施工效率、环境效益和施工质量等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公共狭长走道的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提高楼面板的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包括多个预制板拼接而成的底层及以所述的底层为模板浇筑成型的现浇层;

所述的预制板上集成的预埋预设包括:

放线孔;

预留孔,为消防、给排水立管穿板提供便利;

预埋线盒,为水电穿引线提供便利;

凹槽,为管线交错布置提供便利;

预置螺母,为后续支架吊装施工提供便利;

上述预埋预设的多个预制板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楼面板预埋作业面。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板的厚度为5~7cm,所述现浇层的厚度为6~8cm。

优选的,位于边缘的预制板的板侧上方设有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悬伸端超过墙板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两预制板的相邻板侧或相邻板端之间设有现浇梁,附加连接钢筋横跨现浇梁且其两端分别与两预制板上的桁架钢筋绑扎固定。

优选的,所述附加连接钢筋的配筋量不少于预制板的同向钢筋配筋量。

优选的,两预制板的相邻板侧或相邻板端的拼接缝处填充有砂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通过预制板与现浇层的组合式设置,预制板在工厂进行制造,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装配,该预制板可作为现浇层的模板,相比于传统的整浇式节省了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机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在工厂制造完成的多个预制板上集成设计了多个预埋预设,在多个预制板拼接完成后形成整体的楼面板上的预埋预设作业面,相比于传统的在整浇式上进行预埋预设,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单向叠合楼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预制板的板侧搭靠在墙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相邻预制板的板端之间设置现浇梁的示意图;

图5为预制板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墙板,2-放线孔,3-预留孔,4-预埋线盒,5-凹槽,6-预置螺母,10-预制板,11-腹杆钢筋,12-上弦钢筋,13-下弦钢筋,20-现浇层,30-附加连接钢筋,50-附加钢筋,60-现浇梁,70-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的单向叠合楼面板,包括多个预制板10拼接而成的底层及以所述的底层为模板浇筑成型的现浇层20;

所述的预制板上集成的预埋预设包括:

放线孔2;

预留孔3,为消防、给排水立管穿板提供便利;

预埋线盒4,为水电穿引线提供便利;

凹槽5,为管线交错布置提供便利;

预置螺母6,为后续支架吊装施工提供便利;

上述预埋预设的多个预制板10拼接后形成整体的楼面板预埋作业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楼面板由多个预制板10拼接而成的底层及以所述的底层为模板浇筑成型的现浇层20组合而成,该预制板10的预设为现浇层20提供了模板,免去了繁琐复杂的模板支设及支撑机构的布置,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同时,该预制板10为在工厂统一设计制造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进行吊装装配,所述的预制板10上集成了各种用于施工、水电安装及装饰装修所需要的预埋预设,无需在浇筑前进行大量的预埋预设模板支设作业,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该预制板10上的预埋预设都是在工厂进行预先设计,精度更高,在施工现场按照顺序拼接即可。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BIM技术对预制板10上的预埋预设进行综合管理及设计,所谓的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管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这样一种管理手段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进行可视化、精细化的建造有利于实现高效、快速的管理。

更为具体的步骤包括:

(1)通过施工模拟,对预制板10进行深化,如预留100mm×100mm方孔作为放线孔2;

(2)通过管线综合,确定管线合理走向并设置预留预埋;管线综合过程中应组织设计、施工各专业进行联合审查,考虑公共部位的开间和净高控制、各专业管线的碰撞和避让等;

(3)生成预制板10初步模型:模型中已经包含空间信息、尺寸信息、配筋信息、预留预埋信息等,根据信息对预制板10进行编号;

(4)在预制板10初步模型基础,结合预制板10的生产工艺,充分评估预留预埋可行性,确定预留预埋的实现方案,得到预制板10的生产模型;必要时组织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模具供应商等联合评审,对方案进行二次深化和优化;

(5)在预制板10的生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确定模具方案并生产模具,必要时对模型进行修正;

(6)模具安装、调试、试生产、正式生产;过程中对预制板10的模型进行不断评估和优化。

经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得到施工精度高、可实现性好的预制板组合方式,为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提供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制板10的厚度为5~7cm,所述现浇层20的厚度为6~8cm,预制板10的厚度过厚导致其重量过大而不易起吊安装,而厚度过薄则不足以提供可靠的支承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位于边缘处的预制板10与现浇层20的连系,位于边缘的预制板10的板侧上方设有附加钢筋50,附加钢筋50的悬伸端超过墙板1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的,结合图4所示,对于载荷要求较高的楼面板,两预制板10的相邻板侧或相邻板端之间设有现浇梁60,附加连接钢筋30横跨现浇梁60且其两端分别与两预制板10上的桁架钢筋绑扎固定。通过现浇梁60的设置提高了相邻预制板10的连接强度,确保了楼面板的可靠载荷。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附加连接钢筋30的配筋量不少于预制板10的同向钢筋配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两预制板10的相邻板侧或相邻板端的拼接缝处填充有砂浆70。该砂浆70的灌注在现浇层20浇筑前完成,确保两预制板10的板侧或板端之间连接紧密,无空腔存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预制板10的腹杆钢筋11整体呈波浪形并凸出预制板10的上表面,预制板10的腹杆钢筋11与上、下弦钢筋12、13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如此,不仅能够提高预制板10长度方向的强度,而且还增加了预制板10与现浇层20的连系,预制板10的腹杆钢筋11与上、下弦钢筋12、13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相比于绑扎的方式,采用焊接的方式更加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向叠合楼面板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在下层楼地面上弹设构件平面位置控制线和部分扣件轮廓线;

(2)吊装竖向构件施工:吊装预制剪力墙、预制隔墙;

(3)在竖向构件或竖向现浇结构模板上弹设梁板标高控制线;

(4)搭设现浇梁、板支架和模板,绑扎现浇梁段钢筋和现浇板块下皮钢筋;

(5)支设预制板下方的独立钢支撑,并垫设方木,每块预制板下部支撑不少于3对钢支撑;

(6)吊装预制板:结合设计图纸及施工安装方向,根据弹设的平面位置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进行预制板的准确定位;

(7)绑扎附加钢筋和附加连接钢筋,进行水电管线的安装和预埋,绑扎楼面板上皮钢筋;

(8)使用砂浆对预制板相邻板侧或相邻板端及预留的孔洞进行封堵,清理垃圾后洒水润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得所述的单向叠合楼面板。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向叠合楼面板并结合上述施工流程,无需搭设繁琐复杂的模板及支撑结构,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楼面板上的预埋预设的精度高,施工效率、环境效益和施工质量相比传统整体浇筑的方式均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