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0432发布日期:2019-02-22 21:11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采光性能,需要在建筑物设置玻璃采光顶,在采光顶的拐角部位,都需要角部连接装置来固定角部的玻璃,因此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物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还都是使用两个半压块,先把半压块固定到钢结构上,然后把粘结好玻璃的附框插入,压接不紧密,玻璃从原先的四边支撑变为三边支撑,且安装不为便,不能保证施工精度,从而影响了对采光玻璃的固定效果。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因此提高了对采光玻璃的固定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骨架上的压块、设置在横向玻璃上并且设置为与压块压紧式联接的顶面附框、设置在侧面玻璃上并且设置为与压块挂接式联接的侧面附框。

由于设计了压块、侧面附框和顶面附框,通过压块在骨架上形成了连接点,通过顶面附框,把横向玻璃放到骨架的顶端端面,通过侧面附框,把侧面玻璃放到骨架的侧面,不再使用两个半压块进行镶嵌连接,因此提高了对采光玻璃的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采光玻璃内固定联接的方式把压块、侧面附框和顶面附框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端面压紧和侧面挂接的方式把压块与侧面附框和顶面附框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橡胶垫片、转接角码、泡沫棒和硅酮密封胶层,

转接角码设置在骨架上并且压块设置为与转接角码联接,在横向玻璃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顶面附框并且在侧面玻璃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侧面附框,顶面附框设置骨架上并且压块设置在顶面附框上,侧面附框设置为与压块挂接式联接并且在顶面附框与骨架之间、压块和转接角码之间分别设置有橡胶垫片,在横向玻璃和侧面附框之间设置有泡沫棒并且在横向玻璃和侧面玻璃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硅酮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接角码设置为L字形角状体并且转接角码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骨架联接,转接角码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压块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块设置为包含有压紧部和钩部并且压紧部设置为与钩部的一个钩壁联接,压紧部设置为呈横向方向分布并且钩部设置为呈竖向方向分布,在压紧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台阶部并且在钩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凹槽,在钩部的另一个钩壁上设置有收缩部并且钩部的另一个钩壁设置在侧面附框中,台阶部设置为与顶面附框接触式联接并且橡胶垫片设置在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侧面附框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在侧面附框的竖向钩壁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凸缘部,侧面附框的敞口钩体设置为呈竖向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顶面附框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在顶面附框的敞口钩体设置为呈横向方向分布,在顶面附框的敞口钩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延伸凸出部并且在顶面附框的敞口钩体的下端钩壁的外侧面部上设置有包容槽,顶面附框的敞口钩体的下端钩壁的端部设置有外延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橡胶垫片设置为条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泡沫棒设置为杆状体并且泡沫棒设置为镶嵌在横向玻璃和侧面附框之间,硅酮密封胶层设置为填充体并且硅酮密封胶层设置为注入在横向玻璃和侧面玻璃之间的缝隙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接角码和压块与顶面附框设置为按照压紧的方式分布并且转接角码和压块与侧面附框设置为按照挂紧的方式分布,转接角码、压块和顶面附框与橡胶垫片设置为按照竖向柔性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转接角码的中心线和压块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橡胶垫片、一个转接角码、一个压块、一个侧面附框和一个顶面附框设置为组成一组挂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为避免双金属腐蚀的橡胶垫片、为与钢结构直接连接的转接角码、设置为同时固定横向和竖向附框的压块、竖向与横向的玻璃附框、填玻璃缝隙的泡沫棒跟硅酮结构密封胶,横向跟竖向玻璃粘结附框,同时在顶面玻璃附框上装上橡胶垫片,顶面横向玻璃安装到预先设计好的位置,调整设计好的压块的位置,从而确定确定转接角码的位置,在转接角码与钢结构之间放置橡胶垫片,打自攻自钻钉固定转接角码,打自攻自钻钉固定压块,压块压紧顶面玻璃的附框,顶面玻璃固定完毕,把侧面带附框的玻璃提升20mm,往里推,落下插接,侧面玻璃固定完毕,在顶面与侧面玻璃形成的缝隙里塞泡沫棒,并打硅酮结构密封胶,在附框上的橡胶垫片,避免铝合金附框与钢结构直接接触,避免双金属腐蚀,一个转接角码,在方便施工的同时,能保证顶面玻璃的压紧从而提高安全性,侧面玻璃通过挂接,其余三面玻璃附框压紧,还包含有泡沫棒,专门设置的铝合金附框,避免铝合金与钢结构直接接触,柔性联结,避免发生双化学腐蚀,避免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摩擦噪声,可以使压块把附框压紧密实、同时侧面玻璃附框直接与压块插接,方便施工,提高安装精度,保证了联结的安全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采光玻璃内固定联接的压块、侧面附框和顶面附框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玻璃采光顶的玻璃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块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附框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附框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橡胶垫片1、转接角码2、压块3、侧面附框4、顶面附框5、泡沫棒7和硅酮密封胶层8,

转接角码2设置在骨架上并且压块3设置为与转接角码2联接,在横向玻璃6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顶面附框5并且在侧面玻璃9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侧面附框4,顶面附框5设置骨架上并且压块3设置在顶面附框5上,侧面附框4设置为与压块3挂接式联接并且在顶面附框5与骨架之间、压块3和转接角码2之间分别设置有橡胶垫片1,在横向玻璃6和侧面附框4之间设置有泡沫棒7并且在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硅酮密封胶层8。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角码2设置为L字形角状体并且转接角码2的竖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骨架联接,转接角码2的横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压块3联接。

通过转接角码2,形成对压块3的支撑连接点,由转接角码2的竖部,实现了与骨架的连接,由转接角码2的横部,实现了对压块3的支撑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压块3设置为包含有压紧部31和钩部32并且压紧部31设置为与钩部32的一个钩壁联接,压紧部31设置为呈横向方向分布并且钩部32设置为呈竖向方向分布,在压紧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台阶部34并且在钩部3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凹槽33,在钩部32的另一个钩壁上设置有收缩部35并且钩部32的另一个钩壁设置在侧面附框4中,台阶部34设置为与顶面附框5接触式联接并且橡胶垫片1设置在凹槽33中。

通过压块3,形成了对侧面附框4和顶面附框5的支撑连接点,由压紧部31,实现了与顶面附框5的连接,由钩部32,实现了与侧面附框4的连接,由凹槽33,实现了对橡胶垫片1的包容连接,由台阶部34,提高了与顶面附框5的钩接强度,由收缩部35,快速与侧面附框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侧面附框4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在侧面附框4的竖向钩壁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凸缘部41,侧面附框4的敞口钩体设置为呈竖向方向分布。

通过侧面附框4,形成了对侧面玻璃9的支撑连接点,由侧面附框4,实现了侧面玻璃9与压块3的固定连接,由凸缘部41,方便了侧面附框4与侧面玻璃9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顶面附框5设置为U字形钩状体并且在顶面附框5的敞口钩体设置为呈横向方向分布,在顶面附框5的敞口钩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延伸凸出部51并且在顶面附框5的敞口钩体的下端钩壁的外侧面部上设置有包容槽52,顶面附框5的敞口钩体的下端钩壁的端部设置有外延部53。

通过顶面附框5,形成了对横向玻璃6的支撑连接点,由顶面附框5,实现了横向玻璃6与压块3的固定连接,由延伸凸出部51,方便了顶面附框5与横向玻璃6、顶面附框5和橡胶垫片1的连接,由包容槽52,实现了对橡胶垫片1的包容连接,由外延部53,提高了与压块3的钩接和对橡胶垫片1的包容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垫片1设置为条状体。

通过橡胶垫片1,形成了对压块3、顶面附框5的支撑连接点,由橡胶垫片1,实现了转接角码2和压块3之间、顶面附框5与骨架之间的柔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泡沫棒7设置为杆状体并且泡沫棒7设置为镶嵌在横向玻璃6和侧面附框4之间,硅酮密封胶层8设置为填充体并且硅酮密封胶层8设置为注入在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之间的缝隙中。

通过泡沫棒7和硅酮密封胶层8,形成对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的支撑连接点,由泡沫棒7,实现了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的隔离,由硅酮密封胶层8,实现了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角码2和压块3与顶面附框5设置为按照压紧的方式分布并且转接角码2和压块3与侧面附框4设置为按照挂紧的方式分布,转接角码2、压块3和顶面附框5与橡胶垫片1设置为按照竖向柔性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转接角码2的中心线和压块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橡胶垫片1、一个转接角码2、一个压块3、一个侧面附框4和一个顶面附框5设置为组成一组挂接部件。

把顶面附框5安装到横向玻璃6上,把侧面附框4安装到侧面玻璃9上,把转接角码2安装到骨架上,把横向玻璃6放到骨架的顶端端面,在顶面附框5与骨架之间、转接角码2上放上橡胶垫片1,把压块3压紧在顶面附框5中并且由螺钉把压块3与转接角码2连接,把侧面附框4挂到压块3中,把侧面玻璃9放到骨架的侧面,在横向玻璃6和侧面玻璃9之间缝隙内塞泡沫棒7,再打硅酮密封胶层8。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压块3、侧面附框4和顶面附框5,通过压块3在骨架上形成了连接点,通过顶面附框5,把横向玻璃6放到骨架的顶端端面,通过侧面附框4,把侧面玻璃9放到骨架的侧面,不再使用两个半压块进行镶嵌连接,因此提高了对采光玻璃的固定强度。

2、由于设计了转接角码2,提供了内支撑连接点。

3、由于设计了橡胶垫片1,通过柔性连接,吸收了振动冲击力。

4、由于设计了泡沫棒7和硅酮密封胶层8,提高了密封和隔热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采光玻璃内固定联接的压块3、侧面附框4和顶面附框5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骨架上的压块3、设置在横向玻璃6上并且设置为与压块3压紧式联接的顶面附框5、设置在侧面玻璃9上并且设置为与压块3挂接式联接的侧面附框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