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面折叠式活动箱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198发布日期:2018-06-19 22:1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板面折叠式活动箱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板面折叠式活动箱房。



背景技术:

目前,板块板面折叠式活动箱房,其顶盖下降时,其四边缘难以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准,需要收折多次,并且需要人工多次调整才能使其四边缘难以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板面折叠式活动箱房,通过设置尖角和条形卡槽,使集装箱房在展开过程中,尖角能提前与条形卡槽对准并插接配合,直到前侧板和后侧板处于竖直状态,使顶盖的四边缘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准,节省时间和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座、顶盖、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前侧左立柱和前侧右立柱,所述后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前侧左立柱、前侧右立柱、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的上端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两个滚轮,所述顶盖设有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滚动配合的轨道,前侧板可向后侧板方向折叠,后侧板可向前侧板方向折叠,所述两个轨道之间形成一条形卡槽,所述前侧左立柱的后侧面和后侧左立柱的前侧面上部均设有尖角,所述尖角与所述条形卡槽插接配合,所述前侧右立柱的后侧面和后侧右立柱的前侧面上部均设有尖角,所述尖角与所述条形卡槽插接配合。

使用时,提起顶盖,滚轮在轨道内滚动,使前侧板向后侧板方向折叠,后侧板向前侧板方向折叠,四个立柱和四个侧板由水平状态缓慢变成竖直状态。尖角提前与条形卡槽对准并插接配合,直到前侧板和后侧板处于竖直状态,使顶盖的四边缘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准,节省时间和人力。

进一步,所述前侧左立柱、前侧右立柱、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的上端均设有通孔,横杆穿过所述通孔后,其两端通过限位部限位,所述连接杆的下部设有条形套圈,所述横杆穿过所述条形套圈。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与底座铰接,所述左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高于右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其高度差等于右侧板的厚度;所述前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高于左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其高度差等于左侧板的厚度;所述后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的高度等于所述前侧板与底座的铰接点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前侧左立柱的右侧面中部、前侧右立柱的左侧面中部、所述后侧左立柱的右侧面中部和后侧右立柱的左侧面中部均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顶盖铰接,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上端与顶盖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下部和第二连接片的上部均设有条形孔,限位杆的一端穿过两个条形孔后,通过限位部锁定。

进一步,所述尖角是三棱锥。

进一步,所述顶盖包括四个大梁,所述大梁设有卡口,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与所述卡口插接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通过设置尖角和条形卡槽,使集装箱房在展开过程中,尖角能提前与条形卡槽对准并插接配合,直到前侧板和后侧板处于竖直状态,使顶盖的四边缘分别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准,节省时间和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省略前侧板和后侧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省略左侧板和右侧板)。

图3是连接杆与顶盖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尖角与顶盖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前侧右立柱的俯视图。

图6是左侧板与顶盖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盖;3、左侧板;4、右侧板;5、前侧右立柱;6、后侧右立柱;7、连接杆;8、滚轮;9、轨道;10、条形卡槽;11、尖角;12、横杆;13、限位部;14、条形套圈;15、第一连接片;16、第二连接片;17、条形孔;18、限位杆;19、前侧板;20、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顶盖2、前侧板19、后侧板20、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前侧板19的两侧分别设有前侧左立柱和前侧右立柱5,所述后侧板20的两侧分别设有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6,所述前侧板19和后侧板20均与底座1铰接,所述前侧左立柱、前侧右立柱5、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6的上端均铰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上端设有两个滚轮8,所述顶盖2设有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8滚动配合的轨道9,前侧板19可向后侧板20方向折叠,后侧板20可向前侧板19方向折叠,所述两个轨道9之间形成一条形卡槽10,所述前侧左立柱的后侧面和后侧左立柱的前侧面上部均设有尖角11,所述尖角11与所述条形卡槽10插接配合,所述前侧右立柱5的后侧面和后侧右立柱6的前侧面上部均设有尖角11,所述尖角11与所述条形卡槽10插接配合。

使用时,提起顶盖2,滚轮8在轨道9内滚动,使前侧板19向后侧板20方向折叠,后侧板20向前侧板19方向折叠,四个立柱和四个侧板由水平状态缓慢变成竖直状态。尖角11提前与条形卡槽10对准并插接配合,直到前侧板19和后侧板20处于竖直状态,使顶盖2的四边缘分别与前侧板19、后侧板20、左侧板3和右侧板4对准,节省时间和人力。

如图2、3和5所示,所述前侧左立柱、前侧右立柱5、后侧左立柱和后侧右立柱6的上端均设有通孔,横杆12穿过所述通孔后,其两端通过限位部13限位,所述连接杆7的下部设有条形套圈14,所述横杆12穿过所述条形套圈14。

横杆12可以在条形套圈14内的任意高度位置,集装箱房提升时,侧板与顶盖2的活动空间更大。

如图1所示,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均与底座1铰接,所述左侧板3与底座1的铰接点高于右侧板4与底座1的铰接点,其高度差等于右侧板4的厚度;所述前侧板19与底座1的铰接点高于左侧板3与底座1的铰接点,其高度差等于左侧板3的厚度;所述后侧板20与底座1的铰接点的高度等于所述前侧板19与底座1的铰接点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先折叠右侧板4,再折叠左侧板3,最后折叠前后侧板20。左侧板3覆盖于右侧板4,前后侧板20覆盖于左侧板3。

如图2所示,所述前侧左立柱的右侧面中部、前侧右立柱5的左侧面中部、所述后侧左立柱的右侧面中部和后侧右立柱6的左侧面中部均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顶盖2铰接,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15和第二连接片16,所述第一连接片15的上端与顶盖2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片15的下部和第二连接片16的上部均设有条形孔17,限位杆18的一端穿过两个条形孔17后,通过限位部13锁定。

前侧板19和后侧板20收折时,连接片可伸长可缩短,适应性强,并且能增强收折时的结构强度。

如图2所示,所述尖角11是三棱锥。

底座1包括四个大梁,四个大梁的高度相等,大梁既可以做地梁使用,又可以做楼层梁使用。四个侧板和四个立柱放在底座1上后,四角形成角缺口,角缺口的长宽尺寸可以是15cm*10cm。角缺口用于放楼层板。双层折叠集装箱房时,可以省略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大梁。

四个侧面与底座1的铰接点的高低是通过在底座1的大梁上设置竖直的铁片实现的。

如图6所示,所述顶盖2包括四个大梁,所述大梁设有卡口,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上端均与所述卡口插接配合,防止雨水进入活动箱房内。

侧板底部设有凹槽,底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段,凸起段与凹槽插接配合,防止雨水进入活动箱房。

凸起段可以是三角形,可以是圆弧形,可以是矩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