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6940发布日期:2018-08-08 08:5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



背景技术:

外墙保温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保温的基本要求外,通常还需要兼顾到装饰、防水、防脱落、防老化、防霉变、轻薄易安装等等其他的功能。而现有的外墙保温板,往往不能兼顾到所有的这些功能,或者要么造价昂贵,要么使用寿命很短(例如渗水后霉变、臌胀、老化、脱落、污染墙体等),要么安装困难。这极大的限制了现有外墙保温板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该保温板包括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一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散热层方向一侧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远离散热层方向一侧设有吸热层;其中,

所述散热层为石墨粉层,所述防水层为沥青层,所述保温层为发泡水泥层,所述吸热层为吸热涂料层;

所述保温板还包括玻璃纤网格布层,所述玻璃纤网格布层以波形结构设置在防水层与保温层内。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防水层、保温层以及吸热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70~80):(120~150):(2~3)。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防水层、保温层以及吸热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75:130:2。

优选地,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为0.1~0.2mm。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能满足保温的基本要求外,还兼顾到了易于装饰、防水、防脱落、防老化、防霉变、轻薄易安装性能,造价更低,市场前景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吸热型外墙保温板,该保温板包括散热层1,所述散热层1一侧设有防水层2,所述防水层2远离散热层1方向一侧设有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远离散热层1方向一侧设有吸热层4;其中,所述散热层1为石墨粉层,所述防水层2为沥青层,所述保温层3为发泡水泥层,所述吸热层4为吸热涂料层;所述保温板还包括玻璃纤网格布层5,所述玻璃纤网格布层5以波形结构设置在防水层2与保温层3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各层的实际功能和应用情况,所述散热层1、防水层2、保温层3以及吸热层4之间的厚度比为1:(70~80):(120~150):(2~3)。根据实际应用经验,优选地,所述散热层1、防水层2、保温层3以及吸热层4之间的厚度比为1:75:130:2。该比例不仅能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并且保温板的综合性能也会有最佳的表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不影响保温板综合性能的情况下,为便于安装和实际应用,所述散热层1的厚度为0.1~0.2mm。保温板的整体厚度控制在2cm左右。

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过程中,先通过将玻璃纤网格布层5的波峰部分浇筑在发泡水泥层中,再在发泡水泥层表面的浇筑熔化的沥青,沥青凝固后将玻璃纤网格布层5的波谷部分嵌入在沥青层中,此时,将与粘液混合的石墨粉涂覆在沥青层表面,在泡水泥层表面涂覆吸热涂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吸热涂料不仅能对室外的太阳能进行直接吸收,该吸热涂料可以根据外墙的装饰需要进行颜色和花纹的变换,吸热涂料的热量由保温层3及时吸收和保存,并透过沥青层由散热层1将热量传导到室内。由于吸热涂料层受热后温度会急剧升高,会促使保温层3充分的吸热并由散热层1及时散发,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吸热涂料层与保温层3之间温差不明显,室内的温度并不会向室外速度的散发,起到很好的增温、保温的效果。此外,沥青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能很好的与保温层3结合在一起,结构稳固可靠;玻璃纤网格布层5则能够防止保温板各层之间热胀冷缩所导致的鼓泡、脱离、藏水等问题,保温板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玻璃纤网格布层5在保温板中起到的防止板体易开裂的问题,提高了保温板的整体强度。

由此,本发明不仅能满足保温的基本要求外,还兼顾到了易于装饰、防水、防脱落、防老化、防霉变、轻薄易安装性能,造价更低,市场前景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