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
背景技术:
管道泵是单吸单级或多级离心泵的一种,属立式结构,因其进出口在同一直线上,且进出口口径相同,仿似一段管道,可安装在管道的任何位置故取名为管道泵(又名增压泵),在一些工厂中由于管道泵的工作环境差,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因此需要为管道泵增设防护棚,防护棚可以给管道泵遮阳挡雨,避免设备锈蚀和高温灼烧,但是现有的防护棚仅能利用上部的棚顶为设备提供防护,不能从侧面提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防护棚仅能利用上部的棚顶为设备提供防护,不能从侧面提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包括棚顶,所述棚顶的下端侧壁竖直设有多个第一立柱,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之间设有挡板,所述第一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立柱中竖直设有第二立柱,且第二立柱贯穿第一立柱的下端侧壁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中横向设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贯穿至第一立柱中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中的第一转杆一端设有齿轮,且第二立柱的侧壁设有与齿轮匹配的齿条,所述第一转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杆中设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贯穿第一转杆的一侧侧壁设置,位于所述第一转杆中的第二转杆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转杆的内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螺纹杆,且两个螺纹杆分别位于第二转杆的两侧,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转动件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斜齿轮匹配的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侧壁设有卡杆,且卡杆贯穿第一转杆的侧壁设置,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与卡杆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两侧内壁还设有滑槽,且滑槽通过滑块与第二立柱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座,且底座为圆台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侧壁还设有摇把。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挡板,当将防护棚放在管道泵的上方后,转动第一转杆,使第二立柱缩进第一立柱中,以降低第一立柱的高度,便于挡板为管道泵提供侧面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顶、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套筒、5第一转杆、6齿轮、7齿条、8第二转杆、9第一斜齿轮、10转动件、11螺纹杆、12第二斜齿轮、13螺母、14卡杆、15卡槽、16滑槽、17滑块、18底座、19摇把、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遮挡户外管道泵的防护棚,包括棚顶1,棚顶1的下端侧壁竖直设有多个第一立柱2,第一立柱2的两侧内壁还设有滑槽16,且滑槽16通过滑块17与第二立柱3滑动连接,减小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二立柱3在第一立柱2中移动,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2之间设有挡板20,第一立柱2为中空结构,第一立柱2中竖直设有第二立柱3,第二立柱3的底部设有底座18,且底座18为圆台形结构,为第二立柱3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第二立柱3倾斜,且第二立柱3贯穿第一立柱2的下端侧壁设置,第一立柱2的侧壁设有套筒4,套筒4中横向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的侧壁还设有摇把19,便于转动第一转杆5,且第一转杆5贯穿至第一立柱2中设置,位于第一立柱2中的第一转杆5一端设有齿轮6,且第二立柱3的侧壁设有与齿轮6匹配的齿条7,第一转杆5为中空结构,第一转杆5中设有第二转杆8,第二转杆8上包裹有橡胶保护套,防止转动时擦伤手部,且第二转杆8贯穿第一转杆5的一侧侧壁设置,位于第一转杆5中的第二转杆8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9,第一转杆5的内壁通过转动件10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螺纹杆11,且两个螺纹杆11分别位于第二转杆8的两侧,两个螺纹杆11远离转动件10的一端均设有与第一斜齿轮9匹配的第二斜齿轮12,两个螺纹杆11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匹配的螺母13,螺母13的侧壁设有卡杆14,且卡杆14贯穿第一转杆5的侧壁设置,套筒4的侧壁设有与卡杆14匹配的卡槽1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待防护棚架设在管道泵上方之后,转动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带动齿轮6旋转,齿轮6与齿条7啮合,第二立柱3在第一立柱2中向下移动,第一立柱2的高度被降低下来,从而使设置在第一立柱2之间的挡板20的高度也被降低下来,直至挡板20的高度降低到能将管道泵完全围在防护棚里面,这样挡板20就能为管道泵提供侧面的防护,而且棚顶1也能为管道泵的上方提供防护,为了防止第一立柱2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下来,因此要控制齿轮6与齿条7的啮合,也就是要对第一转杆5进行固定,以阻止齿轮6与齿条7啮合,固定时,转动第二转杆8,第二转杆8带动第一斜齿轮9旋转,第一斜齿轮9与第二斜齿轮12啮合,第二斜齿轮12带动螺纹杆11转动,由于两个第二斜齿轮12是对称设置在第一斜齿轮9的两侧,因此两个第二斜齿轮12的旋转方向相反,那么两个螺纹杆11的旋转方向也相反,螺纹杆11上的螺母13因为是与卡杆14连在一起的,而卡杆14贯穿第一转杆5的侧壁设置,因此第一转杆5的侧壁能阻止卡杆14的旋转,也就阻止了螺母13的旋转,所以螺母13可以带着卡杆14在螺纹杆11上移动,螺母13带着卡杆14与卡槽15卡接,这样第一转杆5就被固定在套筒4上,第一转杆5无法带动齿轮6旋转,齿轮6也就无法与齿条7啮合,第二立柱3也就不能在第一立柱2中移动,从而第一立柱2就不会掉落下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