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375发布日期:2019-01-02 22:0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逐渐实现了现代化,无论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各行各业的生产也是如此,大多数都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建筑行业也是如此,传统的建筑大多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造,然而我们知道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整个工期较长,且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气候较为恶劣的地方,常年能够施工的时间很短,严重影响整个地域的发展,这就促生钢结构建筑的产生。

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钢结构建筑,尤其是一些车站、大型场馆等,然而由于其大多都是公共产所,因而其整个建筑的结构以及施工都需要严格的把控,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和钢骨梁,所述的钢骨柱设于钢骨梁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与钢骨梁连接,所述的钢骨梁上方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设有支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柱中设有第一H型钢,所述第一H型钢下方设有柱脚,所述第一H型钢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所述钢梁牛腿相对于第一加劲板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相配合,第一加劲板的设置,在提高钢骨柱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得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在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梁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所述的第二H型钢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连接,且两H型钢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H型钢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中设有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的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之间,所述的腹板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的第二加劲板和第二H型钢之间设有封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的下端部,所述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上,所述上翼缘板设于腹板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腹板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所述的钢梁牛腿通过连接件与立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中设有传感器、接收器和橡胶垫,所述传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上,所述橡胶垫设于端部连接结构中下翼缘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脚中设有柱底板和抗剪件,所述的柱底板设于第一H型钢的下方,所述抗剪件垂直设于柱底板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其结构简单,由于建筑功能需要结构部分竖向构件上下错位,需要进行结构转换,通过钢梁牛腿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大大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在钢骨梁的上方设置了立柱,并在立柱上方设置支座,让其能够根据施工的需要,对整个钢结构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让其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骨柱中设有第一H型钢,所述第一H型钢下方设有柱脚,所述第一H型钢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所述钢梁牛腿相对于第一加劲板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相配合,第一加劲板的设置,在提高钢骨柱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钢骨梁和钢骨柱连接得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在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钢骨梁,其通过在第二H型钢之间设置腹板,有效提高其承载性和支撑性能,同时还在两第二H型钢的端部设置端部连接结构,对两第二H型钢进行很好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其承载性和支撑性,能够有效的解决钢骨梁存在的应力问题,整个钢骨梁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其后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消应力处理机构的设置。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中设有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的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垂直设于下翼缘板和上翼缘板之间,所述的腹板外侧设有加劲板,所述的加劲板和第二H型钢之间设有封板,该端部连接结构的设置,有效的对两H型钢进行连接加固,大大的提高整个钢骨梁的承载性和稳定性,大大的提高其施工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间腹板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第二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第二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中间腹板特殊结构的设计,让其与两第二H型钢配合的更完美,提高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顶板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顶板与第二H型钢上顶板和下顶板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中设有传感器、接收器和橡胶垫,所述传感器和接收器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上,所述橡胶垫设于端部连接结构中下翼缘板的下方,其中,传感器、接收器的设置,让其实现智能化,提高其应力处理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骨梁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11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实施例2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11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的制作工艺,具体的制作工艺如下:

1):首先在制定位置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划线并对胎架进行组装;

2):待胎架组装完成后,开始对钢骨柱1进行定位和组装,即先对第一H型钢11进行定位组装,再把准备好的第一加劲板13安装到第一H型钢11内,再根据图纸将钢梁牛腿3安装到第一H型钢11的外侧;

3):然后开始对钢骨梁2进行组装,在组装钢骨梁2时首先根据图纸对钢板进行切割、下料,然后搭建胎架,并在胎架上对H型钢1进行定位、组装;

4):然后将组装好的第二H型钢21转移到倾斜式的胎架上,对其进行整体焊接;

5):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在胎架下方划出钢梁外轮廓线,并将上述焊接好的H型钢1防止到划有钢梁外轮廓线上的胎架上,并在第二H型钢21内侧对联系梁22进行定位组装;

6):然后对另一侧第二H型钢21进行组装焊接;

7):再在第二H型钢21两端进行端部连接结构23组装,即先在第二H型钢21下端部组装下翼缘板231,再把腹板233垂直设置于下翼缘板231上,然后把上翼缘板232置于腹板233上方,并对其进行组装焊接,再对第二加劲板234进行组装焊接,最后在第二加劲板234和H型钢1中的中间腹板213之间设置封板235,再在中间腹板213位于加劲板234的外侧部分上设置穿孔;

8):然后在钢骨梁2上设置钢梁牛腿3;

9):再将消应力处理机构4中的传感器41、接收器42和橡胶垫43进行安装,进行消应力处理;

10):然后对钢骨梁整体进行初步检测,检测没有问题后,进行整体焊接,并在钢骨梁上进行栓钉组装焊接,焊接完成后对整体再次进行检测;

11):然后通过钢骨柱1外侧的钢梁牛腿3将组装完成的钢骨梁2与钢骨柱1连接;

12):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立柱4与钢骨梁2上的钢梁牛腿3固定连接;

13):最后再在立柱4上方安装好支座5即可。

实施例3

如图所示的一种安全、稳定型转换劲性钢结构,包括:钢骨柱1和钢骨梁2,所述的钢骨柱1设于钢骨梁2的两侧,并通过钢梁牛腿3与钢骨梁2连接,所述的钢骨梁2上方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上方设有支座5;所述钢骨柱1中设有一组第一H型钢11,所述第一H型钢11之间设有连接腹板,且所述第一H型钢11下方设有柱脚12,所述第一H型钢11上部设有一组第一加劲板13,所述钢梁牛腿3相对于第一加劲板13的外侧,且其与钢骨梁2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梁2中设有一组第二H型钢21,所述的第二H型钢21相对设置,并通过腹板22连接,且两H型钢21的端部通过端部连接结构23连接,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上设有消应力处理机构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H型钢21中设有上顶板、下底板和中间腹板,所述的中间腹板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的中间腹板设于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连接结构23中设有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和腹板233,所述的下翼缘板231、上翼缘板232均呈倒的V字形,所述的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和上翼缘板232之间,所述的腹板233外侧设有第二加劲板234,所述的第二加劲板234和第二H型钢21之间设有封板2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缘板231的设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下端部,所述腹板233垂直设于下翼缘板231上,所述上翼缘板232设于腹板233上,并与两相对设置的第二H型钢21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板233中设有底板、顶板和联系板构成,所述的底板设于两H型钢的下部,所述顶板设于底板的上方,并设于两H型钢的上部,所述联系板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横向隔板和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联系板23连接,所述横向隔板设于连接板上,并与第二H型钢21相配合,所述的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钢梁牛腿3,所述的钢梁牛腿3通过连接件与立柱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应力处理机构24中设有传感器241、接收器242和橡胶垫243,所述传感器241和接收器242分别设于第二H型钢21两端的端部连接结构23上,所述橡胶垫243设于端部连接结构23中下翼缘板23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12中设有柱底板121和抗剪件122,所述的柱底板121设于第一H型钢11的下方,所述抗剪件122垂直设于柱底板121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