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5697发布日期:2018-11-30 20: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搭接结构,属于装配式墙板的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墙板在进行相互搭接时,主要采用砂浆抹平、竖向开口搭接等方法进行搭接。现有的这种“搭接技术方法”不仅存在着施工周期长、操作难度大、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原材料浪费大、搭接好的装配式墙板防雨、防渗漏效果差的问题。因此现有的装配式墙板的搭接技术不仅使用结果差,而且还不符合节约资源和能源要求,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容易、制作成本低、防雨和防渗漏效果好、施工周期短、并能保证施工质量的装配式墙板的搭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搭接结构,包括装配式墙板,在每块装配式墙板的上下两边分别设有截面形状为L形的L形搭接边,每两块装配式墙板分别通过其L形搭接边相互搭接,并且通过L形搭接边相互搭接后的每两块装配式墙板的墙板平面都在同一平面上。

上述每两块装配式墙板分别通过其L形搭接边相互搭接时,在搭接处设有缝隙,该缝隙形成由两块装配式墙板组成的L口上槽和L口下槽,在L口上槽中填充有膨胀砼,在L口下槽中填充有泡沫棒和耐候胶。

上述泡沫棒设置在L口下槽的内部,耐候胶设置在L口下槽的外部,并且耐候胶的外表面低于或等于装配式墙板的墙板表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设置竖向搭接边的装配式墙板改为设置上下搭接边的装配式墙板,并将搭接边的形状设计成L形状的L形搭接边,这样在将装配式墙板进行装配时,能形成L口上槽和L口下槽,这样在使用时,将L口下槽这面的装配式墙板的墙面作为外墙面,将L口上槽这面的装配式墙板的墙面作为内墙面,即可形成一个有效的防水隔离带,再配合采用膨胀砼、泡沫棒或耐候胶等对L口上槽和L口下槽进行防水处理,使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的搭接效果达到了理想的防雨、防渗漏的效果,并大大提高了安装后的装配式墙板的整体防水性能。所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制作容易、制作成本低、防雨和防渗漏效果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施工周期短、能保证施工质量、能有效节约原材料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括装配式墙板,2-L形搭接边,3- L口上槽,4- L口下槽,5-膨胀砼,6-泡沫棒,7-耐候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搭接方法所构建的,包括采用预制好的装配式墙板进行搭接,其装配式墙板的制作工艺可采用现有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工艺,制作时,预先在每块装配式墙板的上下两边分别制作出截面形状为L形的L形搭接边,这样在将具有L形搭接边的每两块装配式墙板相互搭接时,使每两块装配式墙板的L形搭接边相互叠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整体式的装配式墙板墙面;在使每两块装配式墙板的L形搭接边相互叠合在一起时,使每两块装配式墙板的L形搭接边相互之间都设有2~10毫米的缝隙,形成L口上槽和L口下槽,然后采用膨胀砼、泡沫棒或耐候胶填实L口上槽和L口下槽;在采用膨胀砼、泡沫棒或耐候胶填实L口上槽和L口下槽时,先用膨胀砼填实L口上槽,再用泡沫棒和耐候胶填实L口下槽。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墙板的搭接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装配式墙板1,在每块装配式墙板1的上下两边分别设有截面形状为L形的L形搭接边2,每两块装配式墙板1分别通过其L形搭接边2相互搭接,并且通过L形搭接边2相互搭接后的每两块装配式墙板1的墙板平面都在同一平面上;在将每两块装配式墙板1分别通过其L形搭接边2相互搭接时,在搭接处设置2~10毫米的缝隙,通过该缝隙即可形成由两块装配式墙板1组成的L口上槽3和L口下槽4,在L口上槽3中填充满膨胀砼5,在L口下槽4中填充满泡沫棒6和耐候胶7;填充时,将泡沫棒6设置在L口下槽4的内部,将耐候胶7设置在L口下槽4的外部,并使耐候胶7的外表面低于或等于装配式墙板1的墙板表面即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