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4765发布日期:2018-06-19 04: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节点安装领域,特别是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柱压接节点的加强箍筋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建造方式。从受力方面和施工便利性方面来看,装配式结构的节点构造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多采用节点区现浇的做法,结构配筋较多,节点区的钢筋避让较难处理。且该做法湿作业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不高。另外一种梁柱节点的压接做法可较好的避免以上缺点,其构造上利用贯穿于预制柱和预制梁的预应力钢铰线将梁柱节点压接在一起,施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处梁柱节点压接做法仍存在耗能钢筋在无粘结段约束不足,耗能钢筋过早压屈,结点延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梁柱压接节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约束不足,过早压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包括连接的混凝土的预制柱和钢筋混凝土的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下部和现浇上部,所述预制下部与预制柱通过水平的后张预应力钢筋束压接,所述现浇上部预埋有水平的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所述预制柱内、对应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位置预埋有水平的柱内锚固钢筋

所述梁内抗弯耗能钢筋包括前段、无粘结段和有粘结段,所述前段伸入柱内并通过位于柱内的等强机械连接接头与柱内锚固钢筋连接,所述无粘结段和有粘结段均位于现浇上部,无粘结段相对有粘结段更靠近预制柱,

所述无粘结段的两侧还设有约束其侧向变形、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埋设在现浇上部的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包括底部的水平段、上部的竖直段和竖直段的顶部180度弯折形成的弯钩,所述水平段置于预制下部的上侧表面,所述竖直段与弯钩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无粘结段垂直该平面并伸入弯钩内,

所述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沿叠合梁的宽度方向设置耗能钢筋层,该层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梁内抗弯耗能钢筋,与耗能钢筋层内钢筋数量相同的加强箍筋形成垂直耗能钢筋层的箍筋加强面,所述箍筋加强面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每道箍筋加强面上的加强箍筋均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一一对应。

所述预制下部预埋有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组梁箍筋,所述梁箍筋的上半部位于现浇上部、箍紧在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上侧,所述箍筋加强面的设置间距与梁箍筋的设置间距相同、与梁箍筋交错布置。

所述加强箍筋的直径不小于6mm,所述弯钩弯折的长度不小于6倍的加强箍筋直径,所述竖直段的高度不小于20倍的加强箍筋直径,所述水平段的长度不小于20倍的加强箍筋直径。

所述加强箍筋为平面内弯折,水平段与竖直段和弯钩位于同一平面内、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垂直,

所述耗能钢筋层设有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所述箍筋加强面包括两道加强箍筋,两道加强箍筋开口朝内相对设置,两道加强箍筋的水平段紧靠连接,两道加强箍筋的竖直段分别位于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外侧。

所述加强箍筋为平面外弯折,水平段垂直竖直段和弯钩的平面、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平行,

所述耗能钢筋层设有至少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所有加强箍筋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箍筋加强面包括至少两道加强箍筋,最外侧的两道加强箍筋的竖直段分别位于最外侧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外侧。

所述无粘结段的钢筋截面在原截面的基础上颈缩,该颈缩截面积减缩为原截面积的50%-90%,所述等强机械连接接头的外侧端面与预制柱的表面平齐,颈缩段的起始位置为距离无粘结段的前端面1-3倍钢筋直径的位置直径处开始直至到无粘结段的尾端面。

所述预制柱上开有水平贯穿柱体的柱预应力孔道,所述预制下部的对应位置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梁体的梁预应力孔道,所述柱预应力孔道和梁预应力孔道内整体穿有后张预应力钢筋束,所述后张预应力钢筋束的外端部通过锚固组件锚固在预制柱的背侧表面。

所述预制柱与预制下部之间预留有缝隙,缝隙的宽度为20mm~35mm,缝隙内灌有灌浆料。

这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制作预制下部,加工预制下部内的梁预应力孔道,预埋梁箍筋;制作预制柱,加工柱预应力孔道,预埋柱内锚固钢筋和等强机械连接接头,并将等强机械连接接头的一端与柱内锚固钢筋连接;加工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颈缩段;加工加强箍筋;

步骤二、将预制柱和预制下部吊装就位,采用在预制下部的底部与预制柱连接位置设置的临时支撑进行临时固定;

步骤三、将梁预应力孔道和柱预应力孔道对齐,然后在孔道中贯穿后张预应力钢筋束并张拉;

步骤四、在预制下部的上方预设位置铺设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前段与一端并等强机械连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然后在无粘结段的外侧包裹塑料膜;

步骤五、在无粘结段按箍筋加强面依次布置加强箍筋,当加强箍筋为平面内弯折时,首先将加强箍筋所在平面平行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插入耗能钢筋之间,将弯钩向下套在耗能钢筋的上方,然后将加强箍筋旋转90度,使加强箍筋的弯钩勾住梁内抗弯耗能钢筋;当加强箍筋为平面外弯折时,将加强箍筋从上向下垂直落下直接使弯钩勾住耗能钢筋;

步骤六、浇筑现浇上部的混凝土,完成构造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预制梁柱压接节点的加强箍筋构造,此节点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内设有预埋孔道,孔道内后张预应力钢丝束使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压接在一起。在现有的压接节点的基础上,在叠合梁现浇的部分内设置抗弯耗能钢筋,抗弯耗能钢筋的一端与柱内预埋钢筋连接,在抗弯耗能钢筋中通过包裹塑料膜的方式设置无粘结段,同时无粘结段的侧部设有约束其侧向变形的加强箍筋,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能有效防止耗能钢筋压屈;此方式得以实现在不增加梁箍筋的基础上保证了耗能钢筋无粘结段的稳定性,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和抗连续倒塌能力,同时节约成本、施工方便。

本发明主要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和框架剪力墙建筑,适用于多高层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公寓、医院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无粘结段还未浇筑现浇上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强箍筋与无粘结段的侧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或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无粘结段还未浇筑现浇上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加强箍筋与无粘结段的侧视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或图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柱、11-柱预应力孔道、2-预制下部、21-梁预应力孔道、3-现浇上部、4-后张预应力钢筋束、5-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1-前段、52-无粘结段、53-有粘结段、6-柱内锚固钢筋、7-等强机械连接接头、8-加强箍筋、81-水平段、82-竖直段、83-弯钩、9-梁箍筋、10-锚固组件、12-缝隙、13-灌浆料、14-临时支撑、15-塑料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包括连接的混凝土的预制柱1和钢筋混凝土的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下部2和现浇上部3,所述预制下部2与预制柱通过水平的后张预应力钢筋束4压接,所述现浇上部3预埋有水平的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所述预制柱内、对应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位置预埋有水平的柱内锚固钢筋6。

所述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包括前段51、无粘结段52和有粘结段53,所述前段51伸入柱内并通过位于柱内的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与柱内锚固钢筋6连接,所述无粘结段52和有粘结段53均位于现浇上部3,无粘结段52相对有粘结段53更靠近预制柱。参见图1所述,前段长度为d,无粘结段长度为e,有粘结段为f。

所述无粘结段52的钢筋截面在原截面的基础上颈缩,该颈缩截面积减缩为原截面积的50%-90%,所述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的外侧端面与预制柱的表面平齐,颈缩段的长度为h,起始位置为距离无粘结段52的前端面1-3倍钢筋直径的位置开始直至到无粘结段52的尾端面。参见图1所示,1-3倍钢筋直径的长度为g,即e=g+h。

所述预制柱1上开有水平贯穿柱体的柱预应力孔道11,所述预制下部2的对应位置设有沿长度方向贯穿梁体的梁预应力孔道21,所述柱预应力孔道11和梁预应力孔道21内整体穿有后张预应力钢筋束4,所述后张预应力钢筋束4的外端部通过锚固组件10锚固在预制柱1的背侧表面。

所述预制柱1与预制下部2之间预留有缝隙12,缝隙的宽度为20mm~35mm,缝隙内灌有灌浆料13。

所述无粘结段52的两侧还设有约束其侧向变形、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埋设在现浇上部3的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由一根钢筋一体弯折而成,所述加强箍筋8包括底部的水平段81、上部的竖直段82和竖直段82的顶部180度弯折形成的弯钩83,所述水平段81置于预制下部2的上侧表面,所述竖直段82与弯钩83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无粘结段52垂直该平面并伸入弯钩53内。

所述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沿叠合梁的宽度方向设置耗能钢筋层,该层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与耗能钢筋层内钢筋数量相同的加强箍筋8形成垂直耗能钢筋层的箍筋加强面,所述箍筋加强面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每道箍筋加强面上的加强箍筋8均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一一对应。

所述预制下部2预埋有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组梁箍筋9,所述梁箍筋9的上半部位于现浇上部3、箍紧在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上侧,所述箍筋加强面的设置间距与梁箍筋9的设置间距相同、与梁箍筋9交错布置。

所述加强箍筋8的直径不小于6mm,所述弯钩83弯折的长度a不小于6倍的加强箍筋8直径,所述竖直段82的高度b不小于20倍的加强箍筋8直径,所述水平段81的长度c不小于20倍的加强箍筋8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箍筋8为平面内弯折,水平段81与竖直段82和弯钩83位于同一平面内、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垂直。所述耗能钢筋层设有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所述箍筋加强面包括两道加强箍筋8,两道加强箍筋8开口朝内相对设置。两根加强箍筋成对布置,分别约束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两道加强箍筋8的水平段81紧靠连接,两道加强箍筋8的竖直段82分别位于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外侧。

这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制作预制下部2,加工预制下部内的梁预应力孔道21,预埋梁箍筋9;制作预制柱,加工柱预应力孔道11,预埋柱内锚固钢筋6和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并将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的一端与柱内锚固钢筋6连接;加工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颈缩段;加工加强箍筋8。

步骤二、将预制柱1和预制下部2吊装就位,采用在预制下部2的底部与预制柱1连接位置设置的临时支撑14进行临时固定,缝隙12内灌注灌浆料13。

步骤三、将梁预应力孔道21和柱预应力孔道11对齐,然后在孔道中贯穿后张预应力钢筋束4并张拉。

步骤四、在预制下部2的上方预设位置铺设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前段51与一端并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的另一端连接,然后在无粘结段52的外侧包裹塑料膜15。

步骤五、在无粘结段52按箍筋加强面依次布置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为平面内弯折,首先将加强箍筋8所在平面平行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插入耗能钢筋之间,将弯钩53向下套在耗能钢筋1的上方,然后将加强箍筋8旋转90度,使加强箍筋8的弯钩83勾住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

步骤六、浇筑现浇上部3的混凝土,完成构造施工。

实施二参见图1、6-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加强箍筋8为平面外弯折,水平段81垂直竖直段82和弯钩83的平面、与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平行。所述耗能钢筋层设有三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所有加强箍筋8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箍筋加强面包括三道加强箍筋8,最外侧的两道加强箍筋8的竖直段82分别位于最外侧两根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外侧。中间的加强箍筋8设置在中间的梁内抗弯耗能钢筋的任意一侧。

这种预制梁柱压接节点加强箍筋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制作预制下部2,加工预制下部内的梁预应力孔道21,预埋梁箍筋9;制作预制柱,加工柱预应力孔道11,预埋柱内锚固钢筋6和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并将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的一端与柱内锚固钢筋6连接;加工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颈缩段;加工加强箍筋8。

步骤二、将预制柱1和预制下部2吊装就位,采用在预制下部2的底部与预制柱1连接位置设置的临时支撑14进行临时固定,缝隙12内灌注灌浆料13。

步骤三、将梁预应力孔道21和柱预应力孔道11对齐,然后在孔道中贯穿后张预应力钢筋束4并张拉。

步骤四、在预制下部2的上方预设位置铺设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梁内抗弯耗能钢筋5的前段51与一端并等强机械连接接头7的另一端连接,然后在无粘结段52的外侧包裹塑料膜15。

步骤五、在无粘结段52按箍筋加强面依次布置加强箍筋8,加强箍筋8为平面外弯折,将加强箍筋8从上向下垂直落下直接使弯钩83勾住耗能钢筋1。

步骤六、浇筑现浇上部3的混凝土,完成构造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