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早拆模板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楼板和梁,框架结构建筑的楼板和梁,以及桥、涵等市政工程的结构顶板模板的施工。早拆模板是为实现早期拆除楼板模板而采用的一种支模装置和方法,其工作原理就是“拆板不拆柱”,拆模时使原设计的楼板处于短跨(短跨小于2m)的受力状态,即保持楼板模板跨度不超过相关规范所规定的跨度要求,这样,只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楼板模板及部分支撑,而柱间、立柱及可调支座仍保持支撑状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拆去全部竖向支撑。
现有技术中,在安装楼板的顶部模板时,需要先将多个单元模板固定连接后,再通过支撑组件进行架设,顶部模板与可调支撑组件之间需要固定连接,安装过程复杂、不便、且耗时长。待楼板浇筑施工完成后,同时拆除顶部模板和支撑组件。但是,当楼板面积较大时,混凝土常采用分段浇筑,这样先浇筑部分的混凝土会预先达到初凝,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除楼板模板,为了回收利用模板,会对达到设计强度的50%的混凝土楼板部分的单元模板进行早拆,拆卸时,连同这部分模板下方的支撑组件一起拆除。这样,就使得早拆部分的楼板完全失去了支撑,而达到设计强度的50%的混凝土楼板的强度并不稳定,还不能完全达到成型效果,完全失去支撑后,容易引起楼板损坏。
因此已公开的申请号为201620412343.3提出的用于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主要是利用高度可调节的支撑顶托顶部的支承件支撑模板早拆后的楼板,避免楼板悬空坍塌。然而其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定位插销对接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定位孔内,由于定位孔的排列不能过于密集,否则会影响调节立柱的支撑强度,而分布稀疏的定位孔又会影响调节立柱的高度调节精度,调节的范围有限,不能很好的适应早拆后的楼板高度,实际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方便调节,稳固性差,不能适应不同高度早拆后的楼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
还包括
稳固升降机构、加固支托机构和顶托机构;
设置于所述支撑柱内部的稳固升降机构包括,所述定向滑杆和升降螺杆,其中定向滑杆位于升降螺杆的两侧,定向滑杆和升降螺杆之间连接有升降横板,升降螺杆的底部套设有从动齿轮,支撑柱的一侧底部转动安装有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的一端安装有带动从动齿轮旋转的主动齿轮;
所述加固支托机构包括位于支撑柱顶部的稳固撑杆和套设于稳固撑杆上的早拆托架,其中稳固撑杆的一端与升降横板焊接,在升降横板活动的过程中带动稳固撑杆升降,早拆托架的底部还对接有加固座,且加固座的一端延伸至早拆托架内并与早拆托架活动对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螺杆为t字形结构,定向滑杆设有两个,其中定向滑杆与升降螺杆位于不同平面上,升降螺杆与两个定向滑杆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定向滑杆与升降横板滑动连接,升降螺杆分别与升降横板和从动齿轮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均为锥形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位于从动齿轮的上方,主动齿轮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设有防止从动齿轮向下活动的限位卡块,限位卡块为c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中空结构,支撑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槽,定位卡槽的内部安装有轴承,且升降螺杆通过轴承与支撑柱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早拆托架由倒三角形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其中倒三角形部分位于固定部分的上方并且一体成型,倒三角形部分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两组梯形撑架,两两梯形撑架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倒三角形部分的底部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斜加强筋,且斜加强筋的一端与固定部分连接。
优选地,所述倒三角形部分、固定部分和加固座的中部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稳固撑杆的上半部分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螺纹孔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与螺纹孔连通,且固定槽的宽度大于螺纹孔的宽度,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弹性槽,弹性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卡块,且限位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卡块的两侧均设有圆弧面,限位卡块为横向t形结构,弹性槽靠近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限位卡块的竖直块体宽度。
优选地,所述加固座为倒t形结构,其中加固座的水平座体宽度大于固定槽的宽度,加固座的顶部设有定位横板,定位横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限位卡块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顶托机构包括顶托板,其中顶托板焊接于稳固撑杆的另一端,顶托板的顶部设有平滑面,顶托板的顶部两侧设有斜支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稳固升降机构带动稳固撑杆上下活动,实现对顶托机构高度的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早拆后的楼板,且调节方便,支撑平稳,可以起到保护早拆后楼板底部的作用;
2、通过早拆托架和加固座分体式的结构设计以及两者可拆卸式的组装结构,既保证整个早拆托架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又方便快速方便,提高该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设计布局合理,稳固性强,能够适应不同高度早拆后的楼板,组装方便,提高该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的支撑柱的剖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的早拆托架的剖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2稳固撑杆、3早拆托架、4加固座、5顶托板、11定向滑杆、12升降螺杆、13升降横板、14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6调节手柄、17定位卡槽、21外螺纹、31梯形撑架、32固定板、33斜加强筋、34螺纹孔、35固定槽、36弹性槽、37弹簧、38限位卡块、39圆弧面、41定位横板、42限位槽、51平滑面、52斜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早拆模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1,
还包括
稳固升降机构、加固支托机构和顶托机构;
设置于支撑柱1内部的稳固升降机构包括,定向滑杆11和升降螺杆12,其中定向滑杆11位于升降螺杆12的两侧,定向滑杆11和升降螺杆12之间连接有升降横板13,升降螺杆12的底部套设有从动齿轮14,支撑柱1的一侧底部转动安装有调节手柄16,调节手柄16的一端安装有带动从动齿轮14旋转的主动齿轮15;
加固支托机构包括位于支撑柱1顶部的稳固撑杆2和套设于稳固撑杆2上的早拆托架3,其中稳固撑杆2的一端与升降横板13焊接,在升降横板13活动的过程中带动稳固撑杆2升降,早拆托架3的底部还对接有加固座4,且加固座4的一端延伸至早拆托架3内并与早拆托架3活动对接。
本实施例中,升降螺杆12为t字形结构,定向滑杆11设有两个,其中定向滑杆11与升降螺杆12位于不同平面上,升降螺杆12与两个定向滑杆11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保证升降的平稳性较好,定向滑杆11与升降横板13滑动连接,升降螺杆12分别与升降横板13和从动齿轮14螺纹连接,从动齿轮14和主动齿轮15均为锥形齿轮,其中主动齿轮15位于从动齿轮14的上方,主动齿轮15远离从动齿轮14的一侧设有防止从动齿轮14向下活动的限位卡块,限位卡块为c形结构,支撑柱1为中空结构,支撑柱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卡槽17,定位卡槽17的内部安装有轴承,且升降螺杆12通过轴承与支撑柱1转动连接,保证升降螺杆12转动的灵活性较佳。
早拆托架3由倒三角形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其中倒三角形部分位于固定部分的上方并且一体成型,倒三角形部分的顶部两侧均设有两组梯形撑架31,两两梯形撑架3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32,倒三角形部分的底部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斜加强筋33,且斜加强筋33的一端与固定部分连接,倒三角形部分、固定部分和加固座4的中部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34,稳固撑杆2的上半部分设有外螺纹21,且外螺纹21与螺纹孔34相匹配,固定部分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35,固定槽35与螺纹孔34连通,且固定槽35的宽度大于螺纹孔34的宽度,固定槽35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弹性槽36,弹性槽3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37,弹簧37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卡块38,且限位卡块3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35内,限位卡块38的两侧均设有圆弧面39,限位卡块38为横向t形结构,弹性槽36靠近固定槽35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限位卡块38的竖直块体宽度,加固座4为倒t形结构,其中加固座4的水平座体宽度大于固定槽35的宽度,加固座4的顶部设有定位横板41,定位横板41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42,且限位槽42与限位卡块38相配合,顶托机构包括顶托板5,其中顶托板5焊接于稳固撑杆2的另一端,顶托板5的顶部设有平滑面51,顶托板5的顶部两侧设有斜支撑面52,使斜支撑面52对应承托于与早拆模板的底部边缘,在需要拆卸早拆模板时,沿斜支撑面52向下翻折进行拆除。
本实施例中,利用稳固升降机构带动稳固撑杆2上下活动,其中转动调节手柄16带动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4和升降螺杆12依次旋转,升降横板13在螺纹的旋转动力以及定向滑杆11的定向滑动下升降,进一步带动稳固撑杆2上下活动的目的,实现对顶托机构高度的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早拆后的楼板,且调节方便,支撑平稳,可以起到保护早拆后楼板底部的作用;另外,通过早拆托架3和加固座4分体式的结构设计以及两者可拆卸式的组装结构,即加固座4卡进固定槽35的内部,限位卡块38在弹簧36的效果下弹进限位槽42内,对早拆托架3和加固座4进行位置固定,既保证整个早拆托架3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又方便快速方便,提高该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