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房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栏。
背景技术
防护栏主要作为分隔、隔开或暂作事故处理时作隔离物使用,可广泛在交通安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以及事故现场等地方使用。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6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上表面设有穿孔,所述框体的顶端安装有放置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的顶端安装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的外壁套接有压动板,所述压动板的顶端安装有弹簧,所述立杆的底端安装有底座;该房建施工防护栏,通过向上拉动手柄,手柄带动挡板和拉动杆向上运动,拉动杆带动固定卡板向上运动,压动板压动弹簧进行伸缩,将防护杆的顶端与固定卡板内部的通槽对其,松开手柄,弹簧进行反弹推动固定卡板向下运动,固定卡板对防护杆进行固定,确保了当防护杆出现损坏时可对其进行更换。
现有的这种房建施工防护栏在虽然能在防护杆损坏时对其进行更换,但是拆装较为繁琐复杂,且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栏,其通过利用能够折叠的防护网,使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且运输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栏,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与底座上表面插接且等长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两端分别固定在左立柱和右立柱相互靠近的一侧且能够折叠的防护网、与左立柱和右立柱顶端插接的横梁;所述防护网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菱形框组成;横向相邻的菱形框之间设置有能使两个相邻的菱形框进行折叠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左立柱和右立柱以插接的方式与横梁、底座连接,能够便于拆卸和安装该防护栏;并且将防护网设置成能够折叠的,能够在防护网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在使用时进行伸长,便于运输防护网。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菱形框相互靠近一侧的连接杆、两侧分别固定在连接杆上的合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折叠横向相邻的两个菱形框时,只需翻折合页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端均固设有插块;所述横梁的底面开有与插块位置对应的凹槽,凹槽内均设置有用于将插块固定在凹槽内的两个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块插入凹槽内,利用固定件将插块固定在凹槽内,能够增加左立柱和右立柱与横梁连接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凹槽侧壁铰接的转动板、与转动板远离与凹槽侧壁一端铰接的挡板、固定在凹槽侧壁和挡板侧壁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挡板的底端与凹槽的底面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块插入凹槽内时,插块侧面按压转动板,转动板与挡板铰接的一端带动挡板向凹槽的侧壁移动,并且对第一弹簧进行按压,第一弹簧有恢复原状的弹力,利用第一弹簧恢复原状的弹力对插块进行按压固定,将插块固定在凹槽内,操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底端均固设有凸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凸块相互配合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用于将凸块固设在通槽内的两个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伸入固定块上的通槽内,利用锁紧件将凸块固定在通槽内,增加左立柱和右立柱与底座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左立柱和右立柱与底座插接不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上相互远离的一侧上开有半圆形槽;所述锁紧件包括与通槽侧壁滑移连接的滑移杆、与滑移杆靠近通槽内部一端固接的固定板、与固定板远离滑移杆一侧固接的卡接杆、套设在滑移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卡接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呈半圆形设置,且与半圆形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板靠近滑移杆的一侧和固定块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块伸入通槽内时,凸块的侧壁对卡接杆进行按压,固定板按压第二弹簧,且滑移杆在固定块的侧壁上滑移,继续向下移动凸块,当凸块上半圆形槽的位置与卡接杆的位置对应时,第二弹簧复原,卡接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抵入半圆形槽内,对凸块进行固定;当需要拔出凸块时,将滑移杆向远离凸块的方向抽拉,即可使固定板按压第二弹簧,使卡接杆与半圆形槽脱离,即可分离卡接杆和半圆形槽,将凸块向上抽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增加左立柱和右立柱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立柱的相互背离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当防护网收缩时对防护网进行防护的护板,护板的宽度与菱形框的宽度相同且护板与左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右立柱上设置有当防护网折叠后用于与护板固定连接的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网折叠后,卡接件能够将护板和右立柱固定连接,使护板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两侧,将位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防护网包围在其中,对防护网进行保护,防止防护网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立柱上设置有当防护网伸长时用于固定护板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网伸长时,将护板转动至靠近左立柱,并利用定位件将护板固定在左立柱的侧面,使护板不影响防护网的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上固接有拉手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移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上设置拉手环,能够便于抽拉滑移杆,使卡接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凸块上的半圆形槽脱离,使操作简单方便,较为省时省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面固设有刹车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能够进行刹车的万向轮能够便于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底座在地面上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防护网设置成能够折叠和伸长的,并且将左立柱和右立柱设置成与横梁和底座均是插接的,能够便于拆卸和安装,使运输较为方便;
(2)本发明通过在左立柱的两侧设置护板,且护板上设置分别用于与左立柱和右立柱连接的定位件和卡接件,能够使护板在防护网伸长和折叠状态下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连接;使护板在防护网伸长时,不影响防护网的使用,在防护网折叠时,对防护网进行保护;
(3)本发明通过在左立柱和右立柱底端设置凸块,在底座上设置锁紧件,能够便于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与底座的固定,使拆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为体现横梁和左立柱连接关系而作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体现底座和右立柱连接关系而作额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为体现护板和左立柱、右立柱连接关系而作的轴测图;
图8是为体现立杆和l形槽而作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刹车万向轮;12、固定块;13、空腔;14、通槽;15、锁紧件;151、滑移杆;152、固定板;153、卡接杆;154、第二弹簧;155、拉手环;2、左立柱;21、插块;22、支撑板;23、立杆;3、右立柱;31、凸块;32、半圆形槽;33、l形槽;4、防护网;41、菱形框;42、连接件;421、连接杆;422、合页;5、横梁;51、凹槽;52、固定件;521、转动板;522、挡板;523、第一弹簧;524、转动杆;525、转动轴;526、圆角结构;6、护板;61、定位件;611、卡板;612、容纳槽;62、卡接件;621、挂钩;622、卡扣;623、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房建施工防护栏,参见图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与底座1上表面竖直设置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两侧分别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且能够折叠的防护网4、位于左立柱2和右立柱3顶端的横梁5、长度方向与左立柱2长度方向相同且与左立柱2靠近右立柱3一侧转动连接的两个护板6;左立柱2和右立柱3长度相等且与底座1插接;横梁5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顶端插接;底座1的下表面的四角设置有刹车万向轮11;当防护网4折叠后,位于防护网4两侧的护板6能够对防护网4进行防护。
参见图2和图3,左立柱2和右立柱3与横梁5的插接方式相同,在此以左立柱2为例;左立柱2的顶端固设有插块21;横梁5下表面开设有与防护网4伸长时左立柱2和右立柱3顶端插块位置对应的凹槽51;凹槽51内设置有分别用于固定插块两个侧面的两个固定件52;两个固定件52结构相同,在此以其中一个为例;固定件52包括与凹槽51侧壁铰接的转动板521、与转动板521远离与凹槽51侧壁一端铰接的挡板522、一端与挡板522靠近凹槽51一侧固接另一端与凹槽51的侧壁固接的第一弹簧523;转动板521和挡板522完全竖直时,转动板521和挡板522的总高度与凹槽51的深度相同;凹槽51开口一端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24;转动板521靠近凹槽51开口一端与转动杆524转动连接;转动板521远离转动杆524的一端向凹槽51中部倾斜;转动板521远离转动杆524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板52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525;挡板522靠近转动板521的一端与转动轴525转动连接;挡板522远离转动轴525的一端设置有圆角结构526;挡板522远离转动轴525的一端与凹槽51的底端滑移连接;当插块21插入凹槽51内时,插块21的两侧对转动板521相互靠近的一侧施加压力,转动板521带动挡板522向靠近第一弹簧523的方向移动,挡板522压缩第一弹簧523,两个挡板522之间的距离增大,插块21即可插入凹槽51内,第一弹簧523的伸缩能够带动挡板522对插块21的两侧进行按压固定。
参见图4和图5,左立柱2和右立柱3与底座1的插接方式相同,在此以右立柱3为例;右立柱3的底端固设有凸块31;凸块31的相互背离的两侧上设置有半圆形槽32;底座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当防护网4伸长时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底端凸块31位置对应的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3,固定块1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凸块31相互配合的通槽14,通槽14与空腔13内部相通;固定块12内设置有对右立柱3设置半圆形槽32的两侧进行固定的两个锁紧件15;锁紧件15包括与固定块12侧壁滑移连接的滑移杆151、固定在滑移杆151伸入空腔13内部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52、与固定板152远离滑移杆151一侧固接的卡接杆153、套设在滑移杆151上的第二弹簧154;滑移杆151伸出固定块12侧壁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拉手环155;卡接杆153远离固定板152的一端呈半圆形设置,且卡接杆153远离固定板152的一端与半圆形槽32相互配合;卡接杆153相互靠近一端的距离小于通槽14两侧的距离;第二弹簧15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板152靠近滑移杆151的一侧和固定块12的内壁上。
参见图1和图6,防护网4由多个相互连接的菱形框41组成,横向相邻的两个菱形框41之间固设有用于将两个横向相邻的两个菱形框41进行折叠的连接件42;连接件42包括固设在横向相邻的两个菱形框41相互靠近一端上的连接杆421、两侧分别固设在连接杆421上的合页422;靠近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一竖列菱形框41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也通过合页422连接(图中未显示);通过翻折合页422,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菱形框41进行折叠,使两个菱形框41上进行重合;将重合完成的菱形框41通过合页422翻折,贴合在左立柱2和右立柱3之间。
参见图1和图7,护板6在防护网4伸长时,由设置在护板6和左立柱2上的多个定位件61(在此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固定在左立柱2的一侧,当防护网4折叠后,护板6由设置在护板6和右立柱3上的多个卡接件62(在此实施例中以三个为例)固定在右立柱3的一侧;左立柱2上下两端均固设有支撑板22;结合图8,左立柱2的一侧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支撑板22上的立杆23;护板6的一侧与立杆23转动连接;定位件61包括固设在左立柱2上呈长条形设置的卡板611、开设在护板6转动后靠近左立柱2一侧上的容纳槽612;当防护网4伸长时,可转动护板6,使护板6靠近左立柱2,使卡板611位于容纳槽612内,容纳槽612与卡板611相互配合,将卡板611固定在左立柱2的一侧;右立柱3上靠近防护网4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纳护板6远离立杆23一侧的l形槽33。
参见图7和图9,卡接件62包括固定在护板6远离右立柱3一侧的挂钩621、固定在右立柱3靠近护板6一侧且与挂钩位置对应的卡扣622和开设在左立柱2上且与卡扣622位置对应的方槽623;当防护网4折叠后,转动护板6,使护板6远离立杆23的一侧放置在l形槽33内,将卡扣622勾挂在挂钩621上,即可将护板6固定在右立柱3上;当防护网4伸长,护板6需固定在左立柱2的侧面时,挂钩621刚好位于左立柱2上的方槽623内。
工作原理:拉住左立柱2和右立柱3将防护网4伸长,连接杆421和合页422相互配合,能够将菱形框41相互连接在一起;再将左立柱2和右立柱3底端的凸块31插入固定块12内,左立柱2和右立柱3底端的凸块31能够伸入通槽14内,凸块31继续向下移动时,凸块31的侧面对卡接杆153进行按压,使卡接杆153带动固定板152在滑移杆151的轴线方向上向远离凸块31的方向移动,固定板152的侧面按压第二弹簧154,当凸块31继续向下移动,当半圆形槽32与卡接杆153位置相互对应时,第二弹簧154带动固定板152想凸块31一侧移动,从而使卡接杆153远离固定板152的一端抵入半圆形槽32内,将凸块31固定在空腔13内;将横梁5上的凹槽51对准左立柱2和右立柱3顶端的插块21,向下按压横梁5,插块21的两侧对转动板521进行按压,转动板521远离转动杆524的一端带动挡板522向凹槽51的侧壁移动,因为第一弹簧523有恢复原状的弹力,所以位于插块21两侧的挡板522能够对插块21进行固定;将护板6转动至于左立柱2的侧面贴合,将左立柱2上的卡板611与护板6上的容纳槽612相互配合,将护板6上的挂钩621放置在左立柱2侧面上的方槽623内,将护板6固定在左立柱2的侧面;利用刹车万向轮11推动底座1,该房建施工防护栏进行移动,当移动至所需位置时,使刹车万向轮11进行刹车,将底座1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底座1在地面上移动;当需要对该房建施工防护栏进行拆卸运输时,拔出横梁5,向外抽取拉手环155,使滑移杆151带动固定板152和卡接杆153在滑移杆151的轴线方向上向远离凸块31的方向移动,卡接杆153远离固定板152的一端与凸块31上半圆形槽32脱离,向上移动左立柱2和右立柱3,将左立柱2和右立柱3从固定块12上拔出,将菱形框41进行折叠,使折叠后的菱形框41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侧面接触,转动护板6,使护板6远离立杆23的一侧放置在l形槽33内,将右立柱3上卡扣622挂在护板6上的挂钩621上,将护板6固定在右立柱3上,即可将横梁5、底座1、由左立柱2、右立柱3和护板6保护的防护网4进行运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