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0617发布日期:2018-12-19 06:10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线杆埋设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用户的入户电缆还主要使用电线杆进行架线,电线杆进行竖栽的方式主要依赖人力或者使用起吊机等大型设备将电线杆竖起,并放入预先挖掘好的地基坑中,再将回土填埋,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进行地基坑的预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线路架设的工作量,架线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能够借助设置在电线杆末端的钻头装置将待埋设的电线杆自主掘进到位,地面不需要挖掘地基坑,对地面土层的破坏程度小,电线杆借助现有土层完成固定,不存在因降雨等导致的沉降问题,提高了电线杆的埋设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包括设置有行走轮的车架、安装在电线杆末端的旋进帽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旋进驱动装置,所述的旋进驱动装置包括杆体牵引稳定装置及杆体驱动装置,

杆体牵引稳定装置包括牵引机、旋转轴承、杆体托板,所述的杆体托板呈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的杆体托板借助摆动轴与车架形成摆动连接,所述的杆体托板设置在电线杆的下端;所述的牵引机借助牵引索与套装设置在电线杆顶端的旋转轴承连接;

杆体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驱动板及电动机,所述的驱动板上设置有沿水平向旋转的摩擦链,所述的摩擦链借助电动机驱动。

所述的杆体托板的内侧面上镶嵌设置有滚珠。

所述的驱动板呈v型结构,所述的驱动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的驱动板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的主动链轮与电动机驱动连接,所述的摩擦链借助从动链轮及主动链轮搭绕在驱动板的开口侧。

所述的摩擦链的链条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缓冲垫块。

所述的旋进帽呈螺旋钻头状,所述的旋进帽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桩,所述的连接桩插入在电线杆的杆体内并与电线杆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轨座及滑板,所述的滑板借助设置在滑轨座上的液压杆驱动,所述的驱动板及电动机分别设置在滑板上。

所述的车架上还铰接设置有辅助支撑腿,所述的牵引机设置在辅助支撑腿上,所述的辅助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地栓。

所述的车架上还设置有转向架,所述的转向架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的牵引索搭绕在定滑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设置在电线杆末端的钻头装置将待埋设的电线杆自主掘进到位,地面不需要挖掘地基坑,对地面土层的破坏程度小,电线杆借助现有土层完成固定,不存在因降雨等导致的沉降问题,提高了电线杆的埋设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杆体托板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旋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摩擦链的链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进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车架,2、旋进帽,3、牵引机,4、旋转轴承,5、杆体托板,6、摆动轴,7、牵引索,8、驱动板,9、电动机,10、摩擦链,11、滚珠,12、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4、缓冲垫块,15、连接桩,16、滑轨座,17、滑板,18、液压杆,19、辅助支撑腿,20、限位地栓,21、转向架,22、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电线杆栽杆装置,包括设置有行走轮的车架1、安装在电线杆末端的旋进帽2以及设置在车架1上的旋进驱动装置,所述的旋进驱动装置包括杆体牵引稳定装置及杆体驱动装置,

杆体牵引稳定装置包括牵引机3、旋转轴承4、杆体托板5,所述的杆体托板5呈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的杆体托板5借助摆动轴6与车架1形成摆动连接,所述的杆体托板5设置在电线杆的下端;所述的牵引机3借助牵引索7与套装设置在电线杆顶端的旋转轴承4连接;

杆体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上的驱动板8及电动机9,所述的驱动板8上设置有沿水平向旋转的摩擦链10,所述的摩擦链10借助电动机9驱动。当需要埋设电线杆时,将车架1移动到电线杆上方,将旋转轴承4套在电线杆的上方,借助牵引索7将电线杆上方稍微抬起,此时将杆体托板5安装到位,将摆动轴6插入,使得杆体托板5与车架1形成摆动配合,此时电线杆1架在杆体托板5上方,继续收紧牵引机3并在人员辅助下,将电线杆竖起,此时电线杆与摩擦链10摩擦接触,启动电动机9使得摩擦链10驱动电线杆发生选装,设置在电线杆底部的旋进帽2在电线杆自重的作用下,逐渐旋入地面,使得电线杆完成埋设。

具体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了降低杆体托板5对电线杆的摩擦阻力,所述的杆体托板5的内侧面上镶嵌设置有滚珠11。

具体实施例3,为了保证摩擦链与电线杆的传动效果,所述的驱动板8呈v型结构,所述的驱动板8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从动链轮12,所述的驱动板8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链轮13,所述的主动链轮13与电动机9驱动连接,所述的摩擦链10借助从动链轮12及主动链轮13搭绕在驱动板8的开口侧。所述的摩擦链10的链条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缓冲垫块14。当电线杆压紧在驱动板8上后,驱动板8发生向内收缩的弹性变形,使得摩擦链10压迫呈弧状并包裹在电线杆的一侧,这样,借助摩擦链10的传动保证了电线杆能够有效旋转的效果,设置的缓冲垫块14避免了摩擦链10损伤电线杆外皮的问题出现。

具体实施例4,如图7所示,所述的旋进帽2呈螺旋钻头状,所述的旋进帽2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桩15,所述的连接桩15插入在电线杆的杆体内并与电线杆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桩15与电线杆粘接固定。

具体实施例5,如图1所示,所述的车架1上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上的滑轨座16及滑板17,所述的滑板17借助设置在滑轨座16上的液压杆18驱动,所述的驱动板8及电动机9分别设置在滑板17上。借助液压杆18,将驱动板8及电动机9推动,调节驱动板8与电线杆的相对位置,可用于调节电线杆的位置偏差,以及保证驱动板8与电线杆的传动时的压力,避免发生驱动板8上摩擦链10因压力不足导致的空转问题,设置的驱动板8位于旋转轴承4与杆体托板5之间,三者共同作用,保证了电线杆杆体的位置确定。

具体实施例6,如图1所示,所述的车架1上还铰接设置有辅助支撑腿19,所述的牵引机3设置在辅助支撑腿19上,所述的辅助支撑腿19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地栓20。借助限位地栓20起到了固定车架1的作用,并增加车架1尺寸跨度,提高稳定性,当不需要使用时可将辅助支撑腿19折起,方便设备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转向架21,所述的转向架21上设置有定滑轮22,所述的牵引索7搭绕在定滑轮22上。设置的牵引机3通过定滑轮22搭放牵引索7,提供了较好的电线杆牵引角度,保证了电线杆能够向上提拉,减小人员辅助竖杆时的劳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