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6424发布日期:2019-01-02 22:4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目前在很多公共场所都设有雨棚供公众使用,但是一般的钢结构雨棚的散水性能不好,钢结构支撑性能不强,在雨水较大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将雨水导出,容易导致雨棚发生漏水等现象,而且雨水不能很快的导出容易导致雨棚坍塌,另外在现有的雨棚一般都是通过设置尖顶或弧顶使雨水从高处顺流而下至雨棚的下端边缘处,从雨棚边沿下落的水量远大于平均雨量,当人出入雨棚时极易在雨棚边沿处淋湿。因此,需要一种支撑性能强且能导流的刚结构遮阳雨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包括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弧形顶架、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弧形挡板,所述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对称分布在所述弧形顶架下端四角边缘处,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端,所述第二横梁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端,所述第一纵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端,所述第一纵梁两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端,所述第二纵梁两端伸出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间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平行的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上均固定有支撑斜杆,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上方均设有弧形顶架,所述支撑斜杆上端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下端,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间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平行的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固定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间,所述弧形挡板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上,所述弧形挡板与所述弧形顶架弧度相同,所述第一导流槽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前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挡板下端,所述第一导流槽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上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导流槽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后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挡板下端,所述第二导流槽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上的第二过滤网。

所述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下端均设有固定在地面上的基座。

所述第一导流槽左右两端均开有第一泄流口,所述第一导流槽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泄流口处设有第一泄流管。

所述第二导流槽左右两端均开有第二泄流口,所述第二导流槽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二泄流口处设有第二泄流管。

所述支撑斜杆呈w型分布,所述支撑斜杆处于中间的两根斜杆的尺寸大于其处于边侧的两根斜杆的尺寸。

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的中心处高度高于其两端的高度。

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为不锈钢金属丝网。

所述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弧形顶架、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支撑斜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的长度。

所述弧形顶架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上端的高度。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通过高强度钢结构支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方便地将雨水导出,避免雨水从雨棚边沿泻下,将人衣物瞬间打湿,另设有过滤网,可防止堵塞,方便雨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的后视图;

图中,1、第一支柱;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4、第四立柱;5、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7、第一纵梁;8、第二纵梁;9、弧形顶架;10、第一导流槽;11、第二导流槽;12、弧形挡板;13、加强纵梁;14、支撑斜杆;15、加强横梁;16、第一过滤网;17、第二过滤网;18、基座;19、第一泄流口;20、第一泄流管;21、第二泄流口;22、第二泄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包括第一支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弧形顶架9、第一导流槽10、第二导流槽11、弧形挡板12,所述第一支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对称分布在所述弧形顶架9下端四角边缘处,所述第一横梁5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2上端,所述第二横梁6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4上端,所述第一纵梁7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柱1和所述第三立柱3上端,所述第一纵梁7两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柱1和所述第三立柱3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5和所述第二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8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4上端,所述第二纵梁8两端伸出所述第二支柱和所述第四立柱4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5和所述第二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梁7和所述第二纵梁8间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纵梁7和所述第二纵梁8平行的加强纵梁13,所述加强纵梁13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5和所述第二横梁6上,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和加强纵梁13上均固定有支撑斜杆14,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和加强纵梁13上方均设有弧形顶架9,所述支撑斜杆14上端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下端,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和加强纵梁13间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横梁5和所述第二横梁6平行的加强横梁15,所述加强横梁15固定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和加强纵梁13间,所述弧形挡板12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上,所述弧形挡板12与所述弧形顶架9弧度相同,所述第一导流槽10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前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挡板12下端,所述第一导流槽10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上的第一过滤网16,所述第二导流槽11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后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弧形挡板12下端,所述第二导流槽11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架9上的第二过滤网17;所述第一支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下端均设有固定在地面上的基座18;所述第一导流槽10左右两端均开有第一泄流口19,所述第一导流槽10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泄流口19处设有第一泄流管20;所述第二导流槽11左右两端均开有第二泄流口21,所述第二导流槽11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二泄流口21处设有第二泄流管22;所述支撑斜杆14呈w型分布,所述支撑斜杆14处于中间的两根斜杆的尺寸大于其处于边侧的两根斜杆的尺寸;所述第一导流槽10和所述第二导流槽11的中心处高度高于其两端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滤网16和所述第二过滤网17均为不锈钢金属丝网;所述第一支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弧形顶架9、第一导流槽10、第二导流槽11、支撑斜杆1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的长度;所述弧形顶架9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支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上端的高度。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对称分布在弧形顶架下端四角边缘处,第一横梁固定在第一支柱和第二立柱上端,第二横梁固定在第三支柱和第四立柱上端,第一纵梁固定在第一支柱和第三立柱上端,第一纵梁两端伸出第一支柱和第三立柱且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第二纵梁固定在第二支柱和第四立柱上端,第二纵梁两端伸出第二支柱和第四立柱且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连接,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间设有若干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平行的加强纵梁,加强纵梁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上均固定有支撑斜杆,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上方均设有弧形顶架,支撑斜杆上端固定在弧形顶架下端,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间设有若干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平行的加强横梁,加强横梁固定固定在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间,弧形挡板固定在弧形顶架上,弧形挡板与弧形顶架弧度相同,第一导流槽固定在弧形顶架前端面上且位于弧形挡板下端,第一导流槽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弧形顶架上的第一过滤网,第二导流槽固定在弧形顶架后端面上且位于弧形挡板下端,第二导流槽上端设有倾斜固定在弧形顶架上的第二过滤网。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钢结构遮阳雨棚,通过高强度钢结构支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方便地将雨水导出,避免雨水从雨棚边沿泻下,将人衣物瞬间打湿,另设有过滤网,可防止堵塞,方便雨水排出。

在本实施方案中,弧形挡板固定在弧形顶架上,弧形顶架将重力通过支撑斜杆传递给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加强纵梁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加强横梁分担一部分力,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将力传递到第一支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上,从而达到受力平衡、提高支撑稳定的效果;下雨时,雨水从弧形挡板顺流而下至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内,由于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两端均低于其中部,雨水顺势流入第一泄流口和第二泄流口,最终由第一泄流管和第二泄流管排出,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阻隔杂质进入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避免第一泄流口和第二泄流口堵塞,从而使雨水可以顺流排出,这样雨棚边缘处便不会有大量雨水泻下。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